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中芹
患者可有嚴重痛經、經期延長或者復發(fā)性流產等問題,會對患者的身體、心理、生活質量等方面造成影響,治療方面需根據(jù)患者癥狀、年齡及生育要求等綜合考慮。
通常來講,沒有癥狀且沒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期待觀察治療,即隨訪觀察。癥狀較輕、有生育要求或近絕經期患者可接受藥物診治,目標是緩解痛經、月經過多等相關癥狀,不能消除病灶,且停藥后可能又會復發(fā),往往需要長期用藥。原則上以副作用較小的藥物為主,根據(jù)不同的癥狀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干預,也可以通過不同藥物的配伍來提高療效、減輕不良反應。
非甾體抗炎藥,常見有布洛芬(商品名有芬必得),通過阻斷環(huán)氧化酶通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子宮張力和收縮力下降,達到止痛效果,但可能伴隨消化道不適等反應。
口服避孕藥,比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商品名有優(yōu)思明),可抑制排卵,從而引起經量減少,同時可引起子宮內膜蛻膜化和萎縮,從而起到控制子宮腺肌癥發(fā)展的作用。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比如亮丙瑞林(商品名有抑那通),因為子宮腺肌癥屬于“雌激素依賴性疾病”,如果體內有較高的雌激素就給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提供了條件,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通過抑制卵巢功能造成“假絕經”的狀態(tài),體內雌孕激素水平低至絕經后水平,可以緩解痛經,但停藥后癥狀可恢復,其主要副作用包括更年期癥狀(骨量丟失、情緒不穩(wěn)定、生殖器官萎縮)和停藥后高復發(fā)率,因此通常可與其他治療方法聯(lián)合使用。
激素藥物,比如米非司酮,可以抑制孕激素活性,使卵巢黃體溶解,體內雌、孕激素水平下降,降低異位的子宮內膜活性并使其萎縮,提高疾病治療的有效率。
子宮腺肌癥可以通過手術達到治療目標。首先是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用在沒有生育需求且有多次疾病發(fā)作的子宮腺肌癥患者身上,可從根源上治療子宮腺肌癥。當然,對于有生育要求的部分患者,基本上不會采取子宮全切術診治。相對保守的手術有子宮動脈栓塞或者腹腔鏡下切除病灶以及經皮微波消融,這些類型的手術可以幫助患者保留子宮,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手術之后也能更快地恢復健康。
經皮微波消融術利用超聲充分引導,對病變部位加以具體化穿刺消融,既保留了子宮,還有操作便捷、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的特點。子宮動脈栓塞術通過阻斷血液供應,從而控制子宮增長、減少月經量、緩解痛經,術后24小時內可能出現(xiàn)盆腔疼痛、惡心、嘔吐、發(fā)燒等不適,多在7天內緩解。對于病灶切除的患者,術后最好避孕一段時間,再次妊娠時也應嚴密觀察,有繼發(fā)子宮破裂的風險。應該注意的是,子宮腺肌癥的病灶可能和附近組織之間界限不清晰,保守性手術診治不會全面對病灶進行切除,因此就算是實施手術診治,也會出現(xiàn)疾病復發(fā)的現(xiàn)象。
總之,子宮腺肌癥即便屬于良性疾病范疇,可是其存在著入侵附近組織與生長的特點,所引發(fā)的癥狀也會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同時,該疾病通常和婦產科的其他類型病癥一同存在,包含子宮肌瘤或者內膜息肉,會阻礙患者受孕,或讓患者面臨早產或者產后出血的威脅,甚至伴隨產科綜合征?;诖?,應加強對子宮腺肌癥的宣教,對患者進行個性化診治,有效提高子宮腺肌癥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