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雯 鄭淑霞 許金森 林晟
【摘 要】
“心主神明”理論主要來源于《黃帝內經》,指出人的各種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受心的主宰和調控。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發(fā)病因素和病機多且復雜,文章主要通過“心主神明”理論的內涵來探討“心”以及“從心論治”在電針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中的應用,為電針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提供新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
心主神明;電針;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中圖分類號】R256.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23)05-0111-04
The Connotation of “Heart governing spirit”and its Application in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IBS-D
WANG Jingwen1 ZHENG Shuxia2 XU Jinsen2* LIN Sheng1
1.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08,China;
2. Fuji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Propagated Sensation
Along Meridian of?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3,China
Abstract:
The theory of “heart dominating the spirit”comes from Huangdi Neijing, which points out that all kinds of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are controlled and regulated by the heart.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Diarrhea-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re multiple and complex,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Heart”an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heart”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iarrhea-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by the connotation of “heart dominating the spirit”, to provide a new idea and method for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iarrhea-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Keywords:
Heart Governing Spirit; Electroacupuncture; Diarrhea-type Lrritable Bowel Syndrome
近些年隨著中醫(yī)理論的不斷發(fā)展,“心主神明”這一中醫(yī)理論頻繁地出現(xiàn)在多種疾病的治療中,并且對于疾病的治療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為臨床提供了新的治療思路,開辟了新的治療方法。由于生活環(huán)境、工作壓力的增加以及生活節(jié)奏變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受到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影響,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diarrhea-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作為臨床中最常見的證型,因其病程纏綿反復,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而這些壓力又使疾病的治愈更加困難。
為了治愈該病,科研學者以及臨床專家從各個角度尋找最佳治療方法,很多中醫(yī)學者們試圖從基礎的中醫(yī)理論出發(fā),尋求更好的治療思路,希望能夠更好地服務患者,減輕患者的痛苦。因此,本文以“心主神明”理論的內涵為根據(jù),探討“心”以及“從心論治”在電針治療IBS-D中的作用,期望能夠為臨床治療提供新的理論指導,大大提高電針的臨床療效,推動針灸醫(yī)學的發(fā)展。
