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成
父親,讓我整整依靠了三十六個春夏秋冬。當父親慢慢變老的時候,他有時會談起往事,那些我出生前的往事,我所不知道的往事。如今,這些往事,也已經(jīng)成為往事的往事。每當我想起時,就忍不住要細細回想,這樣,就好像能看見父親在我的身旁細細訴說著……
父親是從鬼門關走過來的人。
他的一生雖然平凡,卻活得很有韌性。他討厭蠅營狗茍,憎恨偷奸?;?。他為人忠厚老實、做事認真,尤其是有顆堅韌的心。
我的爺爺經(jīng)歷過晚清時的風雨,憑著一門木匠手藝,養(yǎng)家糊口。奶奶生了兩兒一女,父親最小。
父親年輕時身體羸弱,家里的重活兒、累活兒從不讓他干,爺爺為此沒少數(shù)落奶奶“惜子”。老兩口兒有時爭吵得面紅耳赤。父親倒躲在一旁偷笑。等到大些之后,考慮到父親的身體,爺爺只把木匠手藝傳給了大伯。
對于父親,爺爺有了額外的想法,他希望父親長大后能報效祖國或當個教書先生,也就不愧對列祖列宗。奶奶則提出了她的“獨特”道理:“當窮教書先生有啥用?俺爹說過,‘家有半升糠,不當小孩王!”爺爺生氣,狠勁兒甩了奶奶一記耳光。
父親總共就上過兩年學堂,肚里的學識幾近于無,但因為習字時穩(wěn)扎穩(wěn)打,認真心細,竟也意外地能寫一手讓人看得過的毛筆字。于是每逢春節(jié),鄰居們就找上門來求父親幫著寫對聯(lián)。平時,父親也幫人寫些契約。
父親十九歲那年,爺爺用了五個銀圓,給他成家。我的母親家境貧寒,沒讀幾天書,那時的民校,只教些順口溜,并沒什么真的學問。
爺爺講迷信,找了風水先生為他們合八字。風水先生說他們大命不合,“爐中火沖克海中金”。不知父親是不是因為信了風水先生的話,結(jié)婚那年秋后,他偷偷離開家去了太原,三年里與母親書信未通。母親哭得死去活來。姥姥看不過,就把母親領回自家生活,逢年過節(jié)才送回來看看公婆。
那年月,爺爺有木匠手藝,還能勉強維持生活。姥姥家就不同了,母親跟著每天吃糠咽菜,苦苦煎熬,盼著父親回來……
三年后的一天傍晚,他竟真的回來了。
他的出現(xiàn)令爺爺奶奶大吃一驚,二老在兒子面前半天沒言語。父親胡子拉碴,身體瘦得如同圓規(guī),面容憔悴。二老鼻子一酸喜極而泣,畢竟之前一直以為孩子早已不在人世。
回家的第二天,爺爺就讓父親把我母親接了回來。自打回來之后,父親就好像變了個人,沒人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但總歸是與我母親言歸于好了。
不久,母親懷了孩子,是女兒。父親盼兒心切,就給我姐姐取名為“招弟”。
父親沒別的本事,只能做些小本生意。為了生活,他從五臺山繞梁步行下河北省阜平縣背花生、背豬仔、背棗酒,每日風餐露宿。路上乏了,他就喝口山水,餓了,他就啃玉米餅子,只為背回來換點兒薄利好養(yǎng)家糊口。
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父親返程時走過半山梁就飄起了雪。他衣服單薄,凍得瑟瑟發(fā)抖,只得找了避風窩,揀些干柴,生了火,蜷縮在那里御寒。大山上風雪茫茫,無法識別回家的路,只能在山上過夜。
后半夜時分,父親感覺有些困,剛想打盹兒,就聽到林子里有窸窣聲響,緊接著一只雙眼閃著藍光的餓狼直躥到七八尺遠的地方才停下。
地上的火堆燃著,狼不敢近前,但父親也不敢退后。人不能離開火堆,這是那時候的通識,所以兩雙眼睛就互相對峙著,在黑暗中對峙著,也在光明中對峙著。后來,父親回想起當時那個距離就覺得后怕。
那時候,拼的除了膽識外還有心性,心中不沉穩(wěn)的總會試探著做些多余的動作。但此刻父親的“一絲不茍”竟然讓餓狼“無可挑剔”,它沒有辦法后發(fā)制人,也未能探尋出父親的一絲怯弱。
父親仿佛回到了以前練字的時候,全身變?yōu)榱耸傥?,一動不動。索性,狼也為了證明自己的耐性較真兒起來。
就這樣,除了不時輕微添一下火,兩尊“石像”緩緩對峙到了天微曦。餓狼輸給了父親的韌勁兒,悻悻離去。
那之后,家里就再不肯讓他走夜路出門去做生意了……
1957年,經(jīng)人介紹,父親去了內(nèi)蒙古包鋼工作。起初干臨時工,領導見他表現(xiàn)積極,后來給轉(zhuǎn)正了。因為放心不下家里,他把母親和姐姐也接了去。那年,我大哥出世了。
那時候,工人薪資低微,家里只靠著一個人養(yǎng)家是不成的。年幼的姐姐有感于父母的艱辛,就自作主張挎著破竹籃,在鐵道上揀煤球,兩只小手凍得紅紅的,晚上回家?guī)湍赣H照看大哥時被發(fā)現(xiàn)了。父親知道后,狠狠“教訓”了姐姐,還為此責備母親沒有看好孩子。
之后,父親工作越發(fā)賣力了,業(yè)績也不斷上升。
在包鋼工作第三年,爺爺拍來電報—“二老年邁,體弱多病,汝兄亡故,速回!”
接到電報,父親什么都沒有說,放棄了在包鋼的前景,向領導提了辭職,然后收拾家當馬不停蹄地回了老家。
姐姐后來回憶說,回鄉(xiāng)的路上,父親在偷偷地抹眼淚。
回鄉(xiāng)后,雖然生活更加艱辛了,但父親并沒有自暴自棄。再后來,就有了我……
每每想起這些故事,除了感慨那時候的生活艱辛,我便是想著父親就是靠著那股子堅韌不拔才把家支撐下來,這讓我總覺得自己那遇事退卻的孩子不爭氣。
也許那個年代,每個父親都或多或少有著些優(yōu)良的品質(zhì)。正是他們,風里來雨里去,迎難而上,不被生活所擊倒,才造就了如今的我們。
我要向自己的父親致敬!我必須向這天下間千千萬萬的父親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