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艷 穆璇
[摘要]“國之大者”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提出的重要概念,其論述涉及黨和國家事業(yè)的各個方面?!皣笳摺钡闹匾撌鍪窃趯χ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刻把握的基礎上形成的,要從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國家利益問題的基本導向和辯證系統(tǒng)的重要觀念三個方面來把握。牢記“國之大者”是深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xiàn)實需要,對更好地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有著重要的時代價值。
[關鍵詞]“國之大者”;語意闡釋;理論定位;時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69(2023)05-0004-05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國之大者”的概念,由此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從總結過去到規(guī)劃未來,從宏偉目標到戰(zhàn)略部署,始終站在“國之大者”的高度和尺度想問題、辦事情。將“國之大者”與人民幸福、生態(tài)文明、高等教育、糧食安全等國家事業(yè)的各方面相結合,并多次勸勉各級領導干部要牢牢把握“國之大者”的深刻要義。由此可見,作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生動體現(xiàn),“國之大者”內涵豐富,對黨和國家事業(y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國之大者”重要論述的語意闡釋
(一)歷史淵源: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國家理念之“大者”
“國之大者”這一概念是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在陜西考察時提出的,強調“自覺講政治,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shù)”[1]。自古以來,我國在治國理政方面的一大核心主題就是“國之大者”,因此,必須要把握好輕重緩急的原則,優(yōu)先處理關乎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方能穩(wěn)固大局,諸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唐代的“隆禮以率教,邦國之大務也”,清代的“財賦者,國之大政,天下之大命也”等,這些表述折射出了古代中國在國家治理中對于國勢、軍政等重要問題的戰(zhàn)略性、全局性思想,奠定了古代中國以“國之大者”為先的基本理念和方式?!皣笫隆薄皣髣铡钡雀拍顑群谥螄鴮嵺`中不斷地豐富與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國之大者”繼承了治國理政中整體利益優(yōu)先的原則,又結合當代實際對其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將其與我黨的政治方向與人民立場相結合,更凸顯了新時代“國之大者”的科學性與先進性。這不僅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養(yǎng)分的汲取,而且又指導我們當下的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常常引用名篇經典,諸如“親仁善鄰,協(xié)和萬邦”“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等詩詞古語,這些詩詞用典凝練地傳達出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深邃思想,展示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喚起了國人內心深處的民族認同感,弘揚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繁榮興盛的重要支撐,如今中國的大國形象日益彰顯,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也隨著新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進步。文化軟實力作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核心體現(xiàn),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著力點?!皣笳摺奔橙≈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滋養(yǎng),不僅具有民族內部的感染力與引導力,更在對外傳播方面有著中華民族特有的強烈的文化感染力。
(二)理論溯源:馬克思主義國家觀之“大者”
“國之大者”的“國”指的就是國家,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國家是階級斗爭與公共事務管理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由此賦予了國家一種特殊的公共權力,既要進行階級統(tǒng)治又要進行社會管理。馬克思認為國家是統(tǒng)治階級的自我組織,是“管理整個資產階級的共同事物的委員會罷了”[2]。恩格斯則進一步揭示了國家起源的階級沖突性,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并且明確提出“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于社會之上并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就是國家”[3]。因此,不同階級性質的國家所維護的國家共同利益也不相同,即“國之大者”的“大者”是不同的。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國家都是“虛幻的共同體”,此“國”是資產階級進行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此“大者”是資產階級自身的特殊利益,而非人民群眾真正的共同利益,因此,對于廣大人民而言“它不僅是完全虛幻的共同體,而且是新的桎梏”[4]。只有能真正維護好人民利益的才是“真正的共同體”,“在真正的共同體的條件下,各個人在自己的聯(lián)合中并通過這種聯(lián)合獲得自己的自由”[4],即最終能達到整個共同體與其中每個人的利益在根本上的統(tǒng)一,每個人獲得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才是建設國家的最終意義。無產階級在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后,要利用國家機器鞏固階級統(tǒng)治,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建設真正的共同體。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權力屬于全體人民。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過程中充分吸收了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思想的養(yǎng)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始終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心懷“國之大者”,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觀的創(chuàng)新性豐富與發(fā)展,并且進一步強調了人民的主體性地位,國家居于社會之上的力量管理人民的公共事務,體現(xiàn)人民共同意志,不僅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國家觀的繼承與發(fā)展,更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刻內涵。
二、“國之大者”重要論述的理論定位
(一)定位“國之大者”,要從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來把握
