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忠玉 能建峰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探究為基礎,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目標的課程??茖W探究是小學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能有效促進學生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是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重視探究式教學,給學生提供充足的科學探究機會,調動學生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讓學生體會科學探究樂趣的同時獲取科學知識,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意識
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圍繞科學性的問題來展示探究活動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學生科學課程的指導者、參與者和平等對話者,而不是簡單機械地向學生灌輸科學理論知識。教師要走近學生,仔細了解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從學生社會生活實際思維的碰撞處著手,創(chuàng)設出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使探究的內容更具吸引力,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勇于發(fā)現問題,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主動探究問題,使探究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擺的秘密”這一課時,出示秋千圖片,讓學生說一說是什么裝置,從而進一步讓學生說出生活中類似的裝置有哪些,再從這些裝置中找出共同點——認識擺的結構,由此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鼓勵學生自由猜想,大膽進行假設
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科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小學科學課堂的主人,是小學科學學習的主體。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啟迪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積極自主地思考,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能夠自由猜想,大膽假設。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積極中肯的評價,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這樣猜想的理由,這樣能夠讓學生明確認識到猜想是需要一定的科學依據的,而不是憑空亂想,從而在和學生交流思維方法的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熱氣球上升的秘密”這一內容時,教師在推理猜想環(huán)節(jié)可設計以下幾個問題:展開的氣囊是怎么樣的?鼓風機吹的是什么?空氣的溫度怎么樣?點火后氣囊的形狀以及內部空氣溫度有什么變化?然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思考、討論的時間,讓學生自然地根據問題的引導進行合理正確的猜想。同時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成為小學科學探究活動的主人,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主動性,提高小學科學探究教學的實效性。
三、加強溝通交流,指導學生制定科學探究方案
在學生猜想、假設的基礎上,教師要指導學生進一步交流、探討,把那些可能引發(fā)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動問題篩選出來,作為研究對象。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等實際學情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來探討如何解決問題,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措施。教師要走到學生當中去,傾聽學生的想法,并適時指導學生制訂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概思路,讓各學習小組在所在小組成員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后,設計出探究活動的方案。最后,讓各學習小組推薦所在小組的發(fā)言人在班級討論中發(fā)言,闡述所在小組的意見,教師和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給予點評,這樣能夠讓學生反思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更好地對自己所在學習小組的設計進行完善,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探究活動方案。
例如,在教學“擺的秘密”這一內容時,教師通過各小組匯報的相同時間內擺動次數不同以及將每個小組制作的擺掛在同一個鐵架臺上,讓學生觀察得到如下觀點:擺線、擺錘這兩個因素可能影響到擺的速度快慢。但對于擺幅的猜測,釋放的高度不同,離地的高度不同,也就是擺線與垂直方向的夾角不同即擺幅也可能影響擺的快慢。教師抓住時機啟發(fā)學生思考:“如果同學認為擺得快慢與擺線有關,你打算怎么實驗來驗證呢?”然后讓學生根據猜測及擺的結構說一說要用到的實驗器材,圍繞著待探究的問題進行思考和交流,設計出探究方案。引導學生理解對比實驗要控制好變量,哪些是相同條件,哪些是不同條件。用同樣的方法最后歸納總結得出三種實驗方案:擺線的長短相同,擺幅相同,擺錘的輕重不同;擺錘的輕重相同,擺幅相同,擺線的長短不同;擺線的長短相同,擺錘的輕重相同,擺幅不同。學生明確探究方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逐步提高。
四、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得出科學結論
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實踐是提高探究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想要學生制訂出來的探究活動方案切實可行,能夠解決待探究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親身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指導學生積極思考、仔細觀察、開展實驗、收集數據等,讓學生整理分析、歸納總結,得到科學的結論。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在學習、積累科學知識的同時,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促進自身科學探究能力的逐步形成。
五、運用多媒體能夠縮短實驗的周期
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有的科學實驗探究過程簡短,當堂課就能夠完成探究任務。但有的實驗需要的時間周期長,甚至有的實驗需要觀察幾周才能夠得到實驗結果。這就導致教師不可能在一兩節(jié)課的時間內完成實驗探究任務,會大大影響教學效率及教學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能簡單并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
例如,在教學“月相的變化”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或圖片方式讓學生了解月相的變化過程;再如在教學“春夏星空”這一單元時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教師可以利用觀星軟件展示不同時間星空的變化,這樣不僅縮短了實驗的時間,還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
科學活動的本質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質。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利用豐富的探究內容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動手實踐,指導學生掌握科學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樂趣,提高科學探究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作者單位:費縣石井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