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慈禧在珍妃賣官事發(fā)后大怒不已,指責她壞了祖宗家法。可珍妃卻頂撞道:“祖宗家法要不是早被人壞了,我哪敢做這事?還不都是太后教的?!边@里有兩層意思:你說我干預朝政,你不還垂簾聽政嗎?你說我賣官鬻爵,你也不干凈!
1927年3月18日,《世界日報》發(fā)表一則名為《故宮掘金記》的獵奇報道。報道口述者自稱是珍妃的貼身宮女劉郭氏,她聲稱將珍妃賣官所得的五十根金條悉數(shù)埋在景仁宮屋角下。她之所以披露此事,是希望得到三根金條貼補家用。
無獨有偶,1928年5月25日,《世界日報》刊發(fā)簡訊,題為《珍妃受刑杖黃某珍藏;將送交歷史博物館保存》。報道稱,珍妃不但賣官,還被慈禧杖責。而打珍妃屁股的那根宮杖已成為歷史文物,被藏家捐獻給故宮博物院。
恃寵而驕
光緒皇帝大婚時,盡管慈禧欽定侄女隆?;屎鬄檎龑m,但她更喜歡珍妃。從光緒后妃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珍妃在顏值上碾壓了皇后和瑾妃,再加上她擅長詩詞歌賦和琴棋書畫,人又活潑會說話,慈禧十分喜愛。
慈禧不但請名師教珍妃練字,還親授雙手寫字技法。在一段時期內(nèi),慈禧御賜群臣的龍、虎、福、壽等字,有不少皆由珍妃代筆。
據(jù)由宮中回到珍妃娘家養(yǎng)老的白姓宮女回憶,宮中禮節(jié)復雜,請安磕頭時,頭飾和耳墜不能不擺,也不能亂擺;頭磕得不能太偏,又不能不偏。這個尺度隆?;屎罂偸钦莆詹缓茫溴斆髁胬?,一學就會。在慈禧許可下,珍妃常代替皇后參加宮中一些儀式。由此可見慈禧對珍妃最初的寵愛。所以珍妃和光緒感情好,慈禧也樂見其成。
可珍妃卻開始恃寵而驕,花錢不加節(jié)制,追求奢侈的生活。珍妃向光緒索要珍珠衫(一說是截留了原本給慈禧的貢品),令慈禧感到不悅。為了固寵,珍妃對宮中太監(jiān)多有賞賜,出手十分大方??砂凑涨逯疲屎竺磕昀y不過千兩,遞減至珍妃的等級,也就只有三百兩。雪上加霜的是,這些例銀只是紙面制度。清末民生凋敝,賦稅驟減,宮里裁減后宮用度,例銀越發(fā)越少。珍妃的堂兄志銳遂建議賣官換銀子。
賣官鬻爵
一國之君傾心于己,珍妃自以為無往不勝。于是,一條賣官的龐大“交易網(wǎng)絡”現(xiàn)身紫禁城后宮。
晚清監(jiān)察御史胡思敬在清宮掌故集《國聞備乘》中,記載了珍妃賣官鬻爵的大案。歷代后宮信史,很少見到如此分工“到位”的賣官貪腐流水線:由志銳主謀選擇目標、拉攏“客戶”,串通奏事處太監(jiān)打聽官缺,再同內(nèi)外官員溝通傳達、開價收錢……至于珍妃,只要負責給光緒吹枕頭風就行了。
那么,從珍妃那里買官要花多少錢?她賣的又是些什么官?
