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艷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普外一科 473000
急性闌尾炎發(fā)病急、發(fā)病率高,患者通常會出現右下腹轉移性疼痛,部分患者可表現出發(fā)熱,或伴有惡心及嘔吐等消化道癥狀,給患者造成極大痛苦[1]。急性闌尾炎通過手術治療可獲得顯著療效,有助于及時控制患者病情,但其作為一種有創(chuàng)療法,不可避免會造成一定手術創(chuàng)傷,患者需要較長的術后恢復時間,且術后可能引起多種并發(fā)癥[2]??焖倏祻屯饪谱o理(FTS)主張于患者圍術期階段,基于多學科理論及綜合技術,加強對患者的圍術期護理干預,最大限度緩解患者手術應激反應,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及時康復[3]。本文嘗試在急性闌尾炎手術患者中應用基于跨理論模型的FTS護理,對其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急性闌尾炎患者92例為觀察對象,運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常規(guī)組和康復組,每組4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診斷為急性闌尾炎,臨床診斷與第8版《外科學》[4]中關于急性闌尾炎的診斷標準相符,并通過腹部超聲等影像學檢查確認;符合手術指征;患者對治療方案及研究內容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重要臟器(心、肝、腎等)器質性病變;伴有凝血功能障礙或腹腔粘連;并發(fā)廣泛性腹腔感染;合并惡性腫瘤或血液性疾病;患者存在精神障礙或患精神性疾病。
1.3 方法 常規(guī)組實施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1)術前,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向其介紹急性闌尾炎疾病知識,闡明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及優(yōu)勢,強調相關手術注意事項。告知患者術前8h正確禁飲禁食,確保相關術前準備工作落實到位。(2)術中,注意加強對患者的體征監(jiān)測,遵醫(yī)囑進行液體加溫,加強保暖。及時向手術醫(yī)生傳遞所需物品及藥品,與醫(yī)生默契配合,推進手術開展。(3)術后,繼續(xù)強化病情監(jiān)測,同時加強術后并發(fā)癥觀察和護理,為患者提供常規(guī)出院指導。
康復組實施基于跨理論模型的FTS護理。(1)術前。①護理人員全方位評估患者病情及各項臨床資料,重點介紹急性闌尾炎切除術相關知識,闡明FTS的內涵及實施方法。②術前1d,護理人員引導患者適當攝入流質食物,或可進食一些易消化食物。術前當晚,予以患者規(guī)范化灌腸,手術當日清晨予以2次灌腸,告知患者術前5h禁飲食,重復強調手術注意事項。③親切安撫和鼓勵患者,增強患者手術信心及手術配合度,緩解其不良情緒。(2)術中。①護理人員認真核對患者基礎資料和信息,及時構建靜脈通路,協助患者擺放和調整正確、舒適手術體位。②科學調整手術室溫度及濕度,根據患者需要對非術區(qū)部位加蓋毛毯,提前對輸注液體進行加溫,做好保暖。③術中動態(tài)化監(jiān)測患者癥狀及體征變化,科學控制術中液體輸注速度,有效預防高血壓,防止心率過快。(3)術后。①術后即刻使用數字評定量表(NRS)對患者實施疼痛評估,對于輕度疼痛(≤3分)者予以注意力轉移、音樂療法、引導深呼吸、肌肉放松訓練等,緩解其疼痛;對于中、重度疼痛(>3分)者遵醫(yī)囑使用鎮(zhèn)痛藥物進行鎮(zhèn)痛。②術后6h,護理人員引導患者去枕平臥,持續(xù)監(jiān)測其體征變化,按照2h/次協助患者翻身。③術后6h,患者有飲水需求的,護理人員應觀察患者清醒狀態(tài),確認其意識清醒且不存在麻醉并發(fā)癥,按照30min/次使用溫開水潤濕其唇部及口腔,待患者恢復腸鳴音后引導患者攝入適量葡萄糖溶液,糾正其水電解質紊亂癥狀。④術后12h,可優(yōu)先進食流質食物,后根據術后恢復狀況逐步過渡至半流質食物、普食,在患者病情允許前提下盡可能減少術后禁食時間。⑤術后3h,遵醫(yī)囑使用抗生素進行術后抗感染,向患者介紹、示范正確的咳嗽方式,合理進行霧化治療,促進患者痰液排出,避免造成肺部感染。⑥術后當天,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鼓勵其早期下床活動,臥床時可通過下肢踝泵運動等加以訓練,訓練頻率為2次/d,30min/次。⑦選擇通腸貼對患者臍部進行外敷,具體操作:取適量生大黃、枳實、木香、蒼術、砂仁、吳茱萸以及檳榔,將以上中藥研磨成細膩粉末,使用凡士林將其混合均勻,調制成藥膏,并涂抹于10cm×10cm醫(yī)用膠貼上,術后即刻對患者臍部進行敷貼,按照12h/次進行更換,指導患者自行排氣。兩組患者均給予3個月隨訪。
1.4 觀察指標 (1)康復指標。對比兩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2)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術后6h、24h,分別使用胃腸道癥狀評定量表(GSRS)[5]對兩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估。量表包括腹痛、惡心及嘔吐、腹脹共3項內容,各項評分均為0~3分,評分越高則說明為胃腸道癥狀越嚴重,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越差。(3)并發(fā)癥。觀察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4)生活質量。術前、隨訪3個月,分別使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估。量表包含生理、心理、社會關系及環(huán)境共4項內容,各項評分均以25分為滿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2.1 兩組康復指標比較 康復組各項康復指標恢復時間均較常規(guī)組短,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康復指標比較
