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培玲
【設計初想】
本課教學圍繞識字寫字、朗讀指導、理解積累、遷移運用四個方面展開。依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突出識字的趣味性,注重方位詞在生活中的運用。課堂以朗讀為主,運用多種方式想象讀,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畫蓮葉、貼小魚,通過聽、讀、吟、唱等多種形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并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設計思路】
《江南》出自漢樂府,是一首采蓮歌,語言簡潔、意境優(yōu)美,反映了采蓮時的情景和采蓮人的歡樂。全詩前兩行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又到了采蓮時節(jié),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的樣子。后五行采用反復詠唱的方式,勾勒出一幅魚兒圍繞荷葉四面游動的動人畫面。全詩主要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述,來表達人們采蓮時的愉快心情。
1.識寫生字
本課共九個生字:江、南、可、采、蓮、魚、東、西、北。學習時需認識三點水和草字頭兩個偏旁。依據(jù)本課生字的排列特點,把它們分成三組來學習更利于學生扎實地掌握。
第一組,學習“東”“西”“南”“北”。因為這四個生字都是表示方向的,整體認知不但易于識字,同時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四個不同方向。按照語言習慣,第一個需要認識的是“東”字。剛?cè)雽W不久的學生往往不能區(qū)別同音字,這個“東”常常與“冬天”的“冬”混淆。為了幫助學生正確識記,學習時可在旁邊配上一幅太陽升起來的畫面。正確認讀后,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東西南北”代表不同的方向,還為學習古詩時理解小魚的歡快、自在做好鋪墊。
第二組,學習“采”“蓮”。古詩的第一句“江南可采蓮”,學生如果能夠弄懂什么是采蓮,更能體會采蓮人收獲的快樂。所以,上課時教師可以先用圖片配講解的方式使學生了解蓮子的生長過程。然后,通過欣賞江南采蓮的圖片使學生初步感受人們采蓮的愉悅。在認識了“采蓮”后,對“采”的字形、字義進行著重指導。
第三組,學習“江”“蓮”所包含的新部首三點水和草字頭。在認讀偏旁的時候,教師可隨文指導。如學生在讀課題時,認識“江”的偏旁是三點水,再聯(lián)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在哪里還見過包含三點水的字。由于三點水有明顯的表義特點,通過常見的“海、河、汁”等字讓學生建立偏旁和字義之間的聯(lián)系,知道帶三點水的字一般都與水有關(guān)。認識草字頭亦是如此。
本課需要會寫的生字有“可”“東”“西”和豎鉤、豎彎兩個新筆畫。學寫筆畫豎鉤、豎彎,可以先復習鞏固之前學過的筆畫彎鉤、豎彎鉤,讓學生對比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教師在范寫過程中,一邊寫一邊強調(diào)新筆畫的特點。
“可”字書寫著重指導筆順,寫好“口”后再豎鉤?!皷|”“西”的筆畫較多,學生不容易在田字格里寫端正,所以是寫字指導的重點。學寫這兩個字時,教師可以邊示范、邊口頭編兒歌幫助學生寫好,使之輕松有趣地掌握書寫方法。
2.朗讀指導
(1)讀正確、流利。這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古詩,可以讓學生先試著自己讀一讀,這時要允許學生以較慢的速度讀,尤其是遇到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讀,以認讀漢字為主。在自讀的基礎(chǔ)上,找個別學生分別來讀,教師適時鼓勵或進行糾正,目的是能把古詩讀正確、讀流利。
(2)多種方式想象讀,感受語言的美。2022年版課標在第一學段“閱讀與鑒賞”中明確指出:“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多種方式的想象讀能夠引領(lǐng)學生感受古詩語言的美。
①借助圖片展開想象讀。比如可以出示江南采蓮、蓮葉茂密、小魚四處追逐嬉戲的圖片,引導學生通過欣賞生動的畫面,展開想象說說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然后回到文本中讀。