1 心主神明的內涵
中醫(yī)理論認為“心主神明”,心為神之居,可以主宰生命活動。最早提出該理論的是《黃帝內經》一書,隨著中醫(yī)學理論的發(fā)展,該理論的內涵也逐漸開始拓展。內經中有很多關于該理論的記載,如“心藏神”“心者, 君主之官也, 神明出焉”“所以任物者,謂之心”等,都說明了“心主神明”對于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性。在古代哲學以及文化的影響下,古人通過解剖學發(fā)現(xiàn)了心主血脈的功能,在逐步的臨床實踐中得出了“心主神明”的結論[1]。而現(xiàn)代研究[2]則為“心主神明”的內涵提供了科學依據(jù),如心臟的泵血功能、內分泌功能均與大腦功能密切相關。
1.1 何謂“心” 從古時候起,心就被賦予了認知、情感等內涵。在解剖學的不斷發(fā)展下,人們對于心的認識不斷更新,通過心所在位置得出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為君;通過心與血脈的連接得出心主血脈的功能;通過氣血的充盈與人體后天一切生命活動的關系,得出了心具有統(tǒng)帥人體生命活動和精神活動的功能[3]。《內經》云:“心者,生之本,神之處也?!奔凑f明了心為生命的本原和神志的主宰。
心的主要生理機能為主血脈和主神志,心主血脈為基礎,血液充盈、脈道通利,則血運周身,使人體氣血調和,神志清明,才能更好地主導人體思維、意識等精神活動?!鹅`樞》記載“血脈和利,精神乃居”。說明了只要血脈順暢,心主神明的功能順利發(fā)揮,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1.2 何謂“神明”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人們將一種能夠化生、主宰、指引萬事萬物的根本性力量稱之為神明?!端貑枴费裕骸瓣庩栒摺衩髦病!眲t說明中醫(yī)學理論以古代哲學為基礎。根據(jù)推演絡繹的方法,指出人身之神涵蓋人的生命力、認知活動、思維、情感等。而“故神者,水谷之精氣也”則指出了人身之神來自于水谷精微。將“心主神明”理論放在整個中醫(yī)學理論體系中去看,其中的“神明”指的是心可以主宰臟腑、官竅等生命活動以及意識、思維等精神活動的功能[4-5]。
2 心主神明與IBS-D的關系
IBS-D在中醫(yī)學中屬于“腸郁”“泄瀉”“腹痛”等范疇,其病變部位在大腸,主要與肝腎、脾胃功能失調有關[6-7]。另外,由于患者會有抑郁焦慮等癥狀,所以還與心功能失調有關,其中腹痛是心主神明功能的失調而致。心主神明功能失調是IBS-D患者精神系統(tǒng)癥狀發(fā)生的關鍵,與內臟高敏反應有一定聯(lián)系,而且與小腸功能失調也密切相關[8]。中醫(yī)治療疾病時離不開辨證論治,辨證后論治的過程尤其重要,將“心主神明”理論運用到治療過程中,可起到較好的效果。
2.1 心與小腸相表里 從表面看,心主神明與腸易激綜合征的關系似乎不大,但中醫(yī)理論講究“五臟一體”。五臟一體觀指以五臟為中心,臟腑、形體、官竅之間在生理上協(xié)調統(tǒng)一,在病理上相互影響。而五臟又以心為君主,所以當某一臟有病變時,會影響到心,而心臟有病變時,也會對其他臟腑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IBS-D的病位雖在大腸,但心與小腸藏象系統(tǒng)功能紊亂仍可能成為其發(fā)病關鍵,由于心陽不足,小腸失于溫煦,其泌別清濁功能失司則會發(fā)為泄瀉,這也為“從心論治”IBS-D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jù)[9]。
2.2 精神心理因素 人是形神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因而形與神在生理上不僅相互依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10]。臟腑的病變,會引起神的失常;而精神情志活動的異常,也能導致臟腑發(fā)生病變。精神心理因素作為致病誘因,其中首先會影響的臟就是心,心又會影響神[11],《靈樞》中“愁、憂、恐、懼則傷心”及“心怵惕思慮則傷神”就說明了這一點。古籍中關于情志致病的記載都說明了五志過極會影響“心”功能失常[12]。研究[13]表明,精神心理因素對消化道的生理反應機制、患者消化道癥狀的主觀感受及療效的影響較大。在對IBS-D患者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伴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比例非常高,共病率約占三分之一[14]。同樣有研究[15]表明,精神心理因素會誘發(fā)和加重臨床癥狀,精神緊張往往會先于或伴隨腸道癥狀的出現(xiàn)。因此,精神心理因素為IBS的重要病理因素。
2.3 中醫(yī)治療IBS-D伴心理癥狀患者的方法 面對IBS-D患者并伴有一些精神心理癥狀的這種情況,中醫(yī)不僅需要緩解患者身體上的不適,還要對其產生的諸如抑郁、焦慮、煩躁等心理狀況進行調節(jié)和治療。主要采取的方法有中藥治療,如許馨予[16]用中藥湯劑歸脾湯加減治療心脾兩虛型的IBS-D患者, 可有效消除或改善患者腹痛、腹脹、失眠多夢以及心悸怔忡等癥狀,減輕患者痛苦;還有針刺結合調神法治療,如李書霖等[17]發(fā)現(xiàn)調神法結合傳統(tǒng)針刺可以有效改善IBS-D的腸易激癥狀和焦慮狀態(tài),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以及特殊療法,如李琳等[18]發(fā)現(xiàn)五音療法聯(lián)合中藥治療IBS-D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能夠改善患者抑郁和焦慮的情緒。
