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水
宋祁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詞人,仁宗朝的工部尚書、翰林學士,其詩句“紅杏枝頭春意鬧”更使他贏得了“紅杏尚書”的美名。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學問大家、朝廷高官,有一次卻被一位老農(nóng)夫懟得臉紅耳赤。
那是仁宗朝一個深秋的收獲季節(jié),農(nóng)田里到處呈現(xiàn)豐收景象。宋祁視察民情,在田野遇到一位老農(nóng)。他平易近人地問候老農(nóng),說老人家十分辛苦,喜獲大豐收,這是老天的眷顧呢,還是皇恩之力所致呢?不料老農(nóng)聽了嘿嘿一笑,懟得很直接:你不懂農(nóng)事,不了解農(nóng)民,我獲得豐收完全是自己辛勤勞動的結果,我一大把年紀了,閱天下事很多,哪有不艱苦勞作靠老天恩賜、靠皇帝恩施而得豐收的?我地里豐收的莊稼,根本不是上天的賜予,也與皇帝無關。宋祁怎么也沒有想到老農(nóng)會這樣懟他。他出身官宦之家,踏上仕途后大部分時間都圍繞在皇帝身邊,仁宗親政后大力推進十項改革措施,其中“均公田、厚農(nóng)桑、減徭役”,與農(nóng)民生活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密切相關。仁宗還大力推廣生長周期短,“耐旱不擇地而生”的占城稻,奠定了農(nóng)業(yè)豐收的堅實基礎,說不定老農(nóng)田里的稻就是占城稻,他怎么能說大豐收與帝力無關呢?可宋祁無言以對,愣在田頭好一會兒。老農(nóng)哪里知道仁宗的什么改革措施,哪里知道朝廷大力推廣的什么占城稻?!敖袢罩@,自我得之。”他只知道稻子豐收是自己披星戴月、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天天苦出來的。宋祁極其尷尬地駕車而回。
回家之后,宋祁心生感慨,就寫了一篇《錄田父語》。文章末尾這樣寫道:他的隨從說“先生何必謙讓,我直彼曲,請得還辯之?!彼纹钫f“不可,淺丈夫悻悻然,盜天功以私己力,乃自記之矣。奚獨父之誅焉?”意思是,隨從認為宋祁正確,老農(nóng)錯誤,請求他回去再跟他辯論。宋祁說算了,看老農(nóng)那副怨恨失落的樣子,貪上天、皇上的功勞當作自己的力,我自記下就行了。難道還要殺掉他不成?宋祁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以他的經(jīng)歷和受到的教育,以及在朝廷中的為政處事,自然會把大豐收歸功于朝廷,歸功于皇上??墒抢限r(nóng)聽不懂,聽不進,根本感受不到。由此可見,溝通首先要情感互通,地位平等,習性相近。宋祁與老農(nóng)的學識、認知、習性相差太遠了,老農(nóng)當然會認為宋祁“子未知農(nóng)事矣!”宋祁盡管放下身段,禮賢下“農(nóng)”,但思想根子里是沒有百姓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的。本末倒置,也應是宋祁被懟的原因。宋祁把自己被懟的這件事,記述在自己的文集里,應該是意在啟迪后人。指責老農(nóng)“盜天功以私己力”,其實,這句話何嘗不是在批評統(tǒng)治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