當時有一個土豪叫魯伯陽,此人沒有從政經(jīng)歷,但有錢想買個官過把癮。他給了珍妃四萬兩黃金,買了上海道臺的職位。
上海是中國最早被西方列強打開的通商口岸之一,上海道臺兼管上海海關(guān),又被稱為上海海關(guān)道。這個職位不但涉及商務,更牽扯與列強的外交事宜,沒有閱歷、聲望及才干的官員,根本坐不住這把太師椅。
珍妃為了四萬兩黃金,將魯伯陽推薦給了光緒。光緒要軍機處去查魯伯陽的個人資料,可翻遍了所有檔案都找不到他的履歷。盡管心里有疑問,但出于對珍妃的信任,光緒仍然滿足了珍妃的請求。但魯伯陽到任不到一個月,就被其他官員彈劾罷免。
終究紙包不住火,慈禧太后知道了珍妃賣官的事。后宮不得干預朝政是眾所周知的,珍妃參與賣官顯然違背了祖制。慈禧勒令光緒必須追究責任,她也親自拷問珍妃,調(diào)查詳情。
不查不要緊,一查才發(fā)現(xiàn)珍妃所居的景仁宮里有一個密室,在里面搜出一本筆記,記載了某年某月收了誰多少錢、賣了誰什么官。珍妃的賣官網(wǎng)絡不但遍布景仁宮、光緒御前、奏事處,甚至連太后宮里的掌案太監(jiān)都被發(fā)現(xiàn)大有干系。最終,這些人均被立斃杖下,前后打死的太監(jiān)有六十余人。
珍妃也被施以杖刑,還連累她的姐姐瑾妃一同降級為嬪。此后,珍妃更是被幽禁起來,禁止同光緒見面。
賣官之風盛行
以慈禧的脾氣,打珍妃一頓關(guān)起來,其實已經(jīng)是法外開恩?!秶剛涑恕分赋稣溴且颉把哉Z得禍”。據(jù)說慈禧在珍妃賣官事發(fā)后大怒不已,指責她壞了祖宗家法。可珍妃卻頂撞道:“祖宗家法要不是早被人壞了,我哪敢做這事?還不都是太后教的?!边@里有兩層意思:你說我干預朝政,你不還垂簾聽政嗎?你說我賣官鬻爵,你也不干凈!
庚子國難,慈禧西逃前怕珍妃留下生事端,便命人將她推入井中,對外宣稱守身明志,以死殉國。
慈禧料想八國聯(lián)軍進京,她的私人積蓄恐怕早被一搶而空,便也干起賣官鬻爵的勾當,一路上竭力搜刮。只不過慈禧比珍妃“聰明”,沒有明目張膽地賣肥缺之職。她賣的官大多是些虛職,比如沒油水地區(qū)的監(jiān)督;南京、蘇杭的織造(此時織造已不如康乾時期);省級三品以上大員;學政主考等。這些職務在漢族大員眼里算不上什么,但旗人和不懂行的土豪稀罕,也算弄個頂戴花翎給祖上爭光。
其實清朝一直有賣官的傳統(tǒng)。清朝賣官是“國營買賣”,官方稱為“捐班制度”。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中,對“捐班”做了解釋:清朝經(jīng)科舉考試做官的,稱為“科班出身”;給國家捐銀子換取官職的官員(其實就是買),稱為“捐班出身”。
前者是眾人艷羨的人上人,后者則總讓人瞧不起,可還是有很多人爭先恐后地想買官。市場有這個需求,朝廷也樂得多一筆收入。
最開始,捐班大體還局限于中下層官員,可沒過多久,除一二品大員這種皇帝眼皮下的職位,只要出得起錢,就能當個官光宗耀祖??滴醭加诔升堅鴮滴跽f:“天下官都賣完了,沒有一個不用錢買的巡撫、布政?!笨梢娗宄?,賣官之風就已成弊。而慈禧也不過是繼承了這個王朝家族腐敗的傳統(tǒng)而已。
《宮女談往錄》是由慈禧貼身宮女何榮兒口述的一部史料。她出宮后,一直同遵從慈禧命令、將珍妃推入井中的太監(jiān)崔玉貴保持交往。崔玉貴說,珍妃不是美玉,也弄過權(quán),也賣過爵。她面對慈禧的淫威,堅持說“太后要逃可以,但皇帝必須留下坐鎮(zhèn)京師”,嗆得慈禧說不出話,也掐斷了自己的最后生路。
(澎湃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