②置身角色展開想象讀。在讀詩的前兩句“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時,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就是快樂的采蓮人,帶著對眼前美景的由衷贊嘆和豐收的喜悅來讀。讀詩的后五句,讓學生想象自己又變成了歡快自在的小魚正在水中暢游,這樣置身現(xiàn)場、置身角色的朗讀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③抓住重點文字展開想象讀。例如,可以抓住詩句中的“何田田”想象蓮葉的多、綠、美,還可以抓住“戲”和“東”“西”“南”“北”想象小魚的快樂自在。
3.理解積累
葉嘉瑩先生說:“詩詞帶給人的興發(fā)感動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蔽覀兘坦旁娨惨σI(lǐng)學生理解并感受詩中所蘊含的真誠情感。學生讀“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教學時可由繪畫代替文字來呈現(xiàn)板書,教師順手畫出錯落有致、挨挨擠擠的蓮葉,每當學生讀一遍,黑板上便畫出一團蓮葉,隨著學生朗讀的遍數(shù)增多,茂密的蓮葉就展現(xiàn)在了眼前。當學生朗讀后五句時,各種形態(tài)的貼紙小魚便在蓮葉叢中“游動”了。這時,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生分角色扮演小魚、蓮葉,伴著優(yōu)美的樂曲感受魚兒在蓮葉間的歡樂。這樣,古詩學習和學生本身的情趣相互交融,采蓮人的快樂就在學生一遍遍的朗讀和歡快的游戲中漸漸被體會。學完整首詩,再播放《江南》的吟唱,學生在悠揚的歌聲中更容易體驗詩歌帶來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動。
在正確、連貫朗讀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背誦課文?!督稀肪涫秸R,背誦難點在于學生容易混淆后五句中表示方向的詞語,教師可把這些詞單獨挖空讓學生填,以引起學生的關(guān)注。背誦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詞按照“東西”“南北”兩兩相對的形式排列,這樣更能表現(xiàn)出魚兒嬉戲時的歡快。
4.遷移運用
本課中出現(xiàn)的四個方位詞“東”“西”“南”“北”可以用填一填的方式鞏固。如:“太陽從___邊升起,___邊落下?!薄懊康角锾欤⊙嘧泳蜁x開寒冷的___方,飛到溫暖的___方?!边@里要注意,不能將語文課上成數(shù)學課“認識方位”,只需對方位有個大概的認識即可。
【教學目標】
1.認識“江”“南”等九個生字和三點水、草字頭兩個偏旁。會寫“可”“東”“西”三個字和豎鉤、豎彎兩個筆畫。
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jié)合插圖,了解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麗。
【教學過程】
活動一 了解江南,初讀課文
1.認識江南
(1)上課前,老師先帶同學們走進一些美麗的地方。(欣賞江南水鄉(xiāng)美景)
(2)它們在哪里呢?(出示地圖)我國最長的一條河流叫長江,江南就在長江下游以南的區(qū)域。因為這里美麗富饒、湖泊眾多,所以人們也常常稱之為“江南水鄉(xiāng)”。
2.認讀“江”
課文《江南》是一首古詩。生字“江”的部首是什么?誰在生活中還碰見過包含三點水的字?從這些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提示: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帶三點水的字一般都與水有關(guān)。)
3.初讀課文
(1)江南這么美,課文都描繪了江南的哪些景象?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生字上面的拼音拼讀。
(2)課題下面的“漢樂府”是指什么?
(總結(jié):“漢樂府”是我國古代專門負責整理收集、創(chuàng)作演唱詩歌的官府,它匯編的詩歌叫“樂府詩”,也叫“樂府”?!督稀肪统鲎詽h樂府?!督稀肥谴蠹覍W習的第一首古詩,以后學習的每一首詩歌都會標注作者或者出處。)
活動二 學習生字,再讀課文
1.在文本中識字
課文讀得流暢了,那么藏在課文中的生字你都認識嗎?請大家一起叫出它們的名字吧!
(提示:課文中的生字用另一種顏色,將它們打亂順序、一個個在課文中呈現(xiàn),好像在玩藏貓貓的游戲,讓學生找到并認讀。)
2.重點認讀對理解課文有幫助的生字
(1)學習“東”“西”“南”“北”。
這些生字單獨跳出來,你們還認識嗎?(出示生字“東”)
大家想一想,老師為什么給“東”字的旁邊配上一幅太陽升起的畫面?