3 “心主神明”在電針治療IBS-D的應用
IBS-D作為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中較為多見的證型,西醫(yī)主要采取對癥治療的方法,如有腹瀉即止瀉、腹痛即解痙止痛、心情抑郁焦慮則抗抑郁和采取心理療法等。中醫(yī)學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的方式有中藥治療、穴位敷貼、埋線、針灸、推拿等特色療法,贏得了廣大患者的認可。而電針作為其中一種治療手法,更是廣受青睞。因此,深入研究電針治療IBS-D,不僅有利于疾病的治愈,更有利于中醫(yī)學針灸療法的推廣。
3.1 電針治療IBS-D的研究概況 電針,針灸療法中的一種常用療法,將脈沖電流施加于針灸針上對穴位進行刺激,通過增加刺激量來提高療效,在疾病的治療中具有客觀化的標準。有研究[19]表明,預電針足三里能夠改善IBS-D模型大鼠行為學癥狀,并對其胃腸動力進行良性調節(jié),改善平滑肌異常收縮。李丹等[20]的研究證明了,電針預處理IBS-D大鼠的相關穴位,能夠降低大鼠糞便含水量,減少腸道蠕動頻率,減輕炎癥,修復腸道超微結構,增強免疫力。劉偉偉等[21]的研究表明,高頻電針對于IBS-D大鼠具有保護作用,可作為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潛在的治療方法。裴麗霞等[22]研究發(fā)現(xiàn),電針“天樞”穴可改善大鼠內臟高敏感狀態(tài),可能是通過改善結腸MC活化狀態(tài)、降低SP表達。李方文卉等[23]通過標本配穴的取穴方法,發(fā)現(xiàn)電針可以改善IBS-D大鼠一般體征、內臟高敏感性及腸組織形態(tài)學。石志敏等[24]以子午流注法為基礎,電針相關穴位發(fā)現(xiàn)可以明顯改善IBS-D患者腹脹、腹瀉等癥狀。以上研究均肯定了電針在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中的應用情況,為進一步治愈疾病提供了基礎。
3.2 “心主神明”在電針治療IBS-D中的應用 將“心主神明”理論運用到針刺治療IBS-D中的研究較多,主要是調神針法的應用。而在電針中的應用則比較少,集中在以調神針法為基礎,與電針結合治療或者結合電針后配合其他療法共同作用。針刺調神治療IBS-D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的Meta分析結果[25]顯示,針刺調神法對IBS-D的療效高于西藥以及常規(guī)針刺,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臨床癥狀;郭春艷[26]采用“養(yǎng)心調神”針法治療肝郁脾虛型IBS-D患者,發(fā)現(xiàn)其可以改善腹痛、腹脹、煩躁、抑郁等癥狀,且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針刺組。王偉華等[27]采用電針結合健脾調神法治療IBS-D患者,發(fā)現(xiàn)該方法比單純針刺法更有效;孫遠征等[28]通過“調神針法”聯(lián)合電針治療IBS-D患者與單純電針治療對比發(fā)現(xiàn),前者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后者,不僅可以改善腹痛、腹瀉的癥狀,也可以減輕抑郁狀態(tài)。陳茜[29]的研究證明,調神針法配合電針聯(lián)合隔藥灸治療IBS-D患者的整體療效較口服西藥高,且對焦慮、抑郁、失眠情況均有效。付怡茗等[30]以“健脾調神”針法為基礎,通過電針與穴位注射法治療IBS-D小鼠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前者在減輕小鼠腹瀉癥狀、降低腸道敏感性方面優(yōu)于穴位注射黃芪注射液。
4 小結
IBS-D的發(fā)生與“心主神明”功能的失常有關,病位雖在腸,但其兼夾的精神心理癥狀給治愈該病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因此,對于IBS-D這類影響人們正常生活的心身疾病,治療時需要全面兼顧,心腸同治。電針具有安全性好、療效長久的優(yōu)勢,在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治療中展現(xiàn)了良好的前景。將“心主神明”理論與電針手法結合,充分利用“心主神明”理論內涵,拓展“從心論治”的運用思路,今后需要更多的研究去佐證。
參考文獻
[1]姜濤,張光霽.“心主神明”發(fā)生學思考[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9,34(5):1855-1858.
[2]楊濤,趙明鏡,王蕾,等.“心主神明”的內涵及現(xiàn)代科學依據(jù)[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39(10):811-814.
[3]王旭,賀娟.《黃帝內經》“腦主神明”與“心主神明”關系探析[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2,45(1):34-37.
