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欣雯
(蘇州大學商學院,江蘇蘇州 215000)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報告顯示,2021 年全年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人數達1269 萬,增加了83 萬人。全國城鎮(zhèn)調查失業(yè)率平均值為5.1%,比2020 年下降了0.5%,基本與2019 年12 月的失業(yè)率持平,也低于全年5.5%左右的調控目標[1]。
數據顯示,2022 年高校畢業(yè)生規(guī)模將達到1076 萬人,而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沒有足夠的崗位提供給求職者,“招工難”“求職難”等一些領域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當前,我國整個CPI 較低,存在上行壓力。
在食品方面,2022 年2 月食品價格同比降幅由3.8%擴大至3.9%,拉動CPI 下降0.76%。在非食品方面,盡管受俄烏黑天鵝事件影響,油價上行一方面推高工業(yè)品價格,另一方面限制居民出行欲望持續(xù)擾動服務業(yè)修復,居民旅游、家庭服務等服務商品需求不足,因此2022 年2月非食品價格同比僅回升0.1 個百分點。而由于居民消費需求不足,核心CPI 呈現持續(xù)下降的趨勢。國際油價上行、服務業(yè)溫和修復、豬肉拖累減弱都對CPI 形成支撐,但低收入群體恢復偏慢的情況將制約其回升幅度,CPI 同比反彈幅度有限,仍然存在上行壓力[2]。
當前,世界經濟低迷且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貿易與跨境投資整體情況較好,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挑戰(zhàn)[3]。
從全球角度來看,當下不僅面臨產能供給不足和需求疲軟的雙向沖擊,同時存在著全球斷航和通關檢查時間延長等不利貿易條件,使得進出口總量大幅降低。就中國本身而言,中國跨境貿易與投資正在面臨三大壓力: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減弱:發(fā)展中國家進口需求增長放緩,居民消費需求不足;原材料、大宗商品和運輸費用高位運行,產生供給沖擊;各國逐漸復工復產也將降低國外市場對我國商品和服務的預期。
2.1.1 邊際消費傾向MPC 偏低
即β值較小。
央行調查顯示,我國居民家庭存在金融韌性不足的問題。我國低收入家庭、實體經營家庭和工薪階層債務償還壓力大。此外,我國居民家庭儲蓄意愿剛性強,邊際消費傾向β值一直低于歐美發(fā)達國家[4]。
結合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程度較低、金融韌性不足、居民儲蓄意愿強的實際情況,導致家庭在面對經濟下行,收入下降的情況時難以維持原有的消費水平,根據收入的傳導性原理,β值出現進一步下降。根據2022 年政府工作報告,2021 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兩年平均增長速度約為3.9%,相較于2019 年8.0%呈現明顯下降,居民有效需求嚴重不足。
2.1.2 投資對利率的變化不敏感
即d值較小。
由于我國信貸體系尚未完全建立,金融機構和居民之間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因此,銀行資金在我國企業(yè)社會資金來源中仍占據絕對性的主導地位,導致企業(yè)資金來源過度依賴銀行信貸。而社會資金高度集中機制導致內在風險同樣集中。
對于部分入不敷出的國有企業(yè)、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小微企業(yè),銀行可能會出現不愿貸款、不敢貸款的情緒。投資與利率的聯系受這部分企業(yè)的影響而被削弱,表現為我國投資對利率的變化不太敏感[5]。
2.1.3IS曲線較陡峭
在三部門經濟中,IS曲線是根據國民收入均衡條件I+G=S+T推出的,即C=α+β(1 ?T)Y,則IS曲線的斜率為 ?[ 1 ?β(1 ?t)]/d,根據前文分析,我國當前β值和d值都較低,因此IS曲線的斜率較大,曲線陡峭。
2.2.1 貨幣交易需求較大,利率彈性小
即k值較大,h值較小。
從狹義貨幣需求角度,居民的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產生了大量的貨幣需求。我國的M2 大部分由銀行儲蓄存款構成,而居民家庭儲蓄的動機主要集中在房屋購置和教育支出等交易或預防性需求上,很少有以投機為目的的銀行儲蓄。一般而言,投機性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的反映程度顯著高于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的反映程度。因此,交易需求占比越高,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越小。
