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麗 邢媛媛 張 莉
鼻咽癌屬于常見惡性腫瘤,好發(fā)于鼻咽頂壁及側壁,鼻咽癌發(fā)病早期癥狀不明顯,多數(shù)患者出現(xiàn)明顯癥狀時病情已進展至中晚期,增加治療難度,整體預后較差[1]。細胞凋亡抑制蛋白-2(c-IAP2)屬于凋亡抑制因子家族成員,在細胞凋亡的抑制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相關研究顯示[2-3],c-IAP2在多種惡性腫瘤中存在異常表達,能夠通過抑制腫瘤細胞凋亡的過程促使腫瘤發(fā)生。鑒于此,本研究分析鼻咽癌組織內c-IAP2的表達及臨床意義,旨在為臨床提供指導。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鼻咽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47例,女性27例;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58.96±5.27)歲;體質量指數(shù)19.2~28.1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3.36±1.92)kg/m2;臨床分期:35例Ⅰ~Ⅱ期,39例Ⅲ~Ⅳ期;分化程度:30例低分化,44例中高分化;顱底侵犯:20例有,54例無;神經侵犯:23例有,51例無;淋巴結轉移:29例有,45例無。納入標準:患者均經病理活檢確診為鼻咽癌;臨床資料完整;患者精神狀態(tài)正常。排除標準:存有肝腎功能障礙;病理采集前經抗腫瘤治療;合并嚴重腦血管疾病;伴有傳染性疾病;伴有其他惡性腫瘤。
所有患者均在抗腫瘤治療前,經鼻內鏡下采集腫瘤組織標本及癌旁組織標本,并及時送至病理科檢測c-IAP2表達情況。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qRT-PCR)開展檢測工作:先在Trizol法輔助下完整組織內RNA提取,之后加入SYBR green染料開展PCR擴增處理,具體操作流程需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進行;具體引物為:c-IAP2-F,TGGATATTTCCGTGGCTCTT;c-IAP2-R,CCCACATAATAAAAACCCGCA;GAPDH-F,AATCCCATCACCATCTTCCA;GAPDH-R,CCTGCTT-CACCACCTTCTTG。Western印跡:先將組織內總蛋白提取出來,之后制備分離膠及濃縮膠,待電泳轉膜后,以5%脫脂奶粉封閉處理,并在4 ℃環(huán)境下孵育鼠抗人c-IAP2抗體過夜,之后洗膜,滴加二抗,并在室溫下孵育1.5 h,凝膠成像系統(tǒng)掃描。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將標本經甲醛溶液固定后,常規(guī)進行石蠟包埋等處理,之后連續(xù)切片,保持組織切片厚度4 μm,經烤片、二甲苯脫蠟、乙醇水化、抗原修復等一系列處理后,血清封閉后加入一抗c-IAP2,之后4 ℃孵育過夜后加入二抗,經PBS溶液漂洗后,進行二氨基聯(lián)苯胺顯色,再經蘇木精復燃、脫水封片等處理,顯微鏡下觀察。結果判定:依靠染色強度及陽性細胞比判定,其中染色強度為0分無色,1分淡黃色,2分棕色,3分棕褐色;陽性細胞比為0分<5%,1分5%~25%,2分為>25%~50%,3分為>50%~75%,4分為>75%;兩者乘積<6分為低表達,≥6分則為高表達。所有患者均隨訪2年,隨訪內容為腫瘤復發(fā)情況,隨訪方式為電話隨訪及門診復查。
(1)c-IAP2表達情況:比較c-IAP2在腫瘤組織及癌旁組織內的表達水平。(2)c-IAP2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分析不同c-IAP2表達患者在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shù)、腫瘤分期、分化程度、顱底侵犯、神經侵犯等病理特征間的差異。(3)c-IAP2表達與患者預后的關系:隨訪2年,記錄患者腫瘤復發(fā)情況,比較不同c-IAP2表達患者復發(fā)率。
