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志堅
對于“爆炸”這個詞大家并不陌生,平時我們所說的爆炸,一般是指在極短時間內,釋放出大量能量,產生高溫,放出大量氣體,在周圍介質中造成高壓的化學反應或狀態(tài)變化。像雷管、炸藥、原子彈等在一定條件下就會發(fā)生爆炸。
會爆炸的這類物品似乎只是戰(zhàn)場的專屬,在和平年代的生活中,幾乎難得一見。其實不然,日常生活中雖然不會出現(xiàn)原子彈,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東西稍不注意就會發(fā)生爆炸。
氣球是小孩們最喜歡的玩具之一,但氣球有時候也是非常危險的物品。當一些用氫氣充氣的氣球遇到火時,會爆炸或燃燒,危害很大。此外,平時我們吹入空氣的氣球在遇到橙子后,也會發(fā)生爆炸,十分危險。
那問題來了,橙子為什么會引起氣球爆炸呢?這是因為橙子皮中含有豐富的芳香烴類化合物,用手擠一下它就會噴出。芳香烴類化合物對橡膠做的氣球溶解性很強,所以當吹鼓的氣球遇到橙子皮擠出的液體時,容易破裂。在破裂的瞬間,周圍介質中造成高壓,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所以氣球發(fā)生爆炸。其造成的傷害可小可大,稍有不慎就會傷害到人的身體。
除了橙子以外,同類型的水果橘子、檸檬等,也會引起氣球的爆炸,所以氣球就是潛伏在人們身邊的易爆物。因此,在吃柑橘類水果時,一定要讓小孩遠離氣球,在吃完這類水果后,一定要將手洗干凈后才可玩氣球。
又比如沒開口的炒制堅果也很容易爆炸。像板栗,如果沒開口炒制時,當其內部的水受熱后會變成水蒸氣,而它的體積也會很快膨脹。但板栗殼硬而不易伸展,所以它一遇到擠壓就很容易爆炸。因此,在炒板栗之前,有經驗的人們會在每顆栗子上劃一道口。
生活中使用微波爐,須特別注意,很多食物不能直接放入其中加熱。未破殼的生雞蛋直接放入微波爐加熱,很容易引起爆炸事故。其他含有水分且密封保存的食物,都不能直接放入微波爐加熱。像密封包裝的牛奶、真空包裝的肉類食品等,如需加熱,都須先拆開包裝,采用微波爐適用的盛器盛放,再入微波爐加熱。
生活中的面粉本身不會爆炸,但面粉顆粒在空氣中達到一定濃度時,如果遇到明火就會發(fā)生爆炸,而且威力非常強大。所謂的面粉爆炸,其實是粉塵爆炸,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9.7g面粉時,只要遇到哪怕一絲火源,就會形成劇烈的爆炸。粉塵之所以會成為“炸藥”,是因為粉塵具有較大的表面積,與塊狀物質相比,粉塵化學活動性強,接觸空氣面積大,吸附氧分子多,氧化放熱過程快。
不僅是面粉,凡是易燃燒的粉塵如可可、軟木、木材、輕橡膠、皮革、塑料,如果這些粉塵在空氣中達到一定的濃度時,只要一遇到明火就會爆炸。
面粉和糖的組成中都含有碳、氫等元素,它們都是可以發(fā)生燃燒的物質,但它們產生爆炸的重要條件是粉塵的顆粒特別細。
總的來說,當可燃氣體、可燃液體的蒸氣(或可燃粉塵)與空氣混合并達到一定濃度時,遇到火源就會發(fā)生爆炸。在日常生活中,這類潛在爆炸物往往又是我們生活、工作中經常需要用到的,所以在使用時,要操作規(guī)范。
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有安全意識,謹防生活中的這些爆炸發(fā)生!
溫馨提示:以下實驗請在成人陪伴下進行操作
準備一把充滿電的滅蚊拍和一把螺絲刀。把螺絲刀頭部放在金屬層的任何一個格子里,讓其同時接觸到兩個金屬網層,模擬蚊子飛入滅蚊拍的情形。緊接著按下電源開關,便可看到與螺絲刀接觸處產生火花,伴隨啪啪的聲音。
準備一支去掉針頭的注射器和一張紙巾。把注射器推柄拉出,把紙巾撕成合適的小紙條,蘸點水,捏成小紙團塞入注射器針口處。再慢慢推注射器推柄,壓縮注射器內的氣體,直到把塞入的小紙團瞬間擠出,并伴隨啪的一聲響。
準備兩個氣球、一個臍橙、固定氣球的塑料管。把氣球吹鼓,并固定好。剝臍橙,只留皮備用。用手擠壓剝下的臍橙皮,擠出的芳香烴化合物噴到氣球表面,待幾秒氣球便會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