受特殊環(huán)境影響,個人和家庭風險增加,我國居民預防性貨幣需求又有較大幅度增長。
2.2.2LM曲線較陡峭
以M 代表名義貨幣的供給量,P 代表當期價格水平,則實現貨幣市場的均衡需要滿足等式M/P=L=L(Y)+L(r)=KY-hr,即r=KY/h-M/Ph,斜率為k/h。
相關學者認為我國貨幣的投機需求與利率之間總體上呈現出反向變動的關系,LM曲線落在中間區(qū)域,即LM曲線總體趨勢為向右上方傾斜。根據前文分析,我國k值較大而h值較小,因此LM曲線的斜率較大,曲線陡峭。
3.1.1 控制IS、LM曲線斜率都不變
根據前文分析,在LM曲線,IS曲線都較為陡峭的前提下,政府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使IS0向右移動到IS1,國民收入將從y0增加到y2。如圖1 所示。
圖1 IS、LM曲線圖
3.1.2 控制LM曲線斜率不變
在LM傾斜度相同時,由坐標圖2 可見,左圖IS曲線的斜率小于右圖中IS曲線的斜率,當利率都從r0變化相同距離到r1時,很明顯左圖中均衡國民收入的增加部分遠大于右圖中均衡國民收入的增加部分。因此,可以認為IS曲線斜率越大,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圖2 曲線坐標圖
積極的財政政策使得國民收入增加,根據公式L1=kY,國民交易需求相應增加,為了維持貨幣市場的均衡,利率上升抑制投資需求d,d減小。此時IS曲線斜率k=-[1-β(1-t)]/d較大。
3.1.3 控制IS曲線斜率不變
在IS傾斜度相同時,由坐標圖3 可見,左圖LM曲線的斜率小于右圖中LM曲線的斜率,左圖利率變化小于右圖,但很明顯左圖中均衡國民收入的增加部分遠大于右圖中均衡國民收入增加部分。因此,LM曲線斜率越小,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圖3 LM曲線坐標圖
一般認為短期貨幣供給M一定,根據公式r=KY/h-M/h,若國民預防性需求增加越大,投機性需求減小幅度越大,利率上升越大,投資需求越被抑制,則國民收入的增加也越被抑制。此時LM曲線斜率k=K/h較大。
3.2.1 控制IS、LM曲線斜率都不變
根據前文分析,同理可得在LM曲線,IS曲線都較為陡峭的前提下,政府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使LM0向右移動到LM1,國民收入將從y0增加到y2。如圖4 所示。
圖4 IS、LM曲線坐標圖
3.2.2 控制LM曲線斜率不變
由坐標圖5 可見,左圖IS曲線的斜率小于右圖IS曲線的斜率,左圖利率變化小于右圖。但很明顯左圖中均衡國民收入的增加部分遠大于右圖中均衡國民收入增加部分。因此,IS曲線斜率越小,寬松貨幣政策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圖5 IS曲線坐標圖
寬松的貨幣政策往往對應實際貨幣供給量M的增加,M上升則對應利率r下降,刺激投資需求d,d增大。此時IS曲線斜率k=-[1-β(1-t)]/d較小。
3.2.3 控制IS曲線斜率不變
在IS傾斜度相同時,由坐標圖6 可見,左圖LM曲線的斜率小于右圖中LM曲線的斜率,當利率都從r0變化相同距離到r1時,左圖中均衡國民收入的增加部分也小于右圖中均衡國民收入的增加部分。LM曲線斜率越大,寬松貨幣政策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h較小時,根據公式r=KY/h-M/h,利率下降較大才能使貨幣需求L增加較大,才能與寬松貨幣政策執(zhí)行條件下的貨幣供應量M一致。當利率較大幅度下降,國民投資和消費被刺激,國民收入增加。此時LM曲線斜率k=K/h較大。
圖6 LM曲線坐標圖
擴張性財政政策會使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將IS1移動到IS2,從而均衡點從E1移動到E3,帶動收入增加的同時也導致利率上升,從而帶來私人消費或投資支出的減少,在經濟學上該現象被稱之為“擠出效應”。而我國同時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則會使LM1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到LM2,從而利率由較高的E3點對應的利率r1下降到r0,沖減擠出效應,收入繼續(xù)增加到y2,此時可以做到收入增加而利率保持不變,如圖7 所示。因此,綜合使用擴張性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可以達到增加國民收入而保持利率不變的目的。
圖7 IS曲線坐標圖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階段,如何穩(wěn)經濟促發(fā)展是當務之急。下文針對政府已經采取措施進行分析,并對存在的有關問題提出一些看法。
短期內,要迅速增強貨幣政策的效果,以最快的速度抑制經濟下行,可以從擴大邊際消費傾向β入手。β增大,IS的斜率k=?[ 1?β(1 ?t)]/d減小,則在LM曲線斜率不變的前提下,寬松貨幣政策的效果更加明顯。因此,我國需要通過擴大內需達到刺激經濟復蘇的效果。
4.1.1 發(fā)放消費券
