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晉
能源短缺現狀短期內大幅刺激了油氣行業(yè)發(fā)展,油氣公司借此東風在2022年賺取了前所未有的高額利潤。長期來看,逐步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實現能源轉型的主線卻并未動搖。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油氣公司重新調整發(fā)展戰(zhàn)略,以更好地適應當前的形勢。
近期,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基于對大型國際石油公司和國家石油公司的評估,預測了2023年全球油氣公司發(fā)展的四大趨勢。
資本配置優(yōu)化
隨著近一年來的油氣價格走高,油氣公司普遍運營狀況良好,為其實現2023年周期性去杠桿化目標提供了條件。頭部油氣公司多數以債務清零為目標,進一步優(yōu)化資產負債表。
如果國際油價能繼續(xù)保持在80美元/桶以上,則高負債企業(yè)的運營將達到最佳狀態(tài)。過去一年的高收益增加了油氣公司的財務彈性,為其迎接下一輪油氣價格暴跌提供了基礎。
實現去杠桿目標后,油氣公司或將調低用于降低凈債務的資本比例。越來越多的公司將轉向雙重資本配置策略,即或投資或向股東分紅。總體而言,2023年,油氣公司在去杠桿和資本配置上將有以下幾大看點。
刷新年度回購紀錄。伍德麥肯茲跟蹤的54家公司,年債務償還能力在2022年達到了2870億美元。伍德麥肯茲預測,以布倫特油價為95美元/桶估算,這些公司2023年的盈余現金流(分紅后股權回購前的現金流)將達到4000億美元。加上減少負債,2023年油氣公司的股權回購力度可能加大,甚至刷新2022年約1100億美元的年度股權回購紀錄。
更多的油氣公司將考慮擴大投資邊際。2022年,大型國際石油公司和美國獨立石油公司分別將運營現金流的27%和35%進行再投資。預測新的一年,一些公司可能更多考慮維持或增加油氣產量、加快脫碳和發(fā)展可再生能源投資速度,加大短期油氣項目投入力度。
回避一次性大筆投資,以避免向注重收益率的投資者傳遞不良信號。油氣公司將采用逐步調整預算、遞增式分段增加投資的方式,以實現更高的再投資率,預計有較大可能會出現以現金為主的并購行為。
油氣投資再洗牌
2023年,油氣公司仍將低調投資油氣資源,以增產和保障能源供應。油氣投資組合仍將聚焦更具靈活性和可持續(xù)性的資產。少數實力雄厚的油氣公司將推動碳捕集服務商業(yè)模式的發(fā)展。
優(yōu)先考慮有利于碳減排的項目。油氣公司主要通過提高效率、上游電氣化、碳捕集和高質量自然減碳方法降低碳排放,大力推進新凈零油氣項目的開展。相較不易實現碳減排的新油氣發(fā)現,易于實現碳減排的新油氣發(fā)現將因更受油氣公司青睞而被納入資產組合,高碳油氣發(fā)現在投資組合中的地位進一步下降。
大型國際石油公司進一步優(yōu)化投資組合。隨著市場行情高漲,高評級資產價格更堅挺,私人投資者信心重燃。大型國際石油公司將抓住機遇,通過并購或出售雞肋資產相結合的方法,進一步優(yōu)化投資組合,實現更佳業(yè)績。
天然氣資產熱度不減。天然氣資產能更快實現貨幣化,促使油氣公司進一步轉手利潤率低、碳密度高的石油資產,由油轉氣依然是油氣行業(yè)的主流。大型國際石油公司,如康菲石油和其他美國獨立石油公司將繼續(xù)擴大在美國的液化天然氣(LNG)業(yè)務規(guī)模。
私募股權“沙里淘金”。私募股權將主要聚焦在一些被遺忘或不被看好,但仍具產生現金流潛力的地區(qū)或項目,從中尋找掘金機會,既能實現公司業(yè)務的多元化,又將為其帶來新的上游投資。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更受重視。在全球相關新稅法、新排放交易計劃,以及新扶持性法規(guī)推動下,CCUS項目將獲得進一步發(fā)展。
高油價刺激投資
對于大型的石油公司而言,2022年的能源短缺和高油氣價格傳遞出明確的保供增產信號。大型石油公司在所在國承擔的去碳義務雖然重要,但相對于保障油氣供應和能源安全而言,去碳仍將處于次要地位。
石油出口國將加大投資,提高產能。2022年,沙特阿美的支出增加了50%。未來5年,沙特阿美的投資將保持類似增速,直至石油產能增至1300萬桶/日。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將以年增30%以上的支出,使海上平臺的產能增加50萬~60萬桶/日。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未來5年的預算高達1500億美元,主要用于提前3年實現500萬桶/日的石油產量目標。