堅持人民至上的思想,不僅體現(xiàn)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和初心使命,更是對我們黨一直以來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生活幸福。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讓人民群眾,都能過上美好生活,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深入強調的重點。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5],到“中國夢必須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6],再到“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為人民幸福而奮斗”[7],我們黨所追求的不僅僅是為人民服務,更是要為人民謀得真正的幸福。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自覺主動地在旗幟上書寫了“人民”二字,在百年奮斗征程上,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始終做人民幸福的守望者。正因為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變?yōu)楝F(xiàn)實,我們黨才贏得了人民最寶貴的信任與支持,這是黨的力量的重要源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歷史進步的重要動力,人民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要力量。我們黨是一個長期執(zhí)政的大黨,更要時刻保持警醒,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真正跳出歷史興亡的周期率。
(二)定位“國之大者”,要從國家利益的基本導向來把握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盵8]因此,直面時代問題,維護好國家利益,及時發(fā)現(xiàn)發(fā)展中的問題并解決是理論的根本任務。凝心聚力全面建設好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也是我們黨和國家要維護的重要利益,更是牢記“國之大者”的最終落腳點與核心要義:全黨與全國上下要從國家大局出發(f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建設我們的偉大目標。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聚焦黨和國家事業(yè)所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皩笳咭闹杏袛?shù),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么、強調什么,深刻領會什么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1]。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在內容上涉及國家發(fā)展的各個領域,包括生態(tài)、教育、經濟和政治等方面。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的大棋局上,生態(tài)文明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之一,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問題一直是關乎黨的使命宗旨的重要政治問題,因此,在地方視察時,習近平總書記直接指出保護好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國之大者”;教育發(fā)展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和國家的發(fā)展離不開科學技術和優(yōu)秀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等教育要心懷“國之大者”;我國經濟正處在以轉型升級激發(fā)長遠動力的攻關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形成新發(fā)展格局,建設開放型經濟,各地區(qū)各部門必須心懷“國之大者”,抓好政策落實,增強協(xié)同配合。這些關于“國之大者”的重要表述,體現(xiàn)了其豐富的內涵,兼具抽象性與具體性,既有國家層面的宏觀戰(zhàn)略部署,也有對具體工作的指導;既有對黨員干部的政治性要求,也有對國家各領域現(xiàn)代化建設的期盼,其最終核心就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
(三)定位“國之大者”,要從辯證法的系統(tǒng)觀念來把握
當前,國際環(huán)境錯綜復雜,我國既要準確把握好兩個大局,抓住有利于我國發(fā)展的積極因素,識變應變乘勢而上;又要堅持好自身的戰(zhàn)略定力,走好自己的道路,“全力辦好自己的事,鍥而不舍實現(xiàn)我們的既定目標”[9]。因此,心懷“國之大者”不僅要看到局部,更要立足全局,樹立大局意識,真正做到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shù)。從辯證法的角度來看,就是要用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看待問題,不僅全面系統(tǒng)地看,更要看好主流,抓好大勢,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整體是要優(yōu)先于部分的,絕不能因為部分的利益,而損害整體的利益。各級領導干部對黨和國家事業(yè)的理解要有大局觀,想問題、作決策,要始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在重大原則和大是大非問題上決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動搖。同時,要善于籌謀規(guī)劃,將地區(qū)和部門的工作融進全國大棋局中。心懷“國之大者”要從“兩個大局”出發(fā),既要看到國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局需要,又要放眼全球看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心懷“國之大者”強調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當下的國家事業(yè),要深切地認識到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兼具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領導下國家發(fā)展迅速,綜合國力也躍上了新臺階,但隨著黨和國家事業(yè)的不斷深入發(fā)展,遇到的各種問題狀況也更加復雜,接下來要啃的是“難啃的硬骨頭”。改革關頭勇者勝,心懷“國之大者”就是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要用發(fā)展地、系統(tǒng)地、聯(lián)系地看待我們當下的進程,從而在實踐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規(guī)律,不畏艱難繁重,做好全局謀劃。當前發(fā)展道路上所遇到的所有挑戰(zhàn)與困難都是暫時的,“國之大者”就是要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探索中找尋科學的規(guī)律,推動辯證唯物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三、“國之大者”重要論述的時代價值
(一)牢記“國之大者”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核心要義
“歷史和現(xiàn)實都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0]。如今,全球性問題加劇,國內改革發(fā)展中面臨的深層次矛盾正在凸顯。因此,我們黨要在關鍵的歷史時期保持清醒的戰(zhàn)略認知,深刻把握國家的現(xiàn)實情況與發(fā)展大局,把握好“國之大者”的本質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11]。堅持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充分發(fā)揮黨把方向、謀大局的作用,才能真正使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yè)各領域各方面各環(huán)節(jié)。壹引其綱,萬目皆張,牢記“國之大者”的具體踐行,關鍵在黨。各級黨的領導干部更是為“國之大者”沖鋒在前的“主力軍”,必須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牢記“國之大者”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提供思想指引。心懷“國之大者”要求黨員干部在思想上有高遠的政治站位,善于把握政治方向與政治原則,以國家政治安全為大,要善于用根本的、大局的眼光看問題,理清問題中的政治邏輯,不被迷霧蒙蔽雙眼,這才能擔當起政治責任,提高政治定力。同時,黨員干部要在思想上有堅定的政治責任感。黨員干部要明確所承擔的時代使命,提升政治能力,勇于進行自我革命,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旅行政治責任,將局部的利益服從于全國大局的利益,自覺將“國之大者”牢記心中,有大擔當干大事業(yè)。
