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卿, 布雨鑫, 閆承慧, 趙桂英, 李 萍, 劉 丹
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心血管內科,遼寧 沈陽 110016
肝功能測定對肝系統(tǒng)疾病與其他藥物在肝代謝造成損傷的變化具有特殊的早期靈敏度,通過檢測血清中的肝酶與膽紅素等指標可以評估肝受損程度[1]。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在內的血脂代謝異常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2]。降低LDL-C水平已成為降低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與病死率的基石[3-10]。既往研究多對48 h內標本保存條件進行分析,而對標本保存時間>1周的保存方式研究較少[11-16]。本研究對50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標本分別于4℃與-20℃保存12 d后進行肝功能、血脂等生化指標檢測,旨在探討不同標本保存條件對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心血管內科自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50例行常規(guī)生化檢驗的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首次入院;無重大疾病手術史及過敏史。排除標準: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傷、血液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者;服用可能對檢測指標造成異常藥物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33~57歲,平均年齡(49.32±5.55)歲。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采集標本前1 d,告知患者空腹8 h以上。采用分離膠采血管采集血標本5 ml,應用羅氏公司Roche Cobas6000 c 501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部試劑均采用羅氏公司的檢測試劑,并確保定標液及質控品均在有效期內,具有良好的溯源性。離心后,抽取部分血清測定生化九項檢驗結果作為即測值(設為即測組)。其余標本分裝至2支離心管內,1管以4℃密封冷藏保存(設為A組),1管以-20℃密封冷凍保存(設為B組)。12 d后,取出2管室溫平衡融化后,再次進行生化九項檢驗。測定并比較即測組、A組、B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氨酸氨基轉移酶(oryzanol aminotransferase,AST)、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膽紅素(direct bilirubin,DBIL)、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LDL-C、超敏C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計算每個標本與即測值的變異系數(variable coefficient,CV),并記錄其中的最大變異系數(CVmax),并將其與室內質控允許最大變異系數(CV室內)、常規(guī)項目質量指標允許最大變異系數(CV指標)進行比較[13-14]。
2.1 即測組、A組、B組生化九項檢驗結果比較 即測組、A組、B組ALT、AST、TBIL、DBIL、TG、TC、HDL-C、LDL-C、hs-CRP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即測組、A組、B組生化九項檢驗結果比較
2.2 CVmax、CV室內、CV指標結果比較 CVmax均小于或等于CV室內、CV指標,標本保存12 d后的CV在行業(yè)規(guī)定認可的波動范圍內。見表2。
表2 CVmax、CV室內、CV指標結果比較/%
通常認為,血清在-80℃冰箱內各項生化指標穩(wěn)定性均較為可靠,但對于-20℃或4℃情況下標本的穩(wěn)定性尚存爭議。有研究報道,樣本于4℃保存時間>24 h,樣本檢測數據與即測數據偏差超出CV允許范圍,不具備臨床分析價值[6-8]。另有研究報道,于-20℃冷凍標本結果穩(wěn)定保存至少1周[11-12]。既往研究多采用肝素抗凝或者自然凝固,血清與血細胞分離不徹底[17-20]。未完全分隔開的血清標本隨時間延長細胞破壞,改變了血清成分組成,可能為結果變化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即測組、A組、B組ALT、AST、TBIL、DBIL、TG、TC、HDL-C、LDL-C、hs-CRP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A組、B組兩種保存方式對生化九項檢驗結果影響輕微,結果均與即測組接近,兩種保存方式下結果均足夠穩(wěn)定。本研究結果顯示,以4℃密封冷藏保存標本12 d后CV未超過行業(yè)標準。這提示,分離冷藏標本指標精密度良好,接近抽血即測指標,不因放置時間延長發(fā)生影響臨床關鍵診斷的判定,同樣能作為疾病的診斷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以-20℃密封冷凍保存標本在12 d后CV同樣未超過行業(yè)標準。這表明,密封的-20℃標本保留了標本的化學穩(wěn)定性,并沒有因為低溫使有效成分破壞,可能與選用指標有關,對一些化學本質不穩(wěn)定的指標可能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冷藏標本穩(wěn)定性提升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采用分離膠采血管后,分離膠可以將血清及血細胞在離心機的作用下穩(wěn)定分離,避免血細胞中組分破壞,內容物釋放,與血清中相同物質混合,造成結果偏差;密封離心管封閉較好,避免了血清中的水分自然蒸發(fā),引起血清結果濃縮,導致結果異?,F(xiàn)象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血清標本于4℃與-20℃密封保存12 d后,血清生化檢測結果依舊穩(wěn)定,可作為不滿足即測條件標本測定的補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