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東
摘? ?要? ?獼猴桃是淺根性作物,肉質根,相比其他果樹根系呼吸強度更高。如果遇到連陰雨天氣,栽植于偏黏重土壤的獼猴桃樹常因根腐而死亡。黏重土壤與沙壤地、坡地在立地條件上存在較大差異,在土壤偏黏重地塊建園要特別注意改土、排水等技術環(huán)節(ji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關鍵詞? ?獼猴桃;建園;黏土地
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qū)具有獨特的氣候條件,是獼猴桃最佳生長區(qū)。漢臺區(qū)位于漢中盆地中心,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稱,其中,南部屬于陜南糧油主產區(qū),北部沿山淺丘陵區(qū)主要發(fā)展柑橘產業(yè),造成新建獼猴桃園用地緊張。為解決“林糧爭地”突出矛盾,一些經營主體和種植大戶不得不選擇在不適宜獼猴桃生長的黏土地塊建園,加之建園過程中不注重改土整地和科學栽植,導致后期苗木生長不良,嚴重的還會出現(xiàn)死苗問題。為避免今后因建園技術不規(guī)范造成損失,筆者針對獼猴桃黏重土壤建園技術進行了歸納總結,希望對廣大種植戶有所幫助。
1? ?建園規(guī)劃
1.1? ?道路設計? ?應結合園地實際地形考量,主路寬度以5~6 m為宜,機械工作道寬度以4 m為宜,主路連接支路和小路。
1.2? ?排灌系統(tǒng)規(guī)劃? ?獼猴桃喜水怕澇,建園時必須設計好排灌系統(tǒng),確保旱能澆、澇能排。有條件的應配套水肥一體化設施。近幾年出現(xiàn)雷暴天氣后,獼猴桃園因排水溝不通暢而導致園地積水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園地一般主排水溝深度80~100 cm、寬度100~150 cm。
1.3? ?防風帶設計? ?獼猴桃易受風害,可在園地周邊設置防護林。防風林栽植2排,行株距1~1.5 m,以樹高10~12 m為佳,樹種以柏樹、水杉、柳樹等喬木為主,在喬木之間加植灌木樹種。沒有建防風林帶時,可架設人造防風障,高度控制在12~15 m為宜。
1.4? ?其他配套設施? ?園地內還需配置簡易工房,用來儲放農機具、農藥、肥料等,另外還需配置一定面積的廠房,用來攤晾和堆放果品,必要時應建設果品貯藏庫。
2? ?整地起壟
2.1? ?全園深翻? ?土壤黏重的地塊,要在建園前半年用挖掘機深翻,深度不低于100 cm。常年旱作的坡地和丘陵地,深翻深度不低于60 cm。結合深翻每畝深施粉碎的農作物秸稈 5 000 kg或商品有機肥2 000 kg,以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有機質。具體方法:深翻前先施入總量70%的肥料,深翻后整平時再施入剩余30%的肥量。注意要分層施肥,以利于肥料腐熟分解;表土和心土互換,加速土壤風化和熟化。
2.2? ?整地起壟? ?整地和起壟是栽植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定程度上關系到建園的成敗。漢臺區(qū)很多獼猴桃園都是因為沒有做好前期整地起壟工作,導致獼猴桃樹由于根系呼吸不暢而生長不良,甚至出現(xiàn)死樹情況,本該進入豐產期卻遠遠達不到豐產標準,這一點要引起廣大種植戶高度重視,千萬不要為了降低建園成本而忽視此項工作。
整地時,對深翻后的土地要旋耕、做平,避免局部低洼,引致排水不暢。根據(jù)不同地形起壟,在坡度較大的丘陵坡地,開單面壟,壟面寬1.5~2 m、高30 cm,而在地勢低洼地塊,則要開溝起雙面壟,將起壟、開溝產生的土回填到栽植壟行中心,形成高出畦面25~30 cm的栽植行帶,再旋耕整理成中間高兩邊低,呈龜背狀的壟面,壟面寬4~6 m、高40 cm,壟溝深度最好達到80~100 cm,寬度50~60 cm,以利于排水。
3? ?栽植前的準備工作
3.1? ?品種選擇? ?品種很關鍵,關系到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建園時應選擇市場需求旺盛、當?shù)剡m應性好的優(yōu)良品種,滿足優(yōu)質、抗逆、豐產、商品性好、耐貯運等特點。結合漢臺區(qū)獼猴桃生產現(xiàn)狀和市場因素綜合考量,應以翠香、徐香等美味系為主,適度發(fā)展金福、農大郁香等特色品種,謹慎(少量)發(fā)展金紅50、黃金果等中華系品種(中華系品種近年來在漢臺區(qū)果實表現(xiàn)雖好,市場售價也高,但樹勢較弱,個別種植戶的中華系獼猴桃樹潰瘍病發(fā)生嚴重且有加重蔓延趨勢,用藥成本逐年增加,種植風險太高)。
