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勝達
“螺螄殼里做道場—放不開手腳”,這是一句眾所周知的歇后語。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會把在一個狹窄簡陋處做復雜的場面和大事情,稱之為“螺螄殼里做道場”。
“螺螄殼里做道場”這句俗語出自南宋時期。南宋紹興十一年(1142),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把抗金名將岳飛父子和岳飛愛婿張憲在風波亭殺害了。大理寺獄卒隗順,因同情忠臣一心為國反而蒙冤而死,便打算冒險掩埋岳飛等人的遺體,但埋在什么地方好呢?思來想去,他心中一亮:錢塘門外有一個螺螄殼堆場,比較偏僻隱蔽,掩埋后不易被人發(fā)現(xiàn)。
那時,錢塘門外有不少窮人靠摸螺螄為生。他們在小河邊支起鍋,將摸來的螺螄倒入沸水中煮熟,然后用針挑出螺螄肉,曬干出賣。日積月累,廢棄的螺螄殼在河邊越積越厚。當晚,隗順便悄悄地將岳飛等人的遺體背出城外,扒開螺螄殼,把他們掩埋了,然后又把螺螄殼蓋在上面。秦檜得知遺體失蹤后,立即命人四處搜查,因為隗順埋得巧妙,所以沒有人發(fā)現(xiàn)。此后,每到清明節(jié),隗順都要到那里祭拜一番。
宋孝宗即位后,任用主戰(zhàn)派張浚發(fā)動抗金戰(zhàn)爭。張浚等人上書,請求為岳飛昭雪,宋孝宗為收買人心,便貼出告示,以重金尋訪岳飛等人的遺骨。這時,隗順已經(jīng)去世,隗順的兒子看到告示,便悄悄地在告示旁貼了一張紙條:“欲覓忠臣骨,螺螄殼里尋?!彼涡⒆诘弥?,立刻派人到螺螄殼堆場去尋找,果然在那里找到了岳飛等人的遺骨。于是,朝廷選擇黃道吉日,請了一百二十個和尚到原葬地做全堂水陸道場,超度亡靈。臨安的百姓敬仰忠臣,聽說朝廷為岳飛等人做道場,便成群結隊想到原葬地祭拜。途中,人們相互詢問:“今天究竟在哪兒做道場?”知情的人便說:“螺螄殼里做道場?!彼懙缊龇ㄊ逻^后,朝廷便將岳飛等人的骸骨遷葬到了西湖邊的棲霞嶺。于是,“螺螄殼里做道場”這句話便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久而久之,這句俗語被人們廣為應用,不過內(nèi)涵卻發(fā)生了延伸變化?,F(xiàn)在人們通常說的“螺螄殼里做道場”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比喻在極小的地方辦場面很大的事,做事遇到約束和局限,事情難辦好;二是形容地方占地面積小,但內(nèi)部一應俱全、包羅萬象,即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處做出大場面。
“螺螄殼里做道場”,也曾是上海灘比較流行的一句俗語。從前的老上海人,絕大多數(shù)住過石庫門弄堂。住過弄堂的人都知道,狹長的弄堂里沒有秘密可言,前家后門對著后家前門,水池共用,廁所共用,甚至廚房也共用。但上海人會生活,不管住房多么狹小,日子再緊張,家庭主婦都會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我的愛人在上海有一個姑婆,老兩口兒原先住在閘北區(qū)的一個石庫門里,十平方米的住房,吃喝拉撒都在一起。為了接待鄉(xiāng)下來的客人,他們還在自己的床鋪上面架了一塊擱板,專供鄉(xiāng)下來客住宿。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到上海探親,在這個形如火車臥鋪一樣的閣樓上體驗過幾夜。后來,老兩口兒搬到了靜安區(qū)的寶昌路上,雖然房子比原來稍大了一點兒(十二平方米),但仍感覺是“螺螄殼里做道場”。2008年,姑丈去世后,八十多歲的姑婆把四平方米多的陽臺出租給安徽來滬做生意的一對兒夫妻,租金每月四百元,就連自己睡的床也以兩百元每月的租金,將半張床鋪出租給來上海打工的一位姑娘。這樣不僅解決了姑娘在寸土如金的上海租房難的問題,同時也為自己找了一個“老少伴”。老人這種“螺螄殼里做道場”的機智,換來舒服的生活,也彰顯了老上海人的精明、能干。
如今,人們的住房條件改善了,生活的空間擴大了,但“螺螄殼里做道場”,在狹小的空間里辦大事的事仍比比皆是。在城市街道、弄堂口、地下室等狹小的地方,開小店、辦便民修理部隨處可見。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千千萬萬的電商利用一張辦公桌、一臺電腦、一部手機,在狹小的空間里,做著跨區(qū)、跨省,甚至跨境的電商生意,充分展現(xiàn)了“螺螄殼里做道場”的時代新意。方寸之地,呈現(xiàn)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