腫瘤組織內c-IAP2高表達率高于癌旁組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組織內c-IAP2表達情況對比(例,%)
高表達組臨床分期Ⅲ~Ⅳ期、分化程度低分化及淋巴結轉移占比高于低表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c-IAP2表達與鼻咽癌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例,%)
74例鼻咽癌患者隨訪2年,復發(fā)22例,復發(fā)率為29.73%(22/74);高表達組復發(fā)率高于低表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c-IAP2表達與患者預后的關系(例,%)
鼻咽癌病因復雜,臨床認為EB病毒感染為主要病因,與遺傳、環(huán)境及飲食等多種因素相關,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則可促使EB病毒于鼻腔黏膜大量繁殖代謝,從而釋放多種毒性代謝產物,引起黏膜上皮細胞損傷[4]。EB病毒感染后還可整合至宿主細胞DNA內,對受感染細胞的凋亡起到抑制作用,并可激活其生長,最終誘導增殖失控,形成腫瘤。臨床治療鼻咽癌以早確診、早治療為原則,臨床需有計劃、合理地制定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以阻止腫瘤進展,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放射治療為治療鼻咽癌的首選根治性手段,由于鼻咽癌細胞對放射治療敏感性極高,早期鼻咽癌經放射治療后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對于中晚期鼻咽癌治療難度較大,即使放療技術不斷改進,并聯(lián)合化療等綜合手段,仍有部分患者存在較高復發(fā)風險,預后欠佳[5-6]。因此,還需尋找新的分子標志物評估鼻咽癌患者病情及預后,以便于提高整體療效。
凋亡抑制因子屬于高度保守的內源性抗細胞凋亡因子家族,能夠通過參與調解核因子NF-κB及抑制Caspase活性等方式阻止細胞凋亡,從而廣泛參與多種病理及生理過程的調控[7-8]。但臨床發(fā)現(xiàn),細胞凋亡是機體預防細胞過度增殖、消除有害細胞的重要生理過程,細胞凋亡調控則有助于機體維持正常更新及增殖,故細胞凋亡機制一旦發(fā)生障礙,則難以控制有害細胞過度增殖,加速腫瘤發(fā)生及發(fā)展[9]。c-IAP2則屬于凋亡抑制因子家族成員,在惡性腫瘤中研究較為少見,在鼻咽癌中的表達情況及臨床意義仍需深入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腫瘤組織內c-IAP2高表達率高于癌旁組織,高表達組臨床分期Ⅲ~Ⅳ期、分化程度低分化及淋巴結轉移占比高于低表達組;74例鼻咽癌患者經2年隨訪,復發(fā)率為29.73%(22/74);高表達組復發(fā)率高于低表達組。提示c-IAP2在鼻咽癌中呈高表達,其表達與臨床分期、淋巴結轉移、分化程度密切相關,且c-IAP2高表達患者復發(fā)風險更高高,可作為評估預后及指導治療的重要參考指標。其原因為c-IAP2作為與細胞凋亡存在密切關系的蛋白,能夠參與腫瘤細胞凋亡的調控,當c-IAP2處于高表達狀態(tài)時,則具有促癌活性,會抑制鼻咽癌細胞凋亡,使得生長能力大幅提高,從而迅速增殖及擴散,加速鼻咽癌進展,故高表達患者普遍腫瘤分期高,更易伴有淋巴結轉移[10]。而腫瘤分期高、淋巴結轉移與患者預后密切相關,相較于早期患者腫瘤細胞清除難度更大,易出現(xiàn)遠期復發(fā),預后欠佳。因此,臨床可將c-IAP2作為鼻咽癌治療的新靶點,通過抑制c-IAP2表達促使腫瘤細胞凋亡,以阻止腫瘤增殖及擴散,降低遠期復發(fā)風險。
綜上所述,鼻咽癌組織中c-IAP2呈高表達,且高表達與不良臨床病理特征密切相關,c-IAP2表達水平越高則復發(fā)風險越高,可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