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基礎教育正在經(jīng)歷數(shù)字化深度融合和變革,線上教學頻率不斷升高。但是很多物理教師開展線上教學缺乏足夠的理論指導,教學效果不理想。一些教師只是將線下教學經(jīng)驗直接搬到線上,沒有針對線上教學特點重新進行教學設計。課堂互動多是學業(yè)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參與,教師監(jiān)管比較困難,學業(yè)成績欠佳的學生漸漸被邊緣化,兩極分化嚴重。概念課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一種重要課型,對于諸如牛頓第一定律的物理規(guī)律在線教學,教師需要加強引導。學生不親身經(jīng)歷實驗設計、實驗探究過程,只觀看實驗視頻,實驗就會浮于表面。學生看似很順利得出結論,但一段時間后,其錯誤前概念會卷土重來。為高效開展初中物理牛頓第一定律的在線教學,讓學生經(jīng)歷實驗歸納和理想化推理兩個過程,探究規(guī)律,理解概念,筆者布設了實驗、書寫等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起思維沖突,針對學生錯誤前概念設計相應的在線實驗;指導學生利用任務單高效學習。筆者總結了初中物理概念課在線教學經(jīng)驗,供同行參考。
一、在線教學環(huán)境的布設
初中物理教師在線教學,對實驗、板書、監(jiān)管要有正確的認識,并理順它們的關系。
實驗對教學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物理規(guī)律需要用實驗驗證,物理方法也需要通過實驗滲透;其次物理實驗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講授物理實驗的網(wǎng)絡公開課或居家遠程輔導課,讓學生“看實驗”是遠遠不夠的,應讓學生全過程參與實驗。其實,學生居家也可以做好實驗。物理教學前輩朱正元先生說過“瓶瓶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這一教育思想同樣適用于居家在線教學。現(xiàn)在學生家中玩具非常豐富。教師讓學生用玩具做實驗,貼近學生生活,容易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前概念,便于建構知識。
板書對教學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傳統(tǒng)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一邊講授一邊書寫,隨著教師漂亮的板書,學生思維不斷進階。教師在線教學不能忽略板書,可以使用“可汗學院”翻轉課堂等平臺授課,讓學生看短視頻學習,跟隨屏幕上移動的“筆”觀看微課。教師設計好在線教學的板書內(nèi)容,做到結構層次清晰、畫面優(yōu)美,有助于學生形象記憶,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教師將電腦上連接一個數(shù)位板,給電腦裝上相應的驅動程序,就可以流暢地板書。
中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遠不及大學生,他們更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且年齡越小的學生自律性越差。傳統(tǒng)課堂環(huán)境下,教師能全程關注每個學生,及時根據(jù)學生狀態(tài)組織好課堂教學。但線上教學環(huán)境下,師生隔著冰冷的屏幕,學生居家學習干擾因素很多,易受影響。教師如何監(jiān)管在線課堂呢?筆者采用雙屏教學,用電視機作為電腦的拓展屏幕,通過視頻線連接電視機和電腦,調整電視機相應信號源,讓學生開啟攝像頭,這樣就可以一個屏幕用來觀察學生、一個屏幕用來教學。
筆者根據(jù)教學要求,結合學生居家實際情況,布設初中物理在線教學環(huán)境(如圖1)。
二、在線教學的設計
為有效開展牛頓第一定律的在線教學,筆者做了學情分析。相關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前有這樣的認識:運動的物體如果不繼續(xù)推,會慢慢停下來。這讓學生形成“運動的物體需要力來維持”的錯誤前概念。這里有兩個錯誤前概念:一是學生對力的認識比較膚淺,只認識到人推物體的動力是力,而沒有認識到?jīng)]有生命的地面、空氣等對物體的阻礙也是力;二是認為運動的物體,不推之后,還能繼續(xù)前進是因為物體還有“向前沖的力”,但“向前沖的力”越來越小,最終物體停下來[1]。形成這些前概念的重要原因是,物體運動受空氣、地面等阻礙,但學生沒有理解這些作用也是力。
筆者針對上述問題組織教學活動,設計針對性的實驗,從“運動的物體在撤掉推力后就慢慢停下來”這個引起學生錯誤前概念的情境出發(fā),讓學生選擇身邊的物體研究,從源頭上糾正學生錯誤的前概念。學生居家時,玩具小車、小球等隨手可得,他們對推著玩具玩耍的場景記憶猶新,也因此形成錯誤前概念。為了讓學生感受阻力作用,筆者讓學生準備毛巾和棉布參與實驗。
為引導學生高效開展居家探究實驗,筆者設計了“學習任務單”(見表1),讓學生課前做好準備工作。教師讓學生明確課前準備工作和課堂任務非常必要,這樣即使網(wǎng)絡出現(xiàn)故障,學生也能根據(jù)任務單繼續(xù)學習。再者,任務單也是學生學習的支架,相關任務也是課堂上學生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學生熟悉“學習任務單”有利于提前進入學習狀態(tài),避免兩極分化。教師讓學生按照任務單一步步操作,還可以防止不自覺的學生偷懶。
三、在線課堂教學
(一)研究撤掉推力后小車、小球、課本的運動情況
全體學生居家體驗[2](如圖2),筆者巡查學生實驗情況。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下從玩開始做實驗,以此激發(fā)學生興趣,喚醒學生前概念,開展針對性教學。
