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與前妻生育有一子徐甲,一女徐乙。離婚后,他與張某登記結婚,婚后生育有一女徐丙。老徐與張某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共同擁有3宗房產,并持有某公司的100%股權。2016年6月26日,在律師周某、劉某的見證下,劉某為被繼承人老徐代書遺囑一份,遺囑中寫明老徐之前已對徐甲、徐乙創(chuàng)業(yè)進行扶持,其名下所有財產在其去世后均由徐丙繼承。2018年9月,老徐去世。之后,徐甲、徐乙因不服遺產分配與徐丙發(fā)生爭執(zhí),起訴至法院。
那么,父母的遺產是不是想分給誰就分給誰?沒分到遺產的子女有權爭奪遺產嗎?
法院經審理認為,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數(shù)人繼承,代書遺囑應當有2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注明年、月、日,并由代書人、其他見證人和立遺囑人簽名。本案中,徐丙提供的遺囑符合代書遺囑的形式要件,結合老徐立遺囑時的身體狀況及見證人的職業(yè)情況,此遺囑系立遺囑人老徐的真實意思表示,是合法、有效的遺囑,雙方應遵從立遺囑人的意愿繼承遺產。最終,法院判令老徐遺產中屬于其所有的部分由徐丙繼承。
我國實行遺囑繼承優(yōu)先原則。也就是說,對公民個人遺產的繼承,如果財產所有權人生前立有遺囑,只要該遺囑是合法有效的,就必須按遺囑繼承,而不能按法定繼承。被繼承人可以指定法定繼承人中的一人或數(shù)人繼承其遺產,多分或者少分,都是被繼承人的個人意愿。
(中國普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