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鐵
進入新世紀以來,美股牛市為科網股恒強的主題投資牛市,演繹的是盈利和估值的戴維斯雙擊效應。A 股主題投資則多為“不談業(yè)績只看趨勢”的跟風式暴力補漲,如耍花槍,看上去很漂亮。在全球AI 浪潮下,A 股題材股也聞風而動,該板塊今年大漲47%(領先滬綜指42 個百分點),但較2020年的歷史峰值僅縮水4.76%。在筆者看來,其年內仍有望再創(chuàng)新高。
截至上周五,標普500 較去年10月谷底的最大漲幅是27.4%,較2022年年初的峰值僅縮水9.07%,牛市仍在路上,華爾街空頭眼鏡掉了一地。美銀分析師Michael Hartnett 去年因預測指數神準,被譽為“華爾街最準分析師”,周一承認今年看錯,失誤主因有三:經濟沒有衰退、信貸沒有緊縮、人工智能牛市。
StockQ 統(tǒng)計數據顯示,從2020至2022 年的美國經濟名義增速分別為-2.24%、10.07% 和10.22%,此三年標普500 漲幅分別為16.26%、26.89%和-19.44%,完成了從通縮期牛市、通脹期牛市到通脹期熊市的大轉變。美聯儲從去年3 月啟動加息周期,持續(xù)加息500 個基點,到今年6 月按下暫停鍵之時,美股已重拾牛市步伐。美國經濟一季度名義增速為7.7%,市場已在唱多美股盈利反轉,這是債務驅動型的貨幣幻覺還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魔力?
美聯儲40 年來最嚴厲加息,緣何未能再現20 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沃爾克時刻,讓美股狂跌?答案是當時美國股市無法承擔美元升值引發(fā)的去工業(yè)化進程和企業(yè)盈利縮水,如今美股則是盈利強勁的科網巨頭說了算。
在截至2022 年的十年間,包括蘋果、微軟、Alphabet、亞馬遜、Meta、英偉達和特斯拉在內的七大巨頭每年盈利平均增長14%,雖然去年利潤下滑兩成,但是生成式AI 的火爆扭轉了盈利預期,市場看好未來兩年至少年均增長15%。花旗集團的統(tǒng)計模型顯示,自3 月初以來,宏觀因素對股市的影響已從3 月初的83% 降至目前的71%,為2009 年以來最大的三個月降幅。顯然,科網股已將美股拉出了美聯儲緊縮周期的泥潭。
截至周一,MSCI AC 世界指數過去十年的年均漲幅為6.46%,扣除美國的漲幅僅剩1.87%。過去十年里,滬綜指年均上漲5.55%,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美股緣何屢創(chuàng)新高?在于企業(yè)盈利增速遠高于經濟增速。從1988 年至2019 年,美國年均GDP 的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分別為4.6% 和2.5%,標普500 總回報指數的年化收益率約10.7%。其中每股收益增長、股息紅利回購和估值上升的貢獻分別為7.2 個、2.5 個和1 個百分點。在過去三年半里,估值對美股上漲的貢獻只是微升。據CNN 數據,標普500 市盈率從2019年年底的24.21 倍,上升至目前的25.53 倍,僅上漲5.45%,期間指數累計上漲36.5%。
截至北京時間周三零時,美股前九大市值公司分別為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英偉達、特斯拉、伯克希爾、Meta 和臺積電,年內漲幅分別約為43%、41%、39%、49.5%、194%、115%、10%、133.6% 和41%。表現最為遜色的是保險股伯克希爾,持有蘋果9.15 億股,合計持股市值約為公司自身市值的23%。巴菲特曾以不買科技股聞名,如今將蘋果硬抝成消費股,也算是買了個夜夜安枕。
相比蘋果們的長牛行情,A 股熱門板塊往往紅不過三年,指數因此牛短熊長。Wind 數據顯示,自從2000 年至2022 年,細數年度漲幅領漲前三名的行業(yè),上榜數最多的是食品飲料和煤炭板塊,分別有8 次和7 次上榜。其中連續(xù)三年上榜只有食品飲料板塊,且是2016 至2020 年連續(xù)五年上榜,累計上漲2.45 倍,同期滬綜指下跌1.87%。只是好花不常在,食品飲料和煤炭板塊年內分別下跌9.96% 和0.84%。
美股科網股巨頭強者恒強,與其說是生成式AI 的概念火爆使然,不如說是華爾街總能編圓牛市故事,將贏家通吃的“十股漲千股跌”的分化行情進行到底。這種牛市預言能自我實現,不僅需要真實業(yè)績支撐,更要海量的資金堆積。畢竟,標普500 的市盈率中位數為16 倍,美股前九大市值股票的滾動市盈率中位數為34 倍,算術平均市盈率約為97 倍。這是否已是藍籌泡沫?據統(tǒng)計,若扣除50 只市值最大的成份股,標普500 市盈率為15 倍,低于歷史平均水平的18 倍。
A 股藍籌則在估值洼地,前十大市值股票的動態(tài)市盈率中位數和平均數分別為8.98 倍和14.2 倍,年內漲幅均值為16.2%。從年內最火爆的兩大概念來看,含H 股概念和5 月掛牌的中特估概念高度雷同,其年內漲幅為8.78%,市盈率為8.21 倍,屬于漲幅低和估值低的穩(wěn)健品種。相比之下,持續(xù)火爆的人工智能板塊年內漲幅達47%,市盈率為81 倍。是押注風格輪換,迎接權重藍籌補漲,還是追高買進AI 板塊,期待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從投資風格來看,跟風而動的A股題材炒作更為激進,大有亂拳打死老師傅之勢。美股人工智能板塊總市值為13 萬億美元,滾動市盈率為37倍,屬于估值高、漲幅大且機構配置高的賽道板塊。其去年下跌36.84%,今年以來上漲36.6%(領先標普500 逾22 個百分點),和2021 年的歷史峰值比仍縮水三成。相比之下,A 股人工智能板塊更為強勢,總市值為67297 億元,去年下跌23.8%,今年大漲47%(領先滬綜指42 個百分點),較2020 年的歷史峰值僅縮水4.76%,短期有望再創(chuàng)新高。(文中個股僅做舉例,不做買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