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成, 攸曉杰
青海民族大學(xué) 數(shù)學(xué)與統(tǒng)計學(xué)院,西寧 810007
本文僅考慮有限無向的簡單圖. 設(shè)G是有n個點的圖. 若G的一個生成子圖的每個分支是一個孤立點或者一條邊, 則稱此生成子圖為G的一個匹配. 恰有k條邊的匹配稱為k-匹配. 飽和了G的所有頂點的匹配稱為G的完美匹配, 圖G的完美匹配的個數(shù)記為pm(G). 文獻(xiàn)[1]定義了圖G的匹配多項式為
(1)
這里W=(x,y),x和y分別是點和邊的權(quán)重,p(G,k)是G的所有k-匹配的數(shù)目, 且約定p(G, 0)=1. 假如令y=-1, 我們便得到文獻(xiàn)[2]中定義的匹配多項式
(2)
(1),(2)式互相確定, 本文使用(2)式為圖G的匹配多項式, 并將μ(G,x)簡記為μ(G). 匹配多項式在數(shù)學(xué)、 統(tǒng)計物理和化學(xué)中都有很重要的應(yīng)用. 在統(tǒng)計物理領(lǐng)域, 匹配多項式是描述一種物理系統(tǒng)的數(shù)學(xué)模型, 首先由文獻(xiàn)[3]引入. 在理論化學(xué)領(lǐng)域, 匹配多項式的根的絕對值之和稱為該圖的匹配能量, 與這個圖所表示的芳香烴的活性有關(guān)[4]. 匹配多項式的所有系數(shù)的絕對值之和(即所有匹配的總數(shù))就是這個圖表示的碳?xì)浠衔锏腍osoya指標(biāo), 與這個化合物的沸點有關(guān)[5]. 匹配多項式是一種組合計數(shù)多項式, 它與圖的特征多項式、 色多項式和其他多項式有許多聯(lián)系[6-9]. 對于給定的圖, 計算這個圖的匹配多項式是一個困難的問題, 文獻(xiàn)[10-13]計算了許多圖的匹配多項式. 關(guān)于Hosoya指標(biāo)的研究可參見文獻(xiàn)[14], 關(guān)于匹配多項式對圖的刻畫的研究可參見文獻(xiàn)[15-19]. 截至目前, 還有許多基本圖的匹配多項式仍然未知, 如本文所涉及的柱面和M?bius帶, 這是兩個較為基本的圖, 但其匹配多項式未知. 作為對匹配多項式研究的補充, 本文給出了這兩個圖的匹配多項式, 并計算了這些圖上的完美匹配的個數(shù).
設(shè)G=(V(G),E(G))是一個簡單圖,V(G)是其頂點集,E(G)是其邊集, 其中E(G)的每一個元素是V(G)上的無序?qū)? 稱為一條邊. 如果e∈E(G), 以Ge表示從圖G中刪除邊e后得到的圖. 如果v∈V(G), 以Gv表示刪去點v以及與之相關(guān)聯(lián)的所有邊后得到的圖. 以Pn,Cn分別表示n個點的路、 圈. 給兩條n個點的路, 其頂點從左向右分別標(biāo)記為1,2,…,n和1′,2′,…,n′, 將這兩條路上的點i和i′(i=1,2,…,r)分別用一條邊連接, 得到的圖記為Ln,r(見圖1). 把Ln,n稱為梯子, 簡記為Ln. 將圖Ln,r的頂點1和n, 1′和n′分別用一條邊連接得到的圖記為Zn,r,Zn,n稱為柱面, 簡記為Zn. 將圖Ln,r的頂點1和n′, 1′和n分別用一條邊連接得到的圖記為Mn,r,Mn,n稱為M?bius帶, 記為Mn(見圖2). 從梯子Ln中刪去點n后得到的圖記為Sn(見圖3). 設(shè)G和H是兩個點不交的圖, 定義圖G和H的乘積圖為G×H, 其頂點集為V(G)×V(H), 兩個點(u1,v1),(u2,v2)∈V(G×H)在圖G×H中鄰接當(dāng)且僅當(dāng)u1=u2,v1與v2在圖H中鄰接, 或u1與u2在G中鄰接,v1=v2. 于是, 梯子Ln,n=Pn×P2, 柱面圖Zn,n=Cn×P2.
圖1 圖Ln,r
圖2 圖Zn,n和Mn,n
圖3 圖Sn
引理1[9]設(shè)圖G有k個連通分支:G1,G2,…,Gk, 則
μ(G,x)=μ(G1,x)μ(G2,x)…μ(Gk,x)
引理2[9]設(shè)G是一個圖,u∈V(G),e=uv∈E(G), 則:
(ii)μ(G,x)=μ(Ge,x)-μ(G{u,v},x).
引理3[9]
引理4[14]設(shè)G是有n個點的圖, 則
其中i是復(fù)數(shù)單位,i2=-1.
定理1
證對Ln的邊e=(n-1,n)、Sn的邊e′=((n-1)′,n′)使用引理2, 便得到(3)式的前兩個式子. 為了使(3)式的系數(shù)矩陣是一個方陣, 我們填上第3個式子.