已有研究證明了消費券對國民消費的極強促進效果,也進一步反映出借助消費券拉動經濟復蘇的可行性。從消費者的角度,消費券能夠帶來可直觀感知的實惠,有效刺激購物需求;從商家的角度,顧客量增加也帶來了商家利潤的增加,降低了營業(yè)風險。此外,小額度消費券還具有很強的杠桿性,可以產生消費的乘數作用。相關數據顯示,消費券可以10 倍的杠桿帶動線上線下消費,從而撬動更大消費需求和零售額度。
消費券的發(fā)放需要有針對性,從而使其作用效果更佳。一方面,根據凱恩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guī)律,低收入人群邊際消費傾向要高于高收入人群,而消費券的主要受眾人群正式低收入人群。因此,要加大針對前者發(fā)放消費券的力度;另一方面,結合價格彈性理論,居民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收入彈性較低,因此消費券的發(fā)放范圍應更加集中于需求收入彈性大于1 的行業(yè)和產品,例如餐飲、旅游行業(yè)和單價較高的商品。
4.1.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發(fā)放消費券等貨幣政策只能影響需求端,而中國居民消費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給側滿足不了國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供需不相等使得商品市場失衡導致了居民消費傾向偏低,有效需求不足。
因此,供給與需求相結合,對供給側進行有效提升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完善住房、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領域的配套設施,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即增大企業(yè)投資性消費,減少居民消費面臨的不確定性,降低預防性需求,因而在短期內能夠拉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由于國家經濟的長期發(fā)展還需依靠勞動力、科技和資本,切實解決供給側發(fā)展不充分不均衡的本質問題,才能根治經濟蕭條。
在三部門經濟中,用T和G分別代表稅收和政府購買,則國民收入可表示為Y=C+I+G=α+β(Y?T)+e?dr+G,進一步化簡整理可得Y= (a+e+G?βT)/(1?β)?dr/(1?β),當政府進行積極的財政政策,表現為增加G 和減少T 時,IS 曲線向右移動,帶來國民收入的增加。受資產負債表沖擊,當前適合用金融手段來支持的具有商業(yè)可持續(xù)性項目較少,貨幣政策比較難在一線發(fā)揮作用,側面凸顯了充分利用積極財政政策的擠進效應的重要性。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也表示“對中小企業(yè)減費降稅的優(yōu)先順序排在降息和增加貨幣供應之前”。
4.2.1 減稅降費、減租降息
即通過減小T來擴大國民收入?!笆奈濉睍r期財政部執(zhí)行制度性減稅政策,減稅降費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對增強企業(yè)活力、推動生產生活秩序恢復、穩(wěn)定國民經濟態(tài)勢具有助力作用。
2022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 萬億,此外還將對增值稅留抵稅額實行大規(guī)模退稅,約1.5 萬億規(guī)模。減稅降費、減租降息通過減輕了個人的稅費負擔和企業(yè)的經營成本,有力推動了經濟發(fā)展,激發(fā)市場活力,促進構建發(fā)展新格局。
4.2.2 增加政府購買
即通過擴大G,也即增大財政赤字來擴大國民收入。2021 年央行共發(fā)布特別國債一萬億元,并全部轉給地方使用,一方面,能夠保證地方政府財力,減輕其財政壓力;另一方面由于個人也可以購買特別國債,發(fā)放國債優(yōu)化了地方投資環(huán)境,進而促進了個人投資性消費。
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聚焦于基本民生領域的特別國債項目出現了項目收益少甚至零收益的情況,沒有落實本金償還制度,導致基層財政收支矛盾進一步擴大。針對此情況,市縣基層政府應該明確特別國債本金償還責任,根據還款計劃合理安排基建項目的開展,一些沒有收益的項目也應盡快調整,及時“止損”,以減輕未來償債風險。
“十四五”期間,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環(huán)境,我國政府通過采取切實有效的宏觀經濟政策,即積極的財政政策結合寬松的貨幣政策,從短期來看,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投資,迅速恢復市場生機。從長期來看,政府堅持供給側改革切實提升國民生活質量,增強市場持續(xù)活力,對于已經出現的問題及時發(fā)現并予以補救改正,一定能夠做到穩(wěn)經濟促發(fā)展,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