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長漢
正月十五月最圓,元宵佳節(jié)不眠夜。我所在的單位,在職工食堂舉辦了一場“元宵月夜話家國”的節(jié)慶活動。
大學剛畢業(yè)的年輕帥哥和靚妹們唱起了以蘇軾的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譜寫的歌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五十多歲滿臉滄桑的老工人們則唱起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xiāng),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軍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萬家團圓,是我的心愿,也是你的心愿……”他們飽含深情的演唱,在紅梅花開的時節(jié),表達了城市建設者們“一片丹心向陽開”的壯懷。歌聲在西南邊陲,在橋梁工地邊的明月山上回蕩。橋工激情里的月色,有一種打動人心的別樣浪漫,呈現(xiàn)了一種激情四射的詩意之美!
我獨自走出廠區(qū)宿舍,佇立在碼頭江灘邊,在青山綠水之間的重慶南岸區(qū)明月峽大橋下,在躉船邊看江水靜流,在山鄉(xiāng)村莊的荒灘上,讓思緒隨江風飄揚。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痹陂L江上游的中鐵九橋橋梁工地,聞野花飄香,觀萬里長江,讓我不由地思念起遠在長江中游廬山腳下,鄱陽湖之濱的家人和祖籍江城武漢的宗親。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我們中鐵人是千山鑄棟梁、萬水譜華章的開路先鋒,為了祖國阡陌貫通,縱橫無阻,橋梁建設者們遠走他鄉(xiāng),披星戴月,漂泊在祖國的山山水水之中。我們中鐵人傳承鐵軍的光榮傳統(tǒng),打起背包,風餐露宿,天涯漂泊,孤旅挺進,在祖國各處安家落戶,長空留聲,荒漠留痕。生命的軌跡波瀾起伏,高潮迭起。使命賦予我們特有的革命浪漫主義精神與咸淡有味、苦樂隨天的秉性。
我剛從貴州工地調(diào)入此地不久。單位在以霧都、橋都著稱的西南重鎮(zhèn)—重慶南岸區(qū),在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tài)島、智創(chuàng)生態(tài)城旁,在這片重慶經(jīng)濟建設開發(fā)熱土上,依偎在長江黃金水道邊,緊靠明月山而崛起;在橋工們吟誦李白的千古名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中,在月光與一盞盞路燈、聚光燈的交相輝映中,在熱火朝天里,掀起了擴大生產(chǎn)能力、交通強國、工業(yè)報國的熱潮。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边h望,兩岸崇山峻嶺,裊裊炊煙在山間游走;近觀,百舸爭流,波濤拍岸。回眸長江中下游,激動的心中泛起陣陣漣漪,情感如三峽水庫里的巨浪翻滾。
到大海賞月,去吟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感受大自然的博大意境;在與自己生息相關的長江上游觀賞明月,更有一種親熱之情在胸中激蕩;在長江上游明月山下,我這個五十五歲滿頭銀發(fā)的老員工在與來自各地充滿青春朝氣、活潑可愛的年輕人相聚在這國際都市,共同攜手投入城市經(jīng)濟圈的發(fā)展建設之中,在明月山下的月夜一起抒懷,歡度良辰美景,真是心神愉悅,難忘今宵??!
璀璨炫酷的燈光秀裝扮了重慶的兩江四岸。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令世人矚目。而我們這些為重慶跨越天塹建設幸福之橋的橋梁建設者,為上游重慶,在奮力推動長江經(jīng)濟帶發(fā)展中,在旖旎江灘打造最美橋梁風景線的新老二代橋工,卻在普天同慶的團圓節(jié)里,為了加快完成一項項生產(chǎn)任務只能駐守陣地。日夜鏖戰(zhàn)中,我們徜徉偷閑,以賞月來表達自己對偉大祖國的祝福和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祝愿。
3D立體城市、魔幻之都重慶,是西南重鎮(zhèn)、文化名城、世界橋都。我們單位在重慶廣陽鎮(zhèn)的偏僻鄉(xiāng)村一隅安營扎寨。因員工們工作太忙,而無暇去戶外親身體驗人流如織的兩江景致,也無時間在明月沱的橋梁工地觀看國際大都市里的現(xiàn)代無人機群表演。而情竇初開的青年建設者們也難以在這月圓之時專程去感受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描寫的景致,去月下愛河里幽會,只能在夢幻中呢喃“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與心上人相會在銀河鵲橋。
身在“網(wǎng)紅打卡”的鬧市,不免心潮起伏。但為了橋梁建設,不得不遏制激動的心緒。在西南橋工的心里,他們相信,長江沿線的家鄉(xiāng)親人也一定能抬頭望見這輪明月,無論是月上山巔,還是月上柳梢頭,橋工一定都能感受到遠方親人傳遞給他們的深深祝福,他們的衷心也祝福一定能通過明月山明亮的月光,沐浴給每位“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中鐵橋梁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