你們還知道哪些方向?(認識“西”“南”“北”)
說話練習:
①太陽每天從___邊升起,從___邊落下。
②每到秋天,小燕子就會離開寒冷的___方,飛到溫暖的___方。
按照實際方位,伸出小手走波浪線做一做“小魚、小魚向東游,小魚、小魚向西游,小魚、小魚向南游……”的游戲,初步感受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2)學習“采”“蓮”和新部首草字頭。
(出示生字“采”“蓮”)老師帶領(lǐng)學生了解蓮子的生長過程:每到夏天七八月份,蓮花就開了,它們先是一個個小花骨朵兒,然后慢慢綻放,再過一段時間花瓣就會枯萎掉落,這時花中間的蓮蓬就快成熟了,蓮蓬里面有好吃的蓮子。
(出示采蓮圖,初步感受人們采蓮時的愉悅心情。)
(出示“采”的象形文字,理解“采”的含義并能正確組詞。提示:借助“采”的象形文字及其演變過程,讓學生明白用手來摘取樹上的果實就是“采”,從而正確理解“采”就是“采摘、采果”,與“彩”區(qū)別開。)
學習“蓮”的部首。聯(lián)想生活中常見包含草字頭的字,發(fā)現(xiàn)帶草字頭的字一般都與植物有關(guān)。
3.在游戲中識字
做游戲:青蛙過河。鞏固認讀本課九個生字。
活動三 精讀詩句,想象感受
1.借助課文插圖,整體感知古詩
古詩《江南》究竟描繪了怎樣的一幅江南美景?我們先來看課文插圖,這是兩幅水墨畫,通過觀察,大家發(fā)現(xiàn)了哪些景物?
(提示:除了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到的蓮葉、蓮花、小魚,還引導學生辨識長在蓮葉叢中的蓮蓬。)
2.精讀“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1)(出示蓮葉生長茂盛的圖片)你能用上“蓮葉真? ? ? ? ? !”這句話夸夸眼前的美景嗎?
碧綠碧綠的蓮葉一片挨著一片,密密麻麻、層層疊疊擠滿了水面,就像一片綠色的海洋。古詩中就有一句話描繪了這樣的情景,誰能找出來?
這樣美麗的畫面,誰想讀讀這句話?
(提示:每當學生讀一遍,教師便在黑板上畫出一團蓮葉,隨著學生朗讀遍數(shù)的增多,“蓮葉何田田”的美景便逐漸呈現(xiàn)在眼前。)
(2)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想象讀。假如你就是那個快樂的采蓮人,天剛蒙蒙亮,你便駕著小船蕩漾在綠意盎然的蓮葉叢中,此情此景,多想吟起來——(讀: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經(jīng)過一上午的忙碌,小船上已盛滿一枝枝沉甸甸的蓮蓬,豐收的喜悅讓你的內(nèi)心充滿了快樂,于是,你情不自禁地吟著——(讀: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傍晚來臨,湖面上又恢復了往常的平靜,此時我們和家人正圍坐一起品嘗勞動的果實,但白天那一幕幕快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于是,你又吟起——(讀: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一年年過去了,每年一度的采蓮讓人們盼望著、快樂著,大家太想把這美好的時刻記錄下來、永遠地傳唱,于是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出示《江南》,讀。)
3. 精讀“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1)這樣的歡樂時光不僅游人開心,還有誰也很開心?
你從哪個字感受到小魚的快樂?為什么?
