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培華
中國政治史上有一著名“官清河清”之問——試問官清易河清易?古代黃河屢次泛濫、河水長期渾濁,黃河水變清是天大的難事;古代官員缺少監(jiān)督,官吏難免貪污,吏治清明同樣可望而不可及。海晏河清、吏治清明一直是天下大治的象征。到底是河清容易還是官清容易,康熙年間的江蘇巡撫宋犖有著自己的思考:官清才能河清。
宋犖(1634—1713年),字牧仲。歷任山東按察使、江蘇布政使、江西、江蘇巡撫,以吏部尚書致仕。出任江蘇巡撫達十四年之久,是任職較久、政績斐然的一位巡撫。康熙帝曾問,“各省巡撫賢否?”大學(xué)士伊桑阿回答道:“江蘇巡撫宋犖清廉為天下第一。”這也是他“清廉為天下巡撫第一”美譽的由來。康熙曾說:“宋犖清廉,朕久已知道?!辈⒄f:“做官能像大學(xué)士吳琠、總督張鵬翮、巡撫宋犖那樣,朕就高枕無憂了?!?/p>
康熙年間,正是清朝蒸蒸日上的時候,康熙十分重視整頓吏治。他曾說,“朕臨御以來,孳孳圖治,夙夜不遑,惟期吏治肅清,民生康豫?!笨吹綕崂颂咸斓挠蓝ê訒r,他若有所思地說:“官不清則為民害,水不清則不利于民?!庇终f:“不清之官朕有法以正之,不清之水朕有策以治之?!痹诳滴醯难壑校喂俸椭魏油戎匾?,都是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康熙任命世代清廉的宋犖為江蘇巡撫。
宋犖家?guī)状辶?。他的祖父在明朝時出任縣令,始終兩袖清風,死后甚至沒有錢料理后事。他的父親也是一位清官。死后,囊無余財,是宋犖賣了田產(chǎn)才得以安葬。他的祖母諄諄告誡道:“你們的父親是一個清廉的官員,才能有今天的成就,你們一定要記?。 彼纳笇λf:“上天對我們家何等恩厚,累世高官顯貴。你做官一定要勉勵好自己,不要忘了先輩的風范?!钡搅怂@一代,他的妻子一直以廉潔激勵他,妻子對他說,“我在家耕織以營生,足夠兒孫生活了,你在外為官,不希望看到你往家寄回一文錢?!鄙踔劣幸淮?,他往家中寄回一些綢緞,他的妻子因擔心他貪污而感到害怕,并說:“家中也有一些,何必往家中寄這些財物?!闭驗槌砷L在如此清廉家庭的氛圍中,宋犖將清廉作為終生不渝的信條。
出任江蘇巡撫后,宋犖將相當一部分精力放在為官清廉與整頓吏治上,希望通過刷新吏治來推動地方大治。怎樣吏治清明?應(yīng)該從自己做起。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清代官場存在許多大大小小的陋規(guī),俸祿以外,接受鹽商財物是清代巡撫的陋規(guī)之一。鹽稅是清代賦稅的重要來源之一,有天下之賦,鹽利居半之說。江淮是國家重要的鹽產(chǎn)地,食鹽生意能帶來巨額財富,清代揚州鹽商更是富可敵國。為了能更好地開展食鹽生意,鹽商每年贈送各地巡撫大量白銀。而在宋犖擔任巡撫的十余年間,他從未收鹽商的饋贈。除了鹽商饋贈之外,按之前的慣例,每年官差饋贈給巡撫的也有兩三千兩,這些饋贈他也分文不收。他的清廉得到當?shù)乩习傩盏目隙ǎQ譽宋犖為“惠愛黎元,宏獎髦士,心跡雙清,滄浪之水?!?/p>
不只嚴格要求自己,他還對當時地方的一些陋規(guī)弊政加以嚴格限制。火耗、私派是當時的一大頑疾。自明朝張居正改革后,民間以白銀等錢繳納賦稅,地方政府把民間繳納的各色成分的散碎銀子高溫熔鑄成大塊的官銀。在熔鑄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損耗,因此,當時的地方政府在征收賦稅時,會多收一些,以彌補熔鑄產(chǎn)生的損失。這在全國屬于普遍現(xiàn)象,但江蘇的火耗嚴重超出常規(guī)。個別地方法定征收100兩,而實際征收時每100兩再額外多征收80兩,既增加了百姓的負擔,也大大腐蝕了官場。此外,當時松江府百姓每年上交漕糧外,還要額外繳納一定數(shù)量的錢糧。宋犖到任后,對于火耗制定了標準,限制超額征收火耗,對于官員私自增加的攤派予以廢除,減輕了百姓負擔。
對于突出的弊政,宋犖也逐個解決。明末清初時,江蘇屬于南直隸,是最重要的經(jīng)濟省份,也是全國賦稅的重要來源?!督贤ㄖ尽分姓f:?“國之大計,以財用為根本,而江南田賦之供當天下十之三,漕糈當天下十之五,又益以江淮之鹽莢、關(guān)河之征傕,是以一省當九州之半未已也”。由于官員營私舞弊,江蘇財政曾一度嚴重虧空。對此,宋犖逐一仔細審核。在很短的任期內(nèi),查出府庫虧空三十六萬兩,他隨即上報給總督,然后責令前任布政使劉鼎、章欽文分別償還。當時的劉鼎已經(jīng)去世,宋犖也沒有放棄追查,而是從劉鼎殷實的家產(chǎn)中追討欠款。由于宋犖的雷厲風行,江蘇財政情況大為改善。對于酷虐的縣令,他則予以彈劾,在他的《特參酷虐縣令疏》中提到,當時鹽城縣令鄭鼐亂審案件,濫用刑罰,胡亂抓了十幾個良民,將他們當作盜賊,視人命如草芥。宋犖查清后,將縣令革職并追究了參與案件的相關(guān)人,進一步震懾了胡作非為的官吏。
康熙帝認為,督撫大吏,只要安靜平和,地方就受福……如果遇一小事就搜求不已,民何以堪。針對于此,宋犖施政重在化繁為簡、省事寧人,無為而治。他到任兩月,可發(fā)可不發(fā)的行政命令就不發(fā)布,兩月之內(nèi)沒有一道命令發(fā)到縣里。他力行“循分守拙不敢易”,基本上沿循舊制,不作太多更改,同時盡量簡化各種政務(wù)。他到任之前,每年的題本奏章都在千份之上,他到任第二年還有七百來份,再過一年就只剩三百份了。
在回顧治理地方的經(jīng)驗時,宋犖說:我之前江西做巡撫四年中,不過是嚴格要求自己作為下屬的表率,其他毫無建樹。而縱觀他擔任江蘇巡撫的十余年間,在以身作則保持廉潔作風之外,更注重加強吏治整頓,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短K州府志》記載:撫吳十四載,不為赫赫之譽,而去后人皆思之。也有人稱他蒞吳十有四年,利無不興,弊無不革,而冰檗之操,卓然不渝。汪琬曾評論他為政“廉而不劌,嚴而不苛,撫循吏民,煦煦慈愛而不失之姑息?!睂τ谒螤问┱恼?,康熙皇帝給他題寫了“仁惠誠民”,也說:“宋犖在吳十余年無一事,百姓豐樂。”正因宋犖清廉自持,重視整頓吏治,經(jīng)濟社會取得進一步發(fā)展,才出現(xiàn)了一派繁榮安定的局面。
責任編輯:張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