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顏,李 榛,李 敬,張學彬,王 丹,高春榮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山東大學護理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 山東濟南250012)
有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與肺癌之間存在密切聯(lián)系,COPD是肺癌的獨立危險因素,COPD合并肺癌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年發(fā)病率約16.7%[1]。與非COPD患者相比,COPD患者發(fā)生肺癌的風險可增加2~4倍[2]。且COPD合并肺癌患者預后較差,容易出現(xiàn)不良后果,肺癌是COPD患者死亡的常見原因[3]。家屬參與式臨床護理模式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流程化護理模式,通過獲取患者家屬的參與,為患者提供更加細致、全面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4]。臨床研究表明,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護理,有助于患者肺功能的恢復,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5]。為進一步探討家屬參與式臨床護理模式在肺癌合并COPD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將家屬參與式臨床護理模式應用于該類疾病患者中,并探討該護理方法對患者呼吸功能、并發(fā)癥等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3月1日~2022年2月28日我院收治的124例肺癌合并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病理診斷為肺癌者;②符合COPD 合并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者;③具備正常交流能力者;④預計生存期>1年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臟器疾病者;②極度消瘦、面部畸形或面罩漏氣嚴重者;③氣道分泌物過多者;④合并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等其他呼吸道疾病者;⑤參與其他項目研究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2例。實驗組男30例、女32例;居住地:農村18例,鄉(xiāng)鎮(zhèn)14例,城市30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10例,中學28例,大學及以上24例;已婚60例,其他2例。對照組男28例、女34例;居住地:農村18例,鄉(xiāng)鎮(zhèn)16例,城市28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14例,中學25例,大學及以上23例;已婚58例,其他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入院健康教育、用藥治療、生命體征監(jiān)測、吸痰處理、健康教育、霧化吸入、飲食指導、體位護理等常規(guī)護理措施。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家屬參與式臨床護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6]。①鼓勵家屬積極參與:患者從入院開始,便指定1名負責照顧的家屬,與責任護理人員共同護理患者。②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治療方案,并介紹一些治愈康復的案例,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囑家屬多陪伴患者進行治療,并適時給予患者關心和鼓勵,適當協(xié)助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工作。③病情進展觀察:護理人員及家屬應注意檢測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生命體征變化,定期巡視。指導家屬觀察記錄測量指標的變化,并告知每項指標的意義,一旦出現(xiàn)指標異常,便于及時發(fā)現(xiàn)并告知護理人員進行處理。④呼吸護理:患者在使用呼吸機進行治療時,護理人員應及時對呼吸機消毒,同時指導家屬注意使用過程中的溫濕度變化。護理人員還應指導家屬正確祛痰的方法,督促患者維持正確體位,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⑤營養(yǎng)護理及運動指導: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的飲食方法,依據(jù)患者病情制訂合理的膳食計劃,調整飲食結構,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供給,均衡飲食,少量多餐。⑥并發(fā)癥預防及護理:護理人員在家屬的協(xié)同下,每日對呼吸機進行消毒,定期做好患者口腔護理,防止感染的發(fā)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住院情況,記錄內容包括人機協(xié)調時間、呼吸機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使用肺功能測試儀測定并記錄兩組護理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指標,并計算FEV1/FVC%。采用歐洲癌癥研究及治療組織生活質量核心量表(BORTC-QLQ-30)評估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內容包括呼吸困難、食欲喪失、腹瀉、便秘、失眠及經濟影響6個方面,總分為100分,分值與生活質量呈負相關。記錄并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2.1 兩組住院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住院情況比較
2.2 兩組護理前后肺功能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肺功能比較
2.3 兩組護理前后BORTC-QLQ-30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BORTC-QLQ-30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有研究表明,吸煙是肺癌和COPD的主要共同危險因素,>80%患者的肺癌原因與吸煙直接相關,在長期吸煙的老年人中有50%會發(fā)展成COPD,有7%~10%的可能會患上肺癌[7]。目前在臨床治療中,由于常規(guī)護理的局限性,導致其在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方面的效果較差。近年來,隨著多種新型臨床護理模式的應用,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8]。家屬參與式臨床護理模式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通過獲取家屬的護理參與,協(xié)助責任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護理,有效提升臨床護理效果[9]。
本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人機協(xié)調時間、呼吸機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1),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P<0.01),表明家屬參與式臨床護理模式有助于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通過肺功能儀檢測患者的肺功能指標發(fā)現(xiàn),護理后,實驗組FVC及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P<0.05,P<0.01),表明家屬參與式臨床護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肺功能。分析原因:家屬參與式臨床護理模式有助于患者在呼吸機治療時,家屬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使用過程中的問題,有效利用呼吸機進行治療,達到了人機協(xié)調的水平,提升了治療效果,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縮短了住院治療時間,減少了患者的住院費用。相關研究表明,新型護理模式的應用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護理功能指標,與本研究的結論基本一致[10]。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實驗組BORTC-QLQ-30中呼吸困難、食欲喪失、腹瀉、便秘、失眠、經濟影響方面得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家屬參與式臨床護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家屬參與式臨床護理模式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獲得更多的家庭支持,減輕患者焦慮、緊張情緒,使其處于輕松的環(huán)境中,積極參與臨床治療,增強了其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家屬參與式臨床護理模式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既往研究[11]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家屬參與式臨床護理模式應用于肺癌合并COPD患者中效果顯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