3.2? ?授粉樹配置? ?獼猴桃屬于異花授粉樹種,建園時要同時栽植授粉雄株,雌雄比以8 ∶ 1為宜,授粉品種與主栽品種花期相同或相近,栽植時應將雄株均勻分布于雌株之間,并做好標記。很多農戶在這一問題上往往存在思想誤區(qū),認為栽植時可以只栽雌株不栽雄株,投產后在市場上購買商品花粉來滿足授粉需要就可以,孰不知近年市場上的商品花粉質量參差不齊,以次充好、售賣不新鮮花粉的屢見不鮮,花粉活力差,雖進行了人工授粉,但效果較差,常出現(xiàn)畸形果率高、授粉不良導致落果等問題,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
3.3? ?架式選擇? ?漢臺區(qū)獼猴桃園多采用大棚架,抗風能力強,產量高,果實品質好。
3.4? ?苗木準備? ?選擇健壯實生苗,苗高60 cm,莖粗0.8 cm以上,根系發(fā)達完整,無根結線蟲危害。栽植前應對苗木進行檢查,剔除帶病苗木(尤其是從潰瘍病疫區(qū)調回的苗木和有根結線蟲的苗木),然后修根,剪去傷根和過長的根,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中浸根滅菌,然后再用200~300倍ABT生根粉溶液浸根0.5~1分鐘。
3.5? ?開挖定植穴? ?定植前,按照確定的株行距確定定植點。栽植前依株距開挖直徑60~80 cm、深度60 cm的定植穴。挖穴時將表土和底土分開堆放,每穴施有機肥8 kg、過磷酸鈣1.5 kg、三元復合肥100 g(不提倡施用尿素,易產生肥害),與表土混勻后填入定植穴,然后用心土回填,大約到栽植深度時用表土覆蓋,最后在上面覆土20 cm厚。
4? ?苗木栽植
一般春、秋季均可栽植。宜采用4 m×2 m行株距,畝栽83株。
獼猴桃為肉質根,根系需氧量大,栽植宜淺不宜深。獼猴桃根軟,易盤繞,需在覆土的穴坑中央做下底直徑 30~45 cm、高15 cm左右的饅頭狀小土堆,將苗放在土堆頂,使根系均勻分布在土堆周圍,邊回填熟土邊向上輕提苗木,使根系舒展,向四周散開,然后覆土,這樣做苗木成活率高。
我們經常發(fā)現(xiàn)苗木栽植過深,導致穴內積水的問題。為了加快排水,生產者把加深開挖排水溝產生的土又堆置在栽植帶上,致使苗木入土更深,這也是導致獼猴桃死樹的一個原因。在黏重土壤地塊栽苗時,可以不挖定植穴,直接在表土層栽植,或挖定植穴后及時回填成平面,再在平地上栽植、覆土。
5? ?栽后管理
5.1? ?定干? ?選留1個強壯枝蔓,保留2~3個飽滿芽剪截。
5.2? ?澆水? ?定植后立即澆1次定根水,以后視土壤墑情每隔7~10天澆1次水。
5.3? ?樹盤覆蓋? ?為減少水分蒸發(fā),可用地膜或秸稈覆蓋樹盤,保持土壤濕潤,也有利于控制雜草。
5.4? ?立竿牽引? ?春季萌芽后,在每個植株旁插1根細竹竿,將生長最旺的新梢固定在竹竿上,讓新梢沿竹竿向上生長。待新梢長到60 cm時,頂端會出現(xiàn)卷曲,枝條變細,此時要將頂端細的部分剪掉,去除頂端優(yōu)勢,促進枝條木質化和增粗。
5.5? ?遮陰? ?獼猴桃葉片大,夏季蒸騰作用強,土壤溫度高,易造成日灼。為降低大氣溫度和地表溫度,栽苗后對覆蓋地膜的樹盤要蓋草降溫,或在行間套種豆科作物抑草降溫,建議套種1~2行玉米或辣椒遮陰,同時增加經濟收入。
5.6? ?搭架? ?栽植當年或最晚第2年樹體萌芽前搭架,以滿足整形和生長需要。
5.7? ?施肥? ?苗木栽植后不宜馬上施肥,防止燒苗。待苗木成活后,薄肥勤施,生長季節(jié)每隔2個月施1次速效化肥,以尿素為主,適量噴施葉面肥,秋季施有機肥。為迅速提苗,近年來有些農戶采取生長季節(jié)每月澆灌1次水溶肥的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可推廣應用。
5.8? ?防控病蟲草害? ?勤除雜草,尤其是長在樹盤內的雜草,行間雜草可在長至60 cm左右時留20 cm刈割。將割下的雜草覆蓋在樹盤內,起到保墑和增加有機質的作用。苗期重點做好潰瘍病、褐斑病、椿象等病蟲害的防治。
5.9? ?嫁接及整形? ?苗木栽植第2年,生長到一定規(guī)格時,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避開傷流期),選擇優(yōu)良品種接穗嫁接。嫁接后未成活的及時補接。注意及時除去砧木上的萌蘗。當枝條生長到一定長度時,6—7月在距離架面20 cm處對主干摘心,將摘心后發(fā)出的枝條及時牽引至鋼絲架上。達到長度的枝條進行掐尖處理,加速木質化,促進樹體快速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