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榮
摘 要:利用西南部冬季資源進行馬鈴薯示范的4個品種,其中希森六號產量2399.75千克/畝,較對照費烏瑞它增產11.68%;對照費烏瑞它較興佳2號、蓉紫芋5號增產19.2%和17.03%。
關鍵詞:馬鈴薯;高產栽培;效益分析
馬鈴薯又名洋芋、土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因其營養(yǎng)豐富,被譽為“地下蘋果”或人類的“第二面包”。
發(fā)展西南部地區(qū)冬馬鈴薯生產可以充分利用冬季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緩解糧蔬供應壓力,提高城鄉(xiāng)人民生活水平,同時因為巧妙利用了地膜覆蓋栽培,不僅可以提早下種,提早成熟收獲,搶住大春季節(jié)栽插水稻和播種春玉米,實現(xiàn)一季早帶多季早、多季多熟增產增收,而且能提早上市,銷售價格高,種植效益得到顯著提高。2019年,我鎮(zhèn)在青海寺村開展冬洋芋示范栽培技術日漸成熟,獲得了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 馬鈴薯示范種植效果好
1.1 示范地點
本試驗在四川樂至縣童家鎮(zhèn)青海寺村3社李平種植地開展,試驗地種植面積1畝。該地塊交通方便,表層深厚,結構疏松,排水通氣良好,富含有機質,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砂質壤土。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3個處理,A1:興佳2號;A2:蓉紫芋5號;A3:希森六號;A4:費烏瑞它。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不設重復。每小區(qū)3行,小區(qū)長30米,小區(qū)面積72平方米。開箱方式80厘米,雙行單株,行距25厘米,株距15厘米,溝深10厘米。小區(qū)間不留走道。單個小區(qū)24平方米,每畝8333株。溝內施化肥及地下害蟲藥劑(每畝用高硫酸鉀復合肥15-15-15,125~150千克;地下害蟲藥劑:5%毒死蜱·辛硫磷顆粒1千克),病蟲害防治根據(jù)發(fā)生情況適時防治。
1.3 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試驗地生產結果實測,A3的理論產值最高,為2399.75千克/畝。A4的產量為2148.81千克/畝。A2的產量為1782.87千克/畝。A1的產量為1736.01千克/畝。當時市場馬鈴薯的平均價值為3~4元/千克。紫色馬鈴薯為10~12元/千克,每畝產值可達到1.78萬元,其它品種的每畝產值在0.72萬元以上。
綜上所述,A2雖然產量高,但市場認可度低,希森6號和費烏瑞它適合童家本地進行大面積推廣。
2 栽培管理
2.1 種植模式
“芋、玉、豆”套作模式。2米開廂,1米寬種洋芋,1米寬種雙行玉米,洋芋收獲后,在6月上旬播種大豆。
洋芋施行雙行單株,小行距25厘米,株距15厘米,每畝密度為4400株,每畝使用脫毒種薯120千克。開溝施肥,溝深10厘米,每畝施用高硫酸鉀復合肥(15-15-15)60千克,撒施于溝中。
2.2 地塊選擇
注意種植地的選擇,忌上年或上季種植茄科植物,如番茄、茄子、洋芋、辣椒的土塊連續(xù)種植洋芋,否則洋芋的病害嚴重,會導致嚴重減產。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一二臺旱地,良好的地力條件能夠充分發(fā)揮出品種的增產潛力,從而實現(xiàn)優(yōu)質高產高效。
2.3 播前準備
選擇優(yōu)質高產抗病的脫毒早中熟品種希森6號和費烏瑞它等。每畝備種薯100~250千克,優(yōu)質腐熟干糞750千克,馬鈴薯專用復合肥60~120千克,乙草胺和0.008毫米寬1米(蓋雙壟)的白色地膜2千克,以及混合粉劑。
2.4 適期播種
在11月下旬至12月20日前播種為宜。按以下順序操作:
第一步:開溝施肥,溝深10厘米,每畝施入高硫酸鉀復合肥(15-15-15)60~120千克,撒施于定植溝中。
第二步:種薯切塊和藥劑拌種。如種薯為20~30克小薯以整薯播種,大的薯種要切塊,一般切成20~30克為宜,每一切塊上至少有1~2個芽眼并且切口距芽眼1厘米以上。2千克70%甲基托布津加2千克2%春雷霉素與50千克滑石粉混勻拌種,干拌,待薯種傷口干燥后播種,以防止種薯發(fā)生腐爛和蟲害。
第三步:播種和起壟。播種時在溝兩側成“丁”字型擺放薯塊,雙行單株,小行距25厘米,株距15厘米,使薯塊與化肥隔離開。在洋芋種植帶按高20厘米作壟,作壟要做到高、松、細、平。
第四步:地膜覆蓋。起壟播種后,用99%乙草胺15毫升對水15千克噴施壟面,在土壤濕潤的情況下馬上用厚0.008毫米,寬2米(蓋雙壟)的白色地膜覆蓋定植地。
2.5 田間管理
2.5.1 適時引苗出膜
當溫度降到-1~2℃時,地上部莖易受凍害,-4℃時植株死亡,塊莖也易受害。如果當氣溫低于2℃,引苗出膜,洋芋幼苗受霜凍死苗,重新長出新苗,將影響洋芋的產量和種植效益??稍?月10日左右,用小樹枝在洋芋苗上攪洞引苗出膜為宜。
2.5.2 中耕除草和培土
當幼苗出土5~10厘米時,結合除草進行第1次中耕,深度10厘米為宜,并及時中耕除草培土。
2.5.3 病蟲害防控
在種植后期可根據(jù)實際觀察馬鈴薯,發(fā)生病蟲害及時進行防治。在馬鈴薯幼苗生長到高達15~20厘米時可以使用增威贏綠15~20毫升/畝+殺蟲劑+磷酸二氫鉀100克對入20千克水進行第一次疫病防治,間隔10~15天噴施1次,需噴施3次以上。使用10%吡蟲啉10克對水15~20千克噴霧防治蚜蟲。
參考文獻
[1] 段慧,王素華,楊丹,等.馬鈴薯新品種篩選試驗初報[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7(9).
[2] 劉芳,朱付勇,向君民,等.慈利縣“中稻+冬季馬鈴薯”種植模式關鍵技術與示范[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8(9).
[3] 梁希森,梁召坤,黃兆文.馬鈴薯高產高效綜合集成栽培技術與自動機械化技術[J].農業(yè)工程技術,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