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義
摘 要:讀寫結合是新時期背景下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教學理念,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文章圍繞讀寫結合,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在深入分析其在作文教學中應用方式的基礎上,從閱讀材料題材的角度探討了讀寫結合的不同滲透策略,以通過讀寫結合在作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提高初中生的寫作能力,實現(xiàn)初中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讀寫結合;初中作文教學;滲透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3-009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3.032
讀寫結合就是打通閱讀與寫作之間的壁壘,將二者在教學中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從而實現(xiàn)更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觀念是從宏觀層面著眼,通過挖掘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的關聯(lián)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
一、實現(xiàn)輕松閱讀
初中生對寫作教學充滿排斥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任務型傾向過于明顯。如果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課堂任務性依然很明顯,就不能實現(xiàn)良好的寫作教學效果?;谶@種認識,教師必須實現(xiàn)輕松閱讀,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實現(xiàn)“要我寫”向“我要寫”“我想寫”轉變,通過提高學生在寫作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發(fā)揮閱讀對提高寫作教學質量的積極意義。
(一)進行題目設計
作文題目過于陳舊、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是當前影響寫作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制約讀寫結合教學方式在寫作教學中應用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因而將讀寫結合滲透在寫作教學中的第一步就是要設計出能夠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作文題目??v觀當前初中寫作教學的情況,主要有命題作文與材料作文兩種,一種是由教師制定題目,另一種是要學生根據(jù)對材料的理解來自擬題目。進行題目設計并不是單一的針對命題作文而言的,事實上,題目設計是一種廣義上的概念,也包括作文材料的設計,因而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要精心對作文題目進行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材中的選文作為初中生的主要閱讀材料,是進行讀寫結合的最佳載體,因而要想將讀寫結合滲透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科學利用教材中的選文,將其作為閱讀材料,作為實現(xiàn)寫作教學的基礎。例如,七年級下冊中的《老王》就是一種以刻畫人物為主要內容的文本,通過多種人物描寫方式,將與老王有關的幾件事串聯(lián)在一起,刻畫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帶領學生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這篇文章為材料,寫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與老王類似的人物,發(fā)揮閱讀對寫作的指導作用。
(二)優(yōu)化評改機制
作文評改是寫作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評改作文的過程中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寫作上的問題,進而實現(xiàn)針對性教學,但是這種以教師為單一主體的作文評改機制也存在不少缺陷,限制了讀寫結合在寫作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效果。因而教師要對當前的評改機制進行優(yōu)化,使其更加符合讀寫結合的要求。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合作互評。一些教師對讀寫結合教學方式的理解不夠深入,因此在選擇閱讀材料的時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少教師將閱讀材料的選擇范圍局限在語文教材上,忽視了學生作文也是一種重要的閱讀資源。因此,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滲透讀寫結合時,教師可以借助合作互評的方式來讓學生閱讀其他學生的作文,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與不足之處,以給學生自己的寫作提供比較具體的指導。其次,教師要進行激勵點評。初中生的自尊心都比較強,又正好處于比較叛逆的時期,需要教師多多鼓勵,這也是促進讀寫結合在寫作教學中滲透的一個重要方式。教師在進行作文評改的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與進步,通過激勵性的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為讀寫結合在寫作教學中優(yōu)勢的發(fā)揮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進行分析閱讀
讀寫結合對寫作教學積極意義的發(fā)揮建立在對閱讀材料的深入理解上,如果在閱讀的過程中只是淺嘗輒止,那么閱讀對寫作的促進作用也就無從發(fā)揮。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閱讀,增進學生對閱讀材料的體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作文素材,掌握寫作技巧。
