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瑩寶
清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率兵自天京(南京)出發(fā)東征,一路勢如破竹,迅速占領了丹陽、常州、無錫、蘇州。李秀成在占領蘇州之后,隨即設置蘇福省,建立地方政權,以蘇州為中心,管轄蘇南各占領地區(qū)。之后數(shù)年間,這片富庶之地成為供給天京財帛糧草的重要基地。
此年四月二十五日(公歷6月14日),聽王陳炳文所部在攻克當時的吳江縣城后,于二十六、二十七日沿江南運河南下,經(jīng)八坼、平望、黃家溪、新杭、王江涇至嘉興,一路縱火,燒了兩天兩夜,黃家溪、新杭兩個綢市和王江涇鎮(zhèn)被焚燒殆盡。盛澤因相距運河數(shù)里,僥幸逃過一劫,于是黃家溪、新杭與王江涇的綢商、機戶紛紛逃至盛澤躲避戰(zhàn)亂。
盛澤東舍港有一亡命之徒名為朱法大,在盛澤鎮(zhèn)上開設賭場,平時兇橫滋事,無所不為,所居之處槍炮林立,人莫敢近。因太平軍逼近盛澤,于是官府令朱法大組織團練約千人,以對抗太平軍。
盛澤富商王永義,眼見太平軍勢不可擋,他審時度勢,決定投靠太平軍,保盛澤綢市平安。他于五月四日派遣侄子小王五官及沈枝珊、宋七達子、仲綸等人赴嘉興投誠。此時鎮(zhèn)守嘉興的是聽王陳炳文的部下鄧光明,他因攻克嘉興有功,被封為“僚天燕”(太平天國后期設“王、天將、朝將、主將、義、安、福、燕、豫、侯”十等爵位)。小王五官等向鄧光明奉獻棗子一桶、銀錠十個、雄雞十只和一幅繡著“早定一統(tǒng),雄冠三軍”八個大字的杏黃旗幟,犒勞太平軍。
鄧光明見王永義遣人主動來犒勞,不由地心中大喜,于是授小王五官為軍帥,給予令旗、令箭,令他把守盛澤;又授沈枝珊為師帥,協(xié)同把守。因為小王五官辦事能力極差,故后來又改派王永義之子王恩壽為軍帥。
王永義,本名元相,祖籍新塍,為盛澤富商。他性機敏,擅謀劃,長袖善舞。因唯恐太平軍科派過重,難以應付,而自家人不出面,又恐失去權勢,難以號令,于是推薦以沈枝珊為主,王子青為副,管理盛澤事務。沈枝珊,盛澤人,是王永義之子王家鼎之妾弟,為人乖巧,善于應付,頗受王永義重用。王子青則是王家鼎之侄。
六月二十三日,鄧光明派遣汪心耕率眾攻入盛澤,在新街殺死葉老可(杭州人,當時避居于盛澤東白漾)、段老祿(盛澤人,住柏家橋)、仲劬甫(盛澤人)等十余人。二十五日,汪心耕搖旗吶喊再次進攻盛澤,朱法大率練勇出擊,自清晨激戰(zhàn)至中午,太平軍陣亡百余人,損失戰(zhàn)船兩艘,退出盛澤。王永義見強攻難以取勝,于是請孫金彪設計擒殺朱法大。
孫金彪(1844年—1905年)字紹襄,小名四喜,以勇俠名聞里中。其父孫七,為盛澤槍船幫首領。孫金彪14歲入武庠,并接替父親成為盛澤的槍船頭目,手下有槍船數(shù)十艘,以開設賭局為生。孫金彪雖然年少,卻能以兵法約束部眾,刑賞不徇私情。
當時,朱法大自恃勢強與太平軍對抗,還欺負孫金彪年幼,意欲吞并孫部。王永義利用孫、朱的矛盾,請孫金彪除掉朱法大。此時,正好有上千巢湖人駕糧船到盛澤避亂,于是孫金彪聯(lián)合巢湖糧船幫,設計于七月初一在盛澤西市擒殺了朱法大及其黨羽20余人,千余團練頃刻瓦解。
此后,孫金彪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一直在太平軍和清軍之間周旋,夾縫中求生存。同治二年(1863年),李鴻章率清軍收復蘇州地區(qū),孫金彪帶領“船勇二百四十名、炮船四號、槍船一百八十四號”投效清軍,之后又投奔嵩武軍張曜,西征新疆,討伐阿古柏匪幫,收復被掠奪的領土,成為著名的愛國將領。
吳江縣衙門自乾隆五年(1740年)起就移駐于盛澤。當太平軍逼近盛澤時,縣丞吳翔麟逃至黎里暫避。后來,他想聯(lián)絡朱法大抵御太平軍,于是又乘船潛至盛澤。當他得知朱法大已被誅殺時,嚇得靈魂出竅,兩腿動彈不得,由家丁背著逃至徽州會館,當即因驚恐嘔血而死。
七月初一朱法大被擒殺后,王永義立即派人赴嘉興報功。次日下午,汪心耕率千余兵丁以青龍旗為前導,坐四人大轎來到盛澤。
汪心耕本姓吳,名清祥,蘇州桃花塢人。太平軍占領蘇州后,他改名汪心耕,投誠聽王陳炳文,向聽王獻進攻嘉興之計,并繪制地圖及進兵道路。聽王大喜,令他為向?qū)ВS鄧光明攻陷嘉興府城。從此,汪心耕深受聽王陳炳文信任,受命總理嘉興的糧餉。