現(xiàn)在,我們就是被美景深深吸引、正在水中快樂嬉戲的小魚。大家一會兒你追我趕地穿梭在蓮葉叢中,一會兒又來到美麗的蓮花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是多么歡快、自在。請活潑的“小魚”來讀一讀吧。
(音樂響起,出示詩句,讀: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請大家展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生自由表達)把你們看到的美景再送入古詩里讀讀吧。
(3)玩游戲,體會小魚的快樂。請一些學生站起扮演荷葉,另兩三個學生戴頭飾扮演小魚。
(音樂響起,師講述:大荷葉在水中輕輕搖擺。小魚兒也擺起小尾巴,一會兒游到東面,一會兒穿到西面,一會兒鉆到南面,一會兒又滑到北面,多自在呀?。?/p>
采訪學生:可愛的“小魚”,你剛才在蓮葉叢中是怎樣的感受?請再來讀一讀這五行詩句。
4.古詩吟唱,背誦古詩
(1)吟唱古詩。提示:第一遍靜靜地聽,第二遍閉上眼睛輕輕地跟唱,邊唱邊感受古詩帶給我們的美和感動。
(2)背誦古詩。提示:著重指導后五句的背誦,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詩句中的方位詞按照“東西”“南北”兩兩相對的形式排列。
活動四 認識筆畫,書寫生字
1.學寫新筆畫
(1)認識新筆畫:豎鉤、豎彎。
(2)新舊筆畫對比。復習彎鉤、豎彎鉤。思考:新筆畫和舊筆畫有什么不一樣?
(3)范寫。提示書寫要領(lǐng):豎鉤的豎要站直;豎彎的彎要圓潤。
2.重點指導,書寫生字
(1)學寫“東”字,提示:厘清筆順,書空記憶;引導觀察,交流書寫要點;教師范寫,強調(diào)要領(lǐng):一筆橫又平,二筆撇折從中線,三筆豎鉤貼線走,四筆五筆點對稱。學生練習描紅、臨寫,提醒書寫姿勢。
(2)學寫“西”字,提示:厘清筆順,書空記憶;引導觀察,強調(diào)第三筆是橫折;教師范寫,提醒要領(lǐng):一橫戴小帽,方框扁扁的,撇和豎彎兩邊站,最后一筆來封口。學生書寫,反饋評價、調(diào)整提升。
【教后所思】
《江南》選自《漢樂府》,主要寫的是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前兩行直接介紹了江南水鄉(xiāng)是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寫魚兒在蓮葉下游水嬉戲的情景。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詩中大量運用重復的句式,非常適合兒童閱讀和吟唱。
一、成功之處
在課堂的整體設計上,我力圖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詩意的情境,讓學生沉浸在對古詩想象的樂趣中,沉浸在語言文字的美麗中。如在課堂開始,我引領(lǐng)學生配樂欣賞江南美景,讓學生在愉悅、陶醉的心境中走進本課。還有課中學習詩句“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時,板書是生動活潑的簡筆畫,每當學生讀一遍詩句,黑板上便畫出一團蓮葉,隨著學生朗讀的遍數(shù)增多,錯落有致、挨挨擠擠的蓮葉便逐漸展現(xiàn),師生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美麗的畫。這些小舉措較好地調(diào)動起學生朗讀的熱情和趣味,學生爭先恐后,誰都想通過自己畫面式的朗讀為黑板上再增添一片蓮葉。當學生學習古詩后五句時,通過對“戲”字的想象讀、體驗讀,黑板上各種形態(tài)的貼紙小魚便在蓮葉叢中“游動”起來了。學完古詩,學生聽著這首詩的吟唱,情不自禁地打著拍子用歌唱的方式再次誦讀古詩,整堂課學生學得趣味盎然。
指導書寫生字“西”時,先復習鞏固之前所學的筆畫豎彎鉤,讓學生對比發(fā)現(xiàn)它們的豎、豎彎的差別,我在范寫過程中邊寫邊強調(diào)新筆畫的特點,學生練寫,我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因此學生的字寫得規(guī)范端正。
二、不足之處
課堂上,對《漢樂府》的介紹沒有讓學生自己去搜集資料、了解,而是教師單方面的解釋,有越俎代庖的嫌疑,由此反思自己在課堂上并不足夠“大氣”,有時候的教學一定程度上還是框著學生。
三、改進措施
課堂上學會放手。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雖然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在培養(yǎng)之中,但是課堂還是需要教師放手,需要培養(yǎng)和等待,因為不論多么小的學生,畢竟他們都有自主做事的愿望,教師太多的幫助就是束縛。今后教學中可以嘗試放手讓學生合作自學生字,自己找識字方法,提出自己的質(zhì)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詩歌,給他們相對自由的空間和時間。
(作者單位:河南洛陽市澗西區(qū)東方第二小學)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