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歡
永久性起搏器的形狀、大小與手表表盤類似,是通過發(fā)放一定形式的電脈沖刺激心臟,使之激動和收縮,以模擬正常心臟的沖動形成和傳導,治療某些由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臟功能障礙。雖然被稱作永久性心臟起搏器,但它并不是永久管用,它需要靠內置電池維持工作。目前大部分起搏器電池的壽命一般為6~10年,若電池即將耗竭,需及時前往醫(yī)院更換。而在日常生活中,安裝了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要重點關注兩個問題。
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與患者的血管、心臟、身體的基礎條件好壞及植入醫(yī)生的經驗密切相關,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導線斷裂與電極移位 多發(fā)生在術后7日內,主要是由于患者右心室偏大、突然改變體位、突然活動牽拉、心腔內電極張力過大等原因造成,會導致起搏失效。這種情況通常需重新手術,調整電極位置或植入新的電極導線。
皮膚壞死或感染 此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術后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醫(yī)生會對高?;颊咴谛g前和術中就采取相關措施進行預防?;颊邉t需在手術之后首先做好用藥和換藥的工作,直到拆線為止;使用無菌敷料進行加壓包扎,保持24小時的局部制動,如果患者為老年、皮下脂肪少或者消瘦者,則可將制動時間延長到48~72小時;保持局部干燥清潔,觀察是否存在波動感或熱痛紅腫等;如果白細胞增多,則應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起搏器綜合征 多發(fā)生于心室起搏患者中,由于房室未同步收縮而導致心搏與心室充盈量減少,進而引發(fā)低血壓,使患者出現(xiàn)頭暈、頭脹及心慌等表現(xiàn)。此并發(fā)癥可通過電生理學和血流動力學檢查進行確診,但診斷必須謹慎,要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圍絕經期綜合征等加以區(qū)別。一旦確診,癥狀明顯者需要更換心房同步或房室順序起搏器。
為了避免出現(xiàn)并發(fā)癥或起搏器故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細節(jié):
保管好安置卡 安置卡是永久起搏器的“身份證”,上面詳細記錄著患者姓名、年齡、身份證號、植入日期、生產廠家、產品型號、擔保期等?;颊呋蚣覍僖9芎么丝?,以便日后在復查、就醫(yī)時能夠為醫(yī)生提供參考。
適度運動 體力活動要適量,應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術后1~3個月,可做些簡單的肢體功能訓練,但靠近心臟起搏器一側的手臂要避免劇烈運動,避免用力過度或者做幅度過大的動作,如打網球、舉重物等。術后3個月,可以開始做輕體力的家務活動,也可進行太極拳、散步、慢跑等強度較低的運動,但不可參與排球、籃球、足球等身體對抗較劇烈的運動。日常生活中應盡可能身著寬松的衣物,以免穿著過緊而對起搏器產生壓迫。
避免強磁場和高電壓場所核磁、激光、變電站等有可能影響起搏器工作,患者要盡量避免接近這些場所;不可使用磁療儀、電磁爐等影響永久起搏器正常運行的家用電器,以避免發(fā)生漏電問題;接打電話盡可能用未植入起搏器的那一側手臂。
定期隨訪 植入起搏器后要按醫(yī)囑定期隨訪,一般要求植入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各隨訪1次,之后每3個月至半年隨訪1次,待接近起搏器使用年限時則需縮短隨訪間隔時間為每月1次或更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