(3)
令(3)式的系數(shù)矩陣為
設(shè)矩陣A的特征多項式為
f(λ)=λ3-d1λ2+d2λ-d3
(4)
其中d1=μ(P2)-1=x2-2,d2=-μ(P2)+2μ(P1)2-1=x2,d3=1.
μ(Ln)滿足遞推關(guān)系式
μ(Ln)=d1μ(Ln-1)-d2μ(Ln-2)+d3μ(Ln-3)
(5)
初始條件為
μ(L0)=1μ(L1)=μ(P2)=x2-1μ(L2)=μ(C4)=x4-4x2+2
(6)
因為(5)式的變量為t的生成函數(shù)
且
由生成函數(shù)的定義, 定理 1得證.
定理2
其中μ(L0,0)=1.
證對Ln,r的邊er=(r,r′),er-1=(r-1, (r-1)′),…,e1=(1, 1′)依次使用引理2(ii), 便得到下列式子:
μ(Ln,r)=μ(Ln,r-1)-μ(Lr-1,r-1)(μ(Pn-r))2
μ(Ln,r-1)=μ(Ln,r-2)-μ(Lr-2,r-2)(μ(Pn-r+1))2
…
μ(Ln,1)=μ(P2n)=(μ(Pn))2-(μ(Pn-1))2
將以上各式相加, 得到
定理3
其中Ln-1,0=2Pn-1.
證對Zn,n的邊en=(n,n′),en-1=(n-1, (n-1)′),…,e1=(1, 1′) 依次使用引理2(ii), 便得到下列式子:
μ(Zn,n)=μ(Zn,n-1)-μ(Ln-1,n-1)
μ(Zn,n-1)=μ(Zn,n-2)-μ(Ln-1,n-2)
…
μ(Zn,1)=μ(Cn)2-μ(Pn-1)2
相加上面各式, 定理 3得證.
定理4
其中Ln-1,0=2Pn-1.
證對Mn,n的邊en=(n,n′),en-1=(n-1, (n-1)′),…,e1=(1, 1′)依次使用引理2(ii), 便得到下列式子:
μ(Mn,n)=μ(Mn,n-1)-μ(Ln-1,n-1)
μ(Mn,n-1)=μ(Mn,n-2)-μ(Ln-1,n-2)
…
μ(Mn,1)=μ(C2n)-μ(Pn-1)2
相加上面各式, 定理 4得證.
推論1(i)μ(Mn,n)-μ(Zn,n)=μ(C2n)-μ(Cn)2;
(ii)
(iii)Z(Mn,n)-Z(Zn,n)=Z(C2n)-Z(Cn)2.
證由定理3和定理4, (i)顯然.
(ii)由匹配多項式的定義知
由(i)和引理3知
當(dāng)n為奇數(shù)時, (-1)n(μ(C2n, 0)-μ(Cn, 0)2)=(-1)n((-1)n×2-0)=2.
(iii)由引理4和(i)知
推論1得證.
推論2
證在定理1中令k2=0,x=0, 便得該表達(dá)式的常數(shù)項為
由于Ln的完美匹配數(shù)pm(Ln)等于多項式μ(Ln,x)的常數(shù)項乘(-1)n, 于是
注1很容易計算Ln的完美匹配數(shù)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數(shù), 其前幾項的值L1,L2,L3,L4的完美匹配數(shù)分別為1,2,3,5, 與推論2計算的值是吻合的. 推論2給出了斐波那契數(shù)的另外一種表示法.
推論3(i) 當(dāng)n為偶數(shù)時,
(ii) 當(dāng)n為奇數(shù)時,
證眾所周知, 當(dāng)n=4m或n=4m+2時, 路Pn的匹配多項式的常數(shù)項為1或-1; 當(dāng)n為奇數(shù)時, 路Pn的匹配多項式的常數(shù)項均為0. 令x=0, 便得:
當(dāng)n為偶數(shù)時, 定理2中表達(dá)式的常數(shù)項為
于是
當(dāng)n為奇數(shù)時, 定理 2中表達(dá)式的常數(shù)項為
推論4(i) 當(dāng)n為偶數(shù)時,
(ii) 當(dāng)n為奇數(shù)時,
證眾所周知, 當(dāng)n=4m或n=4m+2時, 圈Cn的匹配多項式的常數(shù)項為2或-2; 當(dāng)n為奇數(shù)時, 圈Cn的匹配多項式的常數(shù)項均為0, 令x=0, 便得:
當(dāng)n為偶數(shù)時, 由推論3知, 定理3中表達(dá)式的常數(shù)項為
當(dāng)n為奇數(shù)時, 定理3中表達(dá)式的常數(shù)項為
注2容易驗證圖Z3和Z4的完美匹配數(shù)分別為4和9, 與推論4計算的值是吻合的.
推論5(i) 當(dāng)n為偶數(shù)時,
(ii) 當(dāng)n為奇數(shù)時,
證令x=0, 便得:
當(dāng)n為偶數(shù)時, 由推論3知, 定理4中表達(dá)式的常數(shù)項為
當(dāng)n為奇數(shù)時, 定理4中表達(dá)式的常數(shù)項為
注3容易驗證圖M3和M4的完美匹配數(shù)分別為6和7, 與推論5計算的值是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