牢記“國之大者”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提供行為指引。首先,各級黨的領導干部要有強烈的責任感、認同感,才能真正做到敢于擔當、善于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曾多角度、多層次地將“國之大者”與黨的領導干部的使命感、責任感聯(lián)系在一起,強調“各地區(qū)各部門各方面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shù),強化責任擔當”[12],并要“對‘國之大者了然于胸,明確自己的職責定位”[13]。各級黨的領導干部要堅持黨的領導,強化責任心。其次,黨的干部牢記“國之大者”擺在第一位的就是做好“兩個維護”,真正地忠于黨和人民,忠于理想信念,并自覺嚴守黨的紀律和規(guī)矩,作為黨員干部一定要在維護好黨中央權威和領導方面起模范帶頭作用,堅持講政治,在政治方向上絕不能走偏。進一步講,黨員干部牢記“國之大者”,就是要在執(zhí)行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中遵循“國之大者”理念,通過主動加強責任擔當,推動“國之大者”理念轉化為行動和績效,在謀劃發(fā)展、解決問題和提供服務中將“國之大者”作為一切行動的出發(fā)點和工作底線。
(二)牢記“國之大者”是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應有之義
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做了實踐與理論上的突破,“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五個領域,每個領域都是事關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前途的“大者”,對整個國家發(fā)展而言都具有重要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生態(tài)環(huán)境時,強調要“保護好青海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國之大者”[14],即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應該突出環(huán)境保護工作,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針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強調“心懷‘國之大者,把握大勢,敢于擔當,善于作為,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15]。即在教育事業(yè)中,要著力做好高等教育的工作,為國家事業(yè)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對精準扶貧工作非常關注,對脫貧任務的完成十分關切,強調“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16],即要加快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經濟發(fā)展起來了人民才能生活幸福。因此,牢記“國之大者”絕不是泛泛而談,而是要根據(jù)不同領域不同主體在整個戰(zhàn)略全局中的定位和作用,抓住重點、分清主次,找到正確的發(fā)力點。真正的“國之大者”既有全面性,又突出重點,能夠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統(tǒng)籌推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扎實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實現(xiàn)。由此可見,牢記“國之大者”不僅是對國家全局的多角度觀察,更是對整個戰(zhàn)略全局關鍵之處的深刻把握,為推動現(xiàn)代化的具體實踐提出了生動的價值理念與實踐遵循。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正是如此。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涉及諸多方面,因此需要從國家大局出發(fā)解決推進過程中遇到的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在中國這樣一個發(fā)展中大國,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可想而知。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或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zhàn),因此,需要正確處理一系列重大關系,戰(zhàn)略與策略問題是其重大關系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高度重視戰(zhàn)略策略問題”,“善于從戰(zhàn)略上看問題、想問題”。對于一個政黨、國家而言,戰(zhàn)略問題既是“國之大者”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對“國之大者”的科學回應。中國共產黨人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正是當代中國的“國之大者”。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陜西考察時強調扎實做好“六穩(wěn)”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N].人民日報,2020-04-24(1).
[2]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9.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89.
[4]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節(jié)選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5.
[5]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70.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9.
[7]習近平.在二○二二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的講話[EB/OL].(2022-01-30)[2022-02-01].http://www.news.cn/2022-01/30/c_1128316912.htm.
[8]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0.
[9]習近平.把握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J].求是,2021(9)4-18.
[10]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5.
[1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14):4-14.
[12]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xié)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眼光分析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N].人民日報,2020-05-24(1).
[13]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民主生活會強調加強政治建設提高政治能力堅守人民情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20-12-26(1).
[14]習近平在青??疾鞎r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化改革開放深入推進青藏高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N].人民日報,2021-06-10(1).
[15]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 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N].人民日報,2021-04-20(1).
[16]習近平在廣西考察時強調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擔當實干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N].人民日報,2021-04-28(1).
責任編輯:祁欣欣
[基金項目]本文為202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金資助項目“紅色文化引領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研究”(22BKS17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黑龍江省博士后科研啟動金項目“全媒體視域下優(yōu)秀龍江精神的傳承研究”(LBH-Z1903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楊麗艷(1979—),女,黑龍江哈爾濱人,東北林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思想政治教育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穆璇(1997—),女,山東日照人,東北林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