[4]唐卓然,陳雅麗,侯季秋,等.從“心主神明”論冠心病合并抑郁[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0,18(22):3892-3893.
[5]紀宇,顏紅,沈莉.“心主神明”的內涵與外延淺析[J].中醫(yī)雜志,2016,57(10):819-821,837.
[6]王亞杰,從禹,楊洋,等.基于調樞通胃理論探討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病機與治則[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20,13(9):1634-1636.
[7]張開波,李鮮,張璐鵬,等.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中西醫(yī)研究現(xiàn)狀[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21,29(4):298-302.
[8]吳皓萌,秦書敏,鄭歡,等.從中醫(yī)心功能失調探討腸易激綜合征病機[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21,36(9):5162-5164.
[9]邱健,李連勇,葉凡,等.運用證素理論探討從心小腸藏象系統(tǒng)論治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必要性的臨床研究[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22,34(3):534-538.
[10]張曉梅,劉天浩,衛(wèi)娜,等.基于腸道微環(huán)境探討“心主神明”的內涵與外延[J].中醫(yī)雜志,2017,58(19):1629-1632.
[11]侯艾琳,戴雁彥,張秀文,等.從“心主神明”探討郭維琴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經驗[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22,37(2):831-834.
[12]蔣躍絨.從“心主神明”理論探討心理應激性心肌缺血的治療[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1,19(23):4187-4190.
[13]PELLISSIER S, BONAZ B. The Place of Stress and Emotions in th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Vitam Horm,2017(103):327-354.
[14]LADABAUM U, BOYD E. Diagnosis, comorbidities, and manage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patients in a large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10(1):37-45.
[15]JONES M P, TACK J. Mood and Anxiety Disorders Preced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in Patients but Not in the Population[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7,15(7):1014-1020.
[16]許馨予. 歸脾湯加減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心脾兩虛證)的臨床研究[D].長春: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19.
[17]李書霖,周琛,孫遠征.調神法在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20,36(1):17-20.
[18]李琳,江登豐,張鵬飛,等.五音療法聯(lián)合痛瀉要方加味治療肝郁脾虛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28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yī)雜志,2020,36(8):48-50.
[19]嚴江天. 預電針足三里對IBS-D大鼠胃腸動力及平滑肌骨架蛋白表達的影響[D].武漢: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20.
[20]李丹,李佳,吳松.電針“足三里”“內關”“太沖”穴對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大鼠炎性反應相關物質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雜志,2021,48(8):238-241.
[21]劉偉偉,丁麟,王秀艷,等.高頻電針對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大鼠血清VIP、MTL表達及內臟敏感性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急癥,2021,30(8):1361-1364.
[22]石志敏,李雪青,吳艷紅,等.不同腧穴配伍針刺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平行對照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7,33(5):8-11.
[23]裴麗霞,張偉,宋亞芳,等.電針“天樞”穴對感染后腸易激綜合征內臟高敏感模型大鼠結腸肥大細胞活化和P物質的影響[J].針刺研究,2018,43(7):419-423.
[24]李方文卉,唐宏圖.“標本配穴”電針對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模型大鼠內臟高敏感性及緊密連接相關因子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21,37(10):71-76.
[25]陳茜,周愉,張孟,等.針刺調神法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Meta分析[J].世界中醫(yī)藥,2020,15(14):2085-2090,2096.
[26]郭春艷. 養(yǎng)心調神針法治療肝郁脾虛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研究[D].昆明:云南中醫(yī)學院,2015.
[27]王偉華,崔博.電針結合健脾調神法針刺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黑龍江醫(yī)學,2015,39(4):405-406.
[28]孫遠征,王仕林,于天洋.“調神針法”聯(lián)合電針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21,41(1):13-16.
[29]陳茜. 調神針刺聯(lián)合隔藥灸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研究[D].昆明:云南中醫(yī)藥大學,2021.
[30]付怡茗,魏曉彤,柏寒,等.電針與穴位注射法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小鼠模型效果的比較研究[J].中醫(yī)藥導報,2021,27(9):47-51.
(收稿日期:2022-06-10 編輯: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