大型石油公司將在擴大天然氣供應方面發(fā)揮關鍵作用??ㄋ柲茉垂緦⒗^續(xù)擴大LNG項目規(guī)模。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和尼日利亞國家石油公司,正與歐洲國家(如意大利)和鄰國(如摩洛哥)簽訂天然氣供應協(xié)議,以填補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缺位形成的空白。
以進口為主的石油公司將重點關注國內投資。巨額能源進口賬單和能源安全問題,將刺激擁有油氣資源的國家增加對內油氣勘探開發(fā)的投資。如,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和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將加大勘探力度,以增加國內天然氣的供應。
拓展海外將被重新提上日程。不少國家石油公司將再次放眼海外。如,印尼國家石油公司和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將尋找海外并購的機會。
當下能源的三難困境,可能有助于推動這些公司與地區(qū)之間結成新的聯盟或強化舊的合作關系。中國的石油公司,將加大與中東地區(qū)和拉美地區(qū)的合作力度。
兼顧能源轉型。2023年,石油公司新的能源轉型商業(yè)模式將更具體,或將出臺一系列公告,宣布其新能源增長策略和目標,就相關項目進行披露等。
在戰(zhàn)略上,將執(zhí)行以藍氫和CCUS為重點的低碳路徑,并將在確保油氣核心業(yè)務的同時兼顧低碳業(yè)務發(fā)展。
此外,石油公司將涉足可再生能源領域。擁有相關技術和商業(yè)框架的大型國際石油公司,將有機會與有志于此的國家石油公司進行合作。預計巴西石油將在新總統(tǒng)領導下,重啟可再生能源戰(zhàn)略。
可再生能源勢頭強勁
大型國際石油公司的可再生能源業(yè)務,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仍受到競爭加劇、供應鏈困局、獲得許可和電網接入限制等不利因素影響。
2023年,對于綠氫發(fā)展來說很關鍵。油氣公司需要厘清與之有關的過度炒作和現實之間的差距。綠氫相關業(yè)務可能大量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氫氣行業(yè)的競爭態(tài)勢將進一步加劇。
引領可再生能源發(fā)展步伐的油氣公司將站穩(wěn)腳跟。主推能源轉型的道達爾能源可能成為2023年第一家從可再生能源領域獲得10億美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的油氣公司。歐洲大型國際石油公司的工作重點,將轉移到可再生能源項目執(zhí)行上。項目延誤和成本超支風險,可能在新的一年內加劇。
歐洲大型國際石油公司將成為可再生能源投資主力,并被迫調整商業(yè)模式。超級石油巨頭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入甚至可能超過一些新能源公司。預計2023年將成為可再生能源業(yè)務發(fā)展的大年,以并購規(guī)模擴大為特色。
歐洲大型國際石油公司對可再生能源投資方向有了更清晰的理念,達成相關轉型交易的可能性更大。同時,這些公司將調整商業(yè)模式,改變以回報為導向的經營策略,直面更多的風險和整合。
美國大型國際石油公司具有后發(fā)優(yōu)勢。以往,美國大型國際石油公司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表現遠遜于歐洲同行。但2023年,雪佛龍和埃克森美孚或將改變以往保守的可再生能源投資策略,并更新低碳路線圖,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新生力量。
這些公司可能重新評估將可再生能源項目作為業(yè)務擴張途徑的可能性。類似于Denbury公司收購二氧化碳管網或擴大生物燃料資產規(guī)模的方式,或成為美國大型國際石油公司進軍可再生能源領域的主打手段。
更多國際石油公司將加入低碳能源業(yè)務競爭。在新的國際碳減排目標激勵下,一些公司將不滿足于單純的CCUS排放管理,而將瞄準藍氫和綠氨業(yè)務。這包括澳大利亞桑托斯公司和伍德賽德石油公司等。
美國的免稅激勵措施,將促使更多獨立石油公司試水低碳多元化經營模式。預計美國國際石油巨頭進入可再生能源領域后,可能產生強大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其他石油巨頭卷入該領域。bp或殼牌有可能宣布在電力行業(yè)進行超過100億美元的企業(yè)收購,并將引發(fā)更多的并購行為。
責任編輯:曲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