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利平
濮陽市安陽地區(qū)醫(yī)院,河南省安陽市 455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因。經(jīng)皮介入治療(PCI)是AMI的首選方案,但介入治療本身是對患者的一種刺激源,存在不利因素。導向性護理路徑表是基于護理問題制定的以時間為縱軸,以護理內(nèi)容為橫軸的路徑表,可為患者提供更佳全面、有序的護理,邢娟娟等[1]將其用于主動脈支架手術中證實可縮短住院時間?;诖?本文旨在探討導向性護理路徑表在行PCI治療的AMI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治療的AMI患者88例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1)經(jīng)心電圖、心肌損傷標志物等檢查確診為AMI;(2)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4h;(3)符合PCI手術指征。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2)合并其他急性腦血管疾病;(3)合并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4)合并精神障礙;(5)依從性差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男28例,女16例;年齡52~67(59.51±2.47)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3~6h;對照組男30例,女14例;年齡49~69(59.01±3.32)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4~8h。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術前準備、術后吸氧、心電監(jiān)護等。觀察組根據(jù)導向性護理路徑表實施護理:(1)建立干預小組:由1名護士長、3名資深護士及1名主治醫(yī)生組成,共同查閱文獻資料并討論制訂導向性護理路徑表(見表1),對臨床責任護士進行護理路徑實施培訓。(2)患者入院時即分配責任護士,由責任護士按照護理路徑中的護理措施項目,對患者的疾病狀態(tài)進行評估,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對危險指標進行預防性護理,并在表格中相應方框內(nèi)打“√”。(3)護士長定期對責任護士導向性護理路徑表填寫及護理工作進行檢查、監(jiān)督。
1.3 評價指標
1.3.1 依從性[2]:出院時,由主管醫(yī)生、責任護士分別對患者的治療、護理進行配合度評估,內(nèi)容包括術中配合、術前準備度、藥物治療配合等,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分,分值越高表示配合度越低。
1.3.2 護理配合滿意度:出院時,由手術室醫(y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評價,包括護理工作完成度、完成效率等內(nèi)容,以“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進行評價。
1.3.3 實驗室指標:治療前及出院前1d,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檢測治療前、后肌鈣蛋白 I(cTnI)、血清B型鈉尿肽(BNP)、血清降鈣素原(PCT)水平。
1.3.4 生存質量:治療前及出院前1d,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3]進行評估,包括生理、精神等8個方面內(nèi)容,共36個項目,各維度得分轉化為百分制,分值與生存質量成正比。
1.3.5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尿潴留、靜脈血栓、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1.3.6 患者護理滿意度:出院時,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4]評價,量表共計19個項目,每個項目1~5分,得分越高提示滿意度越高。
2.1 兩組患者依從性及護理配合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依從性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護理配合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依從性及護理配合滿意度比較
2.2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cTnI、BNP、PCT水平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cTnI、BNP、PCT均降低,且觀察組的cTnI、BNP、PC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
2.3 兩組生存質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36-SF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36-SF各維度評分均升高(P<0.05),且觀察組的36-SF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存質量比較分)
2.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9.09%,低于對照組的2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38,P=0.047<0.05),見表5。
表5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2.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NSNS量表評分為(90.34±1.51)分,較對照組的(88.39±2.01)分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145,P<0.05)。
AMI 病情進展快,PCI術后面臨著護理風險,常并發(fā)靜脈血栓、尿潴留、心律失常及出血等并發(fā)癥,這對于護理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探討更加有效的護理措施有重要臨床意義。朱鋒等[5]指出,路徑導向性護理配合對于改善患者手術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李大嚴等[6]指出,臨床護理路徑能夠引導護士完成預見性的主動護理工作。
本文中觀察組患者依從性及護理配合滿意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導向性護理路徑表在AMI患者CPI治療中有助于提高患者依從性,提高護理配合滿意度。分析原因為:本研究基于護理問題制訂導向性護理路徑表,可詳細為責任護士提供圍術期臨床護理的各項工作計劃,治療不同階段的護理工作的重點均進行全面描述與說明,使得護理工作有序、規(guī)范,可改變傳統(tǒng)機械盲目護理,防止疏漏或遺忘,有利于展示護理專業(yè)性,提高患者信任度及依從性。并且具有可視性和時限性,克服了工作雜亂現(xiàn)象,所作的最適當、有順序和時間性的護理配合,協(xié)助醫(yī)生高效率完成治療,提高護理配合滿意度。
護理是手術療效的重要影響因素,還與患者圍術期生活質量存在關聯(lián)。本文中治療后觀察組的cTnI、BNP、PC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36-SF各維度評分及NSNS量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導向性護理路徑表應用有助于提高AMI患者CPI治療效果,提升患者圍術期生存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可能是因為:根據(jù)導向性護理路徑表可提高護理工作效果與效率,不僅可減少疏漏,還可減少護士忙亂現(xiàn)象發(fā)生;使得護士可更加專業(yè)、有序地進行護理,提高護理質量和專科內(nèi)涵,如密切進行病情觀察可防止術后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可及時了解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可幫助患者減輕術后生理、心理不適感,加快患者術后病情恢復,提高生存質量與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導向性護理路徑表在AMI患者在CPI治療中應用價值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依從性及護理配合滿意度,提高治療效果及患者生存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