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云
秋色撩人
一品黃山,天高云淡
我玩攝影的年頭也不算少了,走過很多地方,看過很多風景,記錄了很多震撼人心的時刻。身邊總有朋友問我,這么多年走了那么多地方,拍了那么多唯美的風光片,是不是很辛苦?是如何做到的?
像這樣的問題,很難用簡單的是或者不是來回答。拍片的過程,用一句爛俗的話說就是——痛并快樂著。現(xiàn)在我就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最近的一些拍攝經(jīng)歷。
說起自己第一次知道黃山這個詞,還是小時候家里的那臺“黃山”牌電視機,還有那個深入人心的迎客松圖案。
我第一次去黃山是在2019年的五一勞動節(jié)期間,當時黃山上人山人海,我只能被動隨著人潮的方向一直走。這對于喜歡攝影的我來說異常煎熬,看著光線慢慢出現(xiàn),消失。正所謂有遺憾才有繼續(xù)前往的動力,它的千變?nèi)f化讓我心向往之,但是也恰恰如此,讓我有了繼續(xù)前往的動力。
參考了很多前輩與當代攝影師們拍攝的黃山作品,我一次又一次前往黃山,從2020年開始,短短兩年我就去了六次,但是要說黃山最美的時節(jié),我覺得還是冬雪過后,冬雪可謂是黃山一絕。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雪后的黃山可以滿足我的一切幻想。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冰霜,一種極致的純凈躍然眼前。
在冬天拍攝黃山對人來說是一場身體與意志力的考驗。想要拍攝到有霧凇的畫面通常要在冬季氣溫最低的時候前往,呼嘯而來的北風像刀片一樣“削”在臉上,如若是沒有較為舒適的戶外裝備,爬山的過程是非常難受的事情。但因為熱愛,每每在這個時節(jié),都能碰上許多同路人。
對于我來說,我比較喜歡西方風光攝影的表達風格,所以我的黃山作品多是以不同的視角來表達差異,運用構(gòu)圖來修飾畫面。尤其是黃山那些怪松,是非常適合拿來做框架構(gòu)圖的元素。我的幾次拍攝都是圍繞這幾棵松樹來做文章,同時利用好前景的松樹,可以弱化云海在照片中的比重,甚至可以不需要云海。
除了我擅長的西方的表達,我也會利用黑白和留白的方式,偏向于中國的寫意。
木梨硔,對于普通游客來說可能有些陌生,但對于攝影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它是一個古村落,明末建村,以洪姓和詹姓為主,有400多年歷史。十年前我曾經(jīng)探訪游覽過此村,那時候也沒有什么游客,村里只有一戶農(nóng)家院,原汁原味的徽派建筑,徽風古韻,村四周為懸崖峭壁,村外街道用竹篙鋪設(shè),懸在空中。由于村四周懸空,山谷里的風時常伴隨云海侵擾,村莊被云海包圍,忽隱忽現(xiàn)。
這次的拍攝,我拍攝了村落的全景,全村建在苦竹嶺上,呈駱駝形,竹海茶園相圍。云海環(huán)繞匍匐在村落下,云端上的村落便出現(xiàn)在眼前。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陽產(chǎn),位于皖南山區(qū)的群山之中,是一個依山而筑的小山寨。這里由于地勢高,交通不便,數(shù)百年來,山民就地取材,采用周邊青石鋪路架橋,利用紅壤木材筑巢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渴飲山泉,餓食五谷,多種農(nóng)作物生長,子孫延續(xù)。流年之中,形成了鱗次櫛比、錯落有致、質(zhì)樸壯觀的土樓群。
土樓群是陽產(chǎn)村最大的特色,一座座,一排排,密密麻麻,一幢接一幢。均以青石為地基,再建土樓,土樓與土樓之間有石板臺階或青石鋪地。無論是一座單體土樓,還是整個村落的土樓群,它都有一種鄉(xiāng)土的美感,體現(xiàn)出獨特的畫境美、意境美、雄渾美、氣勢美。土樓群依山就勢、千姿百態(tài)、布局合理、錯落有致,體現(xiàn)了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具有濃郁的山區(qū)民居建筑特色,構(gòu)成了神奇、古樸、壯觀、美麗的畫卷。
可以說,陽產(chǎn)土樓建筑群,是徽派建筑又一奇葩,是徽州人智慧的結(jié)晶,是落后生產(chǎn)力和高度文明兩者奇特的混合,是東方建筑文化藝術(shù)的殿堂。
2022年冬天的第一場雪后,我又一次來到陽產(chǎn),看見純白的雪后世界與安靜平和的村莊,讓一切都歸于寂靜。用無人機飛到屋頂上,溫暖的燈光與冰雪的世界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位于休寧藍田鎮(zhèn)的正南方,有一座崔嵬壯美的高山,名曰金龍山。登上金龍山,云霧飄緲間,茶園村莊,若隱若現(xiàn),恍如仙境。我曾多次去過金龍山,為的是那些古樸的老房子,這次也特意去拍了,想著多記錄一下那些純樸建筑。那些徽派土墻民居多是依山而建,村莊周圍是茶園、竹林、古樹、梯田,因為高居大山上,民風淳樸,韻味十足,真是一個絕妙的地方。
黃山冬韻
初雪后的陽產(chǎn)土樓
農(nóng)家黃昏
墨色黃山
每次登上黃山,總會有意想不到的風景等著我
神秘深秋
黃山云海
皖南初秋
千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