(一)積累文章體裁
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已經(jīng)涉及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等體裁。體裁作為文章寫作的一個原則與指導,對寫作具有基礎性意義,因而教師要重視文章體裁的積累。綜合分析語文課程標準以及近幾年的考情,議論文與記敘文是寫作的主要體裁,教師可以將教學重點放在這兩種體裁上,增加學生對這兩種體裁的認識,方便學生下筆寫作。例如,在學習議論文的時候,教師就要先向學生講述論點、論據(jù)、論證方式等與議論文有關的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再帶領學生學習文章中是如何通過一系列論據(jù)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的,讓學生緊緊抓住議論文的文體特點,為今后的議論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積累寫作題材
語文教材的編寫都是以主題為中心進行的,每個單元中的課文都有一個相似的主題,這些主題也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經(jīng)常會面臨的主題,因而寫作題材也是在閱讀過程中需要積累的一個要素。例如,七年級下冊中的第一單元中就包含了對鄧稼先、聞一多、魯迅以及孫權的懷念,對這些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不朽精神進行了深入勾畫。教師可以將“人物精神刻畫”“懷念”等作為本單元的寫作主題,讓學生在該單元文章的影響下產(chǎn)生深刻的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對寫作題材的積累。
(三)學習謀篇布局
結構混亂、不知所云是當今初中生在寫作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問題,而文章的結構作為文章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寫作質量與寫作能力,因而在進行讀寫結合的過程中,學生也要對閱讀材料的謀篇布局進行學習,觀察這些文章是如何來進行寫作的。例如,教師在講授一篇文章的時候,要帶領學生對文章的結構進行分析,一方面,要從宏觀的層面上把握作者的布局,如總分、還是分總;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對文章劃分部分,歸納段意,在分析文章部分與段意的過程中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避免今后在寫作過程中再次出現(xiàn)想到哪里寫到哪里的問題,使文章的結構與脈絡更加清晰。
(四)學習文章語言
語言之于文章,就如同衣服之于人,直接影響了別人的觀感與第一印象。尤其是對于人文性非常強的語文學科來說,語言美十分重要。通過對初中生習作的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初中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語言問題,要么一味堆砌華麗辭藻,要么平鋪直敘如流水賬,因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的語言來進行學習,從表達技巧以及語言材料兩個方面來發(fā)揮閱讀教學對寫作教學的積極意義。首先,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重視表達方式的講解與學習,讓學生充分認識議論、抒情、說明等表達方式的應用,在寫作過程中能夠做到合理地選擇與應用。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積累文章中的語言材料。一方面,要積累文章中具有的寫作素材,為今后的寫作提供豐富的例證材料;另一方面,要積累文章中的一些好詞好句,讓學生在今后寫作的過程中能夠合理使用一些優(yōu)美的辭藻,做到優(yōu)美但不鋪張、質樸但不枯燥,實現(xiàn)寫作水平的提高。
三、多樣化利用閱讀材料
讀寫結合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絕不能僅僅依靠一種形式,而是要基于閱讀材料來對其進行多角度、多樣化的應用,充分發(fā)揮閱讀材料對寫作的積極作用。
(一)仿寫
仿寫是開始進行寫作的第一步,也是讀寫結合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最為基礎的應用。發(fā)揮仿寫對作文教學的積極意義必須建立在正確認識仿寫的基礎之上。仿寫雖然是一種模仿,但是也要重視模仿過程中的靈活性,要讓閱讀材料成為提供寫作靈感的活水,而不是讓其成為桎梏思維的模具,因而教師在讓學生進行仿寫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從語言、文體、結構、寫作方法等角度對文章進行仿寫,根據(jù)文章的亮點合理確定仿寫的方向,做到對文章精髓的模仿。例如,當閱讀材料是《背影》《回憶我的母親》時,教師就可以將“親情”主題作為仿寫點,讓學生記錄自己與父親、母親之間的事情;當閱讀材料是《藤野先生》《列夫托爾斯泰》等時,教師就可以將人物傳記作為仿寫點,讓學生學習人物事跡的記錄方法等。
(二)改寫
改寫是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結合的另一個重要媒介,相較于仿寫,其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因而也是將讀寫結合滲透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方式。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續(xù)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作者都進行了留白藝術,特意不給讀者交代故事結局,這種類型的文章就可以成為續(xù)寫的材料,讓學生在對文章內容、人物性格等進行綜合理解的基礎之上,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來對文章的結局進行一個既充滿想象又合乎故事邏輯的續(xù)寫。例如,《范進中舉》這篇文章的結局就停留在了范進終于中舉后發(fā)瘋這里,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范進在中舉之前被瞧不起,受盡了白眼,現(xiàn)在終于中舉了,但是瘋掉還能做官嗎?