2.2 兩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康復組術后6h、24h GSRS量表各項評分均較常規(guī)組低,差異明顯(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GSRS量表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WHOQOL-BREF量表各項評分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與干預前相比,兩組隨訪3個月WHOQOL-BREF量表生理及心理評分均提高,且康復組較常規(guī)組高,差異明顯(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WHOQOL-BREF量表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與常規(guī)組相比,康復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更低,差異明顯(χ2=3.866,P=0.049<0.05)。見表5。
表5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急性闌尾炎為臨床多發(fā)急腹癥,病因復雜,大部分研究認為與梗阻因素及感染因素等有關,如不能及時給予科學治療可能導致病情迅速惡化,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效果確切,但可導致一定的手術創(chuàng)傷,患者術后防御功能下降,易出現多種術后并發(fā)癥,阻礙其術后康復,故加強圍術期護理十分必要。
既往臨床護理急性闌尾炎手術患者多采用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的方式,該護理模式過于強調疾病本身的護理,對于患者心理等層面的關注度不足,護理方法及內容較單一,較難獲得理想的護理效果。FTS是一種新型外科護理理念和方法,主張通過優(yōu)化、完善相關圍術期護理措施,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提高手術安全,促進患者術后早期恢復。本文中,康復組術后各項康復指標恢復時間均較常規(guī)組短,且GSRS量表各項評分均較常規(guī)組低。這說明通過基于跨理論模型的FTS護理縮短急性闌尾炎手術患者康復進程,改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有一定可行性。相關研究認為,手術可造成迷走神經受損,加上術中藥物使用均可導致胃腸道功能出現損傷,術后應激反應可影響胃腸道激素分泌,進而引起術后腸功能紊亂[6]。此外,急性闌尾炎手術前患者需禁飲食,易導致營養(yǎng)不良,或引起低鉀血癥,并引起腹脹等。通過基于跨理論模型的FTS護理主張于術前1d讓患者進食適量流質食物,并將術前禁食時間調整至5h,與常規(guī)護理的8h相比更短,同時,術后主張視患者病情盡可能縮短禁食時間,合理調整飲食方案,有利于減少營養(yǎng)不良或低鉀血癥發(fā)生風險,減輕腹脹等癥狀。在該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鼓勵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并使用通腸貼進行外敷護理,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及時排氣,并早期恢復其腸鳴音。本文中康復組所用通腸貼內所含大黃可促使腸道黏膜細胞在排列上更加緊密,改善腸黏膜屏障功能,并可增加腸道胃動素,改善胃腸運動;枳實能夠刺激胃動素分泌,加速胃腸蠕動,改善腸道運動能力,促進腸道排空。術后即刻使用通腸貼對急性闌尾炎患者臍部進行敷貼可充分發(fā)揮通腐導滯及破氣除痞之功效,促進患者術后排氣,縮短其腸鳴音恢復時間,并加速其胃腸功能恢復,這與李婷等[7]研究結果相符。本文結果顯示,康復組隨訪3個月生活質量評分較常規(guī)組高,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較常規(guī)組低。究其原因,基于跨理論模型的FTS護理于術前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可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術中通過加強保暖、重視病情監(jiān)測等措施,能夠有效預防高血壓及心率過快,確保手術安全性,并可減輕患者手術應激反應;術后配合精確性疼痛干預,可顯著緩解患者疼痛,改善其生理狀態(tài)及舒適度,促進患者整體生活質量的提高。此外,該護理方式要求護理人員術后加強陰部清潔,并指導患者正確咳嗽,根據其病情予以霧化治療等,能夠有效預防尿路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術后早期加強抗感染治療,對于預防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及肺部感染等均有積極作用;術后早期下床活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粘連性腸梗阻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
綜上所述,基于跨理論模型的FTS護理有助于加速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縮短其康復進程,并可減少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改善其術后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