筆者讓學生居家體驗,暴露前概念。筆者出示兩個觀點,用在線教學平臺及時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贊同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即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需要力來維持,少部分學生贊同伽利略的觀點,即運動的物體不受力的作用也會繼續(xù)運動,停下來是因為受到阻力影響。為了精準施教,弄清學生的想法,筆者讓學生結合演示實驗進行辯論(如圖3)。第一個學生推課本,撤除推力,課本就停下來,他據(jù)此支持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第二個學生推小車,撤去力后,小車繼續(xù)運動,他據(jù)此支持伽利略的觀點;第三個學生認為書本停下來是受摩擦阻力所致。辯論焦點:物體停下后不受力還是受阻力作用?完全不受力的情況,實驗難以實現(xiàn),但實驗者可以讓運動物體受力越來越小,觀察運動情況。筆者引導學生選擇阻力小的小車,研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影響。
(二)探究阻力對小車運動狀態(tài)的影響
如何探究阻力對小車運動狀態(tài)的影響?筆者讓學生思考任務單上的問題,提出實驗方案,展示做法。一個學生邊介紹實驗方案邊演示實驗(如圖4),其他學生觀察并指出實驗需改進的地方,發(fā)現(xiàn)用手推很難使小車的初速度相同。筆者提示可以借用斜面,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這樣就能保證小車滑動的初速度相同。
學生居家完成實驗探究任務(如圖5),初步得出結論,即阻力越小,小車運動得越遠。運動過程太過短暫,不利于學生觀察、分析。筆者將實驗過程用智能手機錄制下來,用視頻處理軟件將其處理成頻閃照片(如圖6),用慢放的方式讓學生觀察小車在毛巾和棉布上的對比實驗情況,讓他們不僅看到實驗結果,而且有全面、深刻的體驗,關注運動時間、速度變化問題。
(三)理論推導
學生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初速度相同的小車,阻力越小,運動越遠。學生分析實驗頻閃對比照片還發(fā)現(xiàn),初速度相同的小車,阻力越小,小車運動時間越長,速度減小得越慢。在筆者引導下,學生推理得出結論,即運動的小車不受阻力,運動距離將無限長,運動時間無限久,速度不會減小,這是理想化的實驗。伽利略首次應用該方法,得出運動的物體不受外力將一直運動下去的結論。
笛卡爾提出,如果沒有其他原因,運動的物體將繼續(xù)以同一速度沿著一條直線運動,靜止的物體將繼續(xù)靜止。牛頓在總結前人成果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牛頓第一定律。筆者讓學生陳述該定律的適用對象和適用條件及結論,然后指出該定律的意義,用課件呈現(xiàn)中國空間站上宇航員拋冰墩墩的實驗進行驗證。
(四)反思亞里士多德錯在哪里
不少學生過一段時間后,其錯誤前概念又“卷土重來”,影響學生的認知,又錯誤地認為運動的物體需要力來維持。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沒有糾正錯誤的前概念,沒有形成新的認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讓學生推書本等物體(如圖7),問他們撤掉推力之后,書本為什么停下來。原先贊同亞里士多德觀點的學生發(fā)現(xiàn),書本停下來不是因為沒有推力,而是書本受到摩擦阻力影響所致,且阻力很大。學生分析頻閃對比實驗照片,推理得出結論——阻力越大,小車運動距離越短,運動時間越短,且書本與桌子間的摩擦不是滾動摩擦,而是滑動摩擦,所以摩擦力更大,運動時間更短,以至于沒看清減速就停了。筆者做了演示實驗,第一次推書本,第二次在書本下墊幾支鉛筆,再推書本。學生發(fā)現(xiàn),阻力越大,書本停得越快,進一步認識到運動的物體停下來的真正原因是受力,力是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原因。
四、總結
(一)初中物理教師開展在線教學要重視環(huán)境布設
教師端配置雙屏教學設備,有利于構建良好的虛擬課堂教學環(huán)境。教師上課在課桌上預留一定的實驗空間,裝好外置移動攝像頭,指導學生居家利用瓶瓶罐罐做實驗。學生在課桌上也要有一定的實驗空間,提前放好物品,便于參與實驗,演示實驗。教師可以用數(shù)位板進行板書,引導學生思維進階。
(二)初中物理教師開展在線教學要優(yōu)化教學設計
教師不能將學校課堂教學直接搬到線上,要發(fā)揮網(wǎng)絡教學優(yōu)勢,想辦法彌補網(wǎng)絡教學不足。物理教師要分析學生錯誤前概念的形成原因,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物品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引發(fā)學生思維沖突,糾正其錯誤前概念,建立正確的認知。對于復雜的不易在電腦前完成的實驗,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體驗或課后拓展延伸,以視頻圖片等形式提交成果。
(三)初中物理教師開展在線教學要用好學習任務單
課前教師將學習任務單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準備需要的物品,學習微課。學生熟悉任務單能大致了解要求和任務。有了任務單的指引,即便網(wǎng)課出現(xiàn)中斷,學生仍然可以繼續(xù)學習。任務單上面的具體任務需要師生課堂互動完成。任務單記錄了學生課堂學習軌跡,是教師和家長獲得學生課堂學習狀態(tài)的直接資料。教師讓學生填寫學習任務單是保證網(wǎng)課教學紀律的有效辦法。
注:本文系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四期重點自籌課題“智慧學習視域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編號:2021JY14-ZB4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劉炳昇.基于轉變學生錯誤前概念的課堂教學設計[J].物理之友,2014(5):9-13.
[2] 唐建華.在線教學環(huán)境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思考[J].物理教師,2020(9):43-45.
(作者系江蘇省蘇州陽山實驗中學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祝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