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錕
我出生在四川遂寧,祖籍江西新余,老家在四川巴縣(今屬重慶)。1934年,我家搬到上海。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fā)后,我跟隨父母逃難回到重慶老家。
在戰(zhàn)亂頻仍的年代,偌大的中國幾乎找不到一張安靜的書桌。我很幸運,求學路上遇到了很多好老師。
1941年秋,13歲的我考入樹人中學初中二班。當時,這所學校是沙坪壩區(qū)中共地下黨的據(jù)點。學校一共有三位老師來自清華大學,黃紹湘就是其中之一。
黃紹湘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歷史系,是我們的班主任,同時教我們英語。她個子不高,戴著一副眼鏡,能說一口標準的英語。她的丈夫畢中杰是學校教務主任,夫婦倆都是中共地下黨員。在校期間,黃老師經(jīng)常向我們灌輸進步思想,可以說,她是我的革命啟蒙老師。
1941年中秋節(jié),中二班舉行聯(lián)歡會,應同學們邀請,黃老師表演了一個節(jié)目。她模擬話劇《雷雨》中的周樸園,朗誦了周的一段臺詞。她那清脆的聲音突然變得蒼老穩(wěn)重,讓人感到她頗有表演才能。
1942年1月13日上午,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站在校長辦公室樓前的花壇邊,等待英國議會代表團成員艾爾文和勞森先生到來。不一會兒,漆永忠校長和黃紹湘老師陪著貴賓向我們這支歡迎隊伍走來。黃老師帶領同學們喊出響亮的英文口號:“Down with fascism?。ù虻狗ㄎ魉梗。边@是我第一次喊英文口號,因此銘記于心。
1943年夏,我初中畢業(yè)。離校前,黃紹湘老師給我題寫了臨別贈言:“不要做象牙塔里的花朵!”這句話成為了我的座右銘。
同年,我入讀重慶清華中學。學校所聘教員大多出身清華大學和西南聯(lián)大,民主氛圍十分濃厚。學生在學校可以訂閱各種報紙,全校800多名學生差不多有400人訂閱了《新華日報》。
重慶清華中學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在環(huán)境的熏陶下,學生思想活躍,眼界開闊。這一時期,黃紹湘老師的丈夫回到重慶清華中學任教。我從他那里得知,黃老師考取了公費留學,去美國讀書了。
1957年,在北京市委工作的我,到北京展覽館(當時稱蘇聯(lián)展覽館)聽報告時,偶然碰見黃紹湘老師,得知她在北京大學任教。后來,她又調(diào)到中國社科院美國史研究所工作。由于她家離我家不遠,每年春節(jié)前后,我都去看望她。
后來,我對黃老師的傳奇人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她去留學,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給以資助的。留學期間,她繼續(xù)參加進步活動。1945年,董必武同志參加聯(lián)合國成立大會,董老會上的發(fā)言就是由黃紹湘擔任翻譯工作。她長期從事美國史研究,是我國美國史研究奠基人之一。
黃紹湘老師已經(jīng)仙逝七年多了,她的音容笑貌,至今在我腦海里回蕩。
編輯/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