之后又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讓學生根據(jù)前文中對當時社會環(huán)境以及人物的描寫來發(fā)散思維,思考范進今后的生活境遇,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寫作。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擴寫。擴寫與續(xù)寫不同,續(xù)寫主要是針對文章結局來進行的,而擴寫則可以針對文章中的任何一個情節(jié)。有些時候作者出于留白、設懸、詳略等方面的考慮,會在寫作的過程中略寫一些情節(jié),這些略寫的情節(jié)就可以成為引導學生進行擴寫的依托。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改寫。改寫就是改變文章原有的故事結局、寫作方式的過程,也可以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發(fā)揮閱讀教學的積極作用,還可以實現(xiàn)對學生寫作能力的鍛煉。因而教師可以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選擇一篇文章引導學生進行改寫,通過敘述視角、結局等的轉換改變文章的原有結構、內容,在二次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科學確定讀寫結合方式
讀寫結合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師要在對閱讀材料全面認識的基礎上,基于一定的作文教學目標,以閱讀材料體裁為標準選擇不同的讀寫結合方式。
(一)實用文章教學
實用文章教學就是除古詩詞教學之外的記敘文教學、說明文教學以及議論文教學,教師在進行實用文章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jù)文章體裁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讀寫結合策略。首先,在記敘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敘事、人物刻畫以及景物描寫進行仿寫。記敘文主要有三種類型,分別以記事、記人以及寫景為主要內容,這三種類型在寫作中都會經(jīng)常遇到,因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仿寫。如《爸爸的花兒落了》就是記錄了作者與爸爸之間的幾件事情,但是這幾件事情是穿插在文章中間,以插敘的形式出現(xiàn)的,這種記事順序可以為學生的寫作提供具體的指導。其次,在說明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說明順序、說明語言、說明方式等進行學習。說明文不是初中寫作的體裁,但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一種共識,盡管說明文在考試中不常出現(xiàn),但是對實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仍然具有重要意義,需要引入作文教學中,借助一定的說明材料來完成對說明文的學習。最后,在議論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語言以及應用方式兩個角度來進行仿寫。議論文是初中寫作中最常接觸的一種寫作類型,因而教師要予以充分的重視,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在論證觀點過程中使用的簡潔凝練的語言,敘述、描寫與議論的有機結合,在依托閱讀材料進行仿寫的過程中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提高。
(二)古詩詞教學
古詩詞教學是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被忽視的重要閱讀資源,其中所蘊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于提高學生寫作文化底蘊與內涵具有不可取代的突出作用,因此在將讀寫結合觀念滲透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將古詩詞教學作為閱讀與寫作的一個結合點。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應用古詩詞中的意象。古詩詞作為一種內涵豐富、意味深遠的文學形式,具有豐富的意象,每種意象在歷史長河中都被賦予了一定的代表意義,不僅是古人表達情感的媒介,也是當今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精練的語言。古詩詞大多是五言與七言,在簡短的篇幅中蘊含著作者深沉的情感,對于解決當今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單純湊字數(shù)、情感表達不到位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五、結語
讀寫結合作為一種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出現(xiàn)的科學教學方式,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但是,其意義的發(fā)揮必須基于正確的應用方式。因而,在讀寫結合應用時間不長、缺乏豐富優(yōu)秀經(jīng)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教師必須立足教學實際,不斷探索讀寫結合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方式,不斷強化讀寫結合在作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佳.讀寫結合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作文成功之路,2022(13).
[2] 張薇.基于讀寫結合理論的初中作文教學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22(13).
[3] 張亞紅.基于讀寫結合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J].知識窗(教師版),2022(2).
[4] 岳文燕,楊瑋瑋.讀寫結合優(yōu)化初中作文教學[J].中國教師,2021(S1).
[5] 賈長征.讀寫結合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新作文,2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