汪心耕來到盛澤后,遍貼告示,稱奉聽王的令旨,于濟東會館內(nèi)設立籌餉總局,創(chuàng)立釐捐、卡捐、鋪捐、房捐、軍柴捐、紅粉捐諸名目。又在盛澤開設天章機捐局,凡縐、紗、綢、緞、湖絲等物從盛澤經(jīng)過,先抽用錢三分,然后再納捐稅;每匹綢緞上必須蓋上天章機捐局的圖記,才能銷售。此時,江浙一帶的絲綢商賈因戰(zhàn)亂影響,都云集盛澤,綢匹須經(jīng)王江涇、七里塘、嘉善運往上海,此處成為各路商販的必由之路。汪心耕在這里設立關卡抽釐捐,所獲極豐,因此,以籌集軍餉之功加升九門御林刑部尚書之職。
隨汪心耕來盛澤辦事的隨員有吳少溪、吳清瑞、莊東甫、徐績卿、陶云亭等。其中,陶云亭是盛澤人,此人工于心計,設立天章機捐局抽取用錢等策都出自他。汪心耕與沈枝珊、陶云亭結拜為兄弟,凡事都是汪心耕、沈枝珊出面,陶云亭策劃于暗處,而佯作不知。
他們在斜橋西堍的北勝庵設置牢獄,凡客商經(jīng)過關卡時少報貨物者,便將之鎖押于牢內(nèi),酷刑吊打,逼索罄盡而止。又在鎮(zhèn)上開設公估錢莊,凡進出盛澤的洋錢,必須先到公估錢莊用印,每洋捐錢七十文,未經(jīng)用印者一概不準用。又派遣莊東甫、徐績卿以經(jīng)商為名往返上海,偵探清軍消息,購買洋槍火藥,接濟太平軍。
太平軍于七月初二占領盛澤后,以沈枝珊為鄉(xiāng)官,建立地方政權。因為王永義向鎮(zhèn)守嘉興的太平軍鄧光明部投誠,故而盛澤在太平軍占領期間,劃歸浙江嘉興府秀水縣管轄。太平天國諱“秀”字(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名諱),改秀水縣為繡水縣。
七月內(nèi),王永義遣沈枝珊召集水木工匠,赴嘉興修葺嘉興城垣,同時購置洋槍、洋炮、火藥,與軍餉一起解赴鄧光明軍營,故而深受太平軍信任。
此時,清軍提督張玉良正圍攻嘉興,連獲勝仗,眼看城垣即將被攻破,而城中太平軍的火藥、糧米俱絕,隨時準備棄城轉(zhuǎn)移蘇州。七月二十五日,沈枝珊率六七百名兵丁從盛澤出發(fā),于傍晚時入嘉興北門,至二更后,每人手持火炬大聲吶喊從東門沖出,太平軍在后接應。清軍但見火光沖天,也不辨對方兵力有多少,因措手不及,在混亂之中紛然潰散,嘉興城垣之圍就此得解。
沈枝珊因率眾赴援,出奇制勝,為解嘉興之圍立下首功,被封為九門御林“錫天?!?,又擢授吏部尚書,委以總辦釐卡之任,與汪心耕分地管轄。沈枝珊管轄盛澤的茅塔卡,繡水的七里塘卡、新塍卡,桐鄉(xiāng)的烏鎮(zhèn)卡、濮院卡,石門的斗塘卡,每日征收所得釐捐四五百金,十分之二三匯解嘉興軍營,其余盡入自己囊中。他倡議建造聽王府,又設局制造槍炮、旗幟,采辦火藥,絡繹不絕地送往嘉興,成為聽王陳炳文的心腹,后來被保升為太平天國“忠誠天將”。
太平天國的爵位中,天將僅比王爵低一等,極為尊貴。江蘇一省中,在太平天國當官授爵者以千百計,但被封天將者惟沈枝珊一人。
沈枝珊由“錫天福”越級封為天將之爵,不禁喜出望外。從此,他以金龍扎額,穿起了繡龍黃袍,他的弟兄都稱王兄、王弟,又將歸家浜東側(cè)楊坤生的住宅改建為天將府?。ㄒ徊糠址可岷髞砀慕轶覞蓵?,后為太平橋小學校舍),東西各建一轅門,臨水造樓五間,以為戲臺,中間添造花園一座。每當開臺演戲之時,沈枝珊頭戴金翅龍帽,繡袞黃袍,面南而坐,身后設團龍黃傘,座褥桌圍俱用繡龍黃緞,眾賓客東西列侍,威嚴至極。
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月,聽王陳炳文令鄧光明進攻杭州,并調(diào)遣汪心耕率部下千余人到杭州接應,督催沈枝珊運糧助餉。由于此時河淺水涸,巨舟難以通行,沈枝珊便集結70余艘小船裝載糧米,多次往返,向攻城部隊運糧。十一月下旬攻破杭州城之后,汪心耕因接應有功,晉封“耕天?!敝?。
沈枝珊在管轄關卡、征收釐捐的兩年多時間里,將私囊所獲用于經(jīng)商。在后臺王永義的支持下,他遣其兄沈栗甫到上海開設綢緞鋪,又派妾弟龔阿七往返于上海、盛澤之間,并在上海開店,以方便銀洋往來,每月將銀洋匯至上海王永義行內(nèi)。清軍收復盛澤后,沈枝珊以所藏珍寶、珠玉、古玩、字畫皆交蘇州豪紳,以求庇護,但最終未能逃脫懲處。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國失敗后,盛澤鄉(xiāng)官沈枝珊、監(jiān)軍李廣廷被官府處死,仲綸瘐死于獄中。
(作者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近代文學學會南社與柳亞子研究會會員,蘇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