王愛平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比較抽象、理論性較高的學科。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很難推進更深層次的教學,不利于學生深度學習。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可以從理論知識、學習方法、思維方式、情緒輸入四個方面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提高學生深度學習的水平。
一、指向深度學習的教學內(nèi)容構成
深度學習指向?qū)W生的學習程度,是從“知識本位”學習到“知識本質(zhì)”學習的轉變。事實上,知識具有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種性質(zhì)。如果我們認為知識是人對世界的認知,那么它就是靜態(tài)的;如果我們將知識看作探索世界的過程,那么它就會突顯出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這時,知識就會變成動態(tài)的過程。
因此,教師除了要教學固定的學科知識以外,更要注重對學生學科邏輯體系和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品德。
二、指向深度學習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問題鏈設計策略
1.設置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鏈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內(nèi)容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為動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探究,學習學科核心觀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鐘南山院士承擔責任,卻不計回報”這個問題圍繞著“不言代價與回報”而設,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承擔責任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一旦作出選擇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學生沒有正確地理解責任與回報的關系,往往會把有回報當作負責任的先決條件。為了能有效指導學生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克服錯誤思想,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分析教材、理解教材,通過辯證分析形成學科核心觀點,即承擔社會責任要不言代價與回報。
首先,教師可以借機提問:“鐘南山院士在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時,沒有要求過任何回報。他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有些學生的思想存在偏差,他們認為只有那些杰出的人才能不計成本地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教師要幫助學生改正這種錯誤的想法。一方面,通過了解鐘南山院士的事跡,學生明白了每個人都要對社會負責任;另一方面,要以鐘南山院士為楷模,養(yǎng)成愛崗敬業(yè)、勇?lián)熑?、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等優(yōu)良品質(zhì)。
其次,教師可以進行更深一層的提問,比如:“從他的一言一行中,你明白了什么?”要回答這個問題,一要結合七年級上冊的“珍惜生命”和八年級上冊的“社會責任”知識分析問題,二要深入挖掘鐘南山院士的人生觀、價值觀,深入剖析其在危難時刻站出來、不計付出、不計回報、勇于擔當?shù)木?,以及積極踐行愛國、敬業(yè)、友善的精神。
最后,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處理無法逃避的責任?結合實踐,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職責是無法回避的,并學會主動擔負起相應的責任。
2.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深度對話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一些學生只掌握了表面的知識,很難進入更深層的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開展與學生之間的深度對話,在對話時要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使談話的內(nèi)容更加多元化、更具參與性;還要營造開放的課堂對話氛圍,鼓勵學生敢于說話,大膽提問,在對話中不斷產(chǎn)生新的、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問題。
教師在設計深層主題時,還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生活,突出熱點,強化學生的代人感、情感體驗,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在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巧妙地設計問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對道德與法治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目標。
3.依據(jù)課程標準,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教師在設計深度學習問題鏈的過程中應當緊扣課程標準和要求,遵循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具體原則和方法?!读x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是教學的綱領性文件,體現(xiàn)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所強調(diào)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時也突顯著教學的價值追求。擁有良好的學科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需要達到的目標,也是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價值體現(xiàn)。
教師在設計問題鏈時應當重點考慮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例如在學習“做負責任的人”一課時,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是“責任擔當”,因此,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鏈:在抗擊疫情期間,鐘南山院士提出了各項疫情防控的措施,請試圖分析其承擔責任卻不計回報的重要表現(xiàn);你認為鐘南山院士身上的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是值得初中生學習的;鐘南山院士提醒群眾,非必要不去武漢,但是他卻只身前往武漢,并針對出現(xiàn)的新冠感染病例進行積極應對和研究解決,從他的行為和語言中你獲得了什么感悟;談一談如何面對不可推卸的責任;等等。
此外,教師需要明確,在設計由多個問題組成的問題鏈時,應當確保問題之間擁有良好的相關性、整體性,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通過問題對整體的課程內(nèi)容形成思考,建立相應的核心觀念。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借助問題,確保課堂活動有序進行,通過深度學習的問題鏈,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知識,聚焦課程核心內(nèi)容,以整體化的活動設計,突顯高質(zhì)量的課程學習。
在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yǎng)的指導下,問題鏈的設置能夠引導學生展開深度學習、有效探究,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自身的能力,健全人格品質(zhì),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
以問題鏈為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引擎,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引領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科關鍵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培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達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深度學習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