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英文簡稱LHAASO,又稱“拉索”)通過國家驗收。“我從事宇宙線研究30多年,我們用30多年時間終于追趕上了世界。”“拉索”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曹臻說。
30多年的科研之路,曹臻從在西藏羊八井邊蓄著大胡子的青年變成一位頭發(fā)花白的領隊人。
20世紀80年代末,曹臻進入高能所宇宙線團隊,師從第二代宇宙線研究科學家霍安祥、丁林塏和譚有恒。
1994年,曹臻前往美國先后在俄勒岡大學物理系、猶他大學物理系做博士后,接受了前沿、系統(tǒng)的訓練。2004年,他回到高能所任博導,成為我國研究宇宙線第三代的主力。
2009年,在北京香山科學會議上,曹臻提出在高海拔地區(qū)建設大型復合探測陣列LHAASO的完整構想,成為建設第三代高山宇宙線觀測站的開端。
經過廣泛選址和實地踏勘調研,“拉索”項目最終落地四川稻城縣海子山。2015年末,經國家發(fā)改委批示,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項目立項。2017年,“拉索”主體工程動工,2021年全部完成建設。在這一過程中,曹臻一肩挑起了項目經理、首席科學家兩副重擔。
高原氣候瞬息萬變,低溫、暴雪、大雨常有。為了早出成果,曹臻提出了“邊建設,邊局部陣列運行”的思路。在不影響工程竣工節(jié)點的情況下,項目團隊利用冬季工程建設的間歇,安排部分陣列的科學運行。冒著嚴寒,克服枯水季缺水的困難,曹臻帶領團隊通宵達旦地工作,承受著心理和體能的雙重考驗。這些年,他在北京、成都、稻城連軸轉。好幾次到了稻城,呼吸不暢、身體不適、吃不下飯,但他仍堅持在建設現(xiàn)場和大家并肩作戰(zhàn)。
“拉索”占地面積約1.36平方公里,由地面簇射粒子探測器陣列(包含5216個電磁粒子探測器和1188個繆子探測器)、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面積約78000平方米)和廣角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18臺)組成,采用四種探測技術,可全方位、多變量測量來自高能天體的伽馬射線和宇宙線?!袄鳌痹诮ㄔO期間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發(fā)現(xiàn)了銀河系內普遍存在超高能伽馬射線源和精確測量了標準燭光——蟹狀星云的超高能段能譜。
“‘拉索是世界上最好的宇宙線觀測站,國際上公認,至少未來10年,超高能伽馬射線天文學研究屬于‘拉索。”曹臻說。
十幾年來,他培養(yǎng)了10余位博士生,為多所大學代培了不少宇宙線研究者。這些人,成為主導“拉索”建設和研究的主力。
(綜合新華社訊、《四川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