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
光明悅讀欄目將作為《留學》雜志全新欄目與廣大讀者見面,為讀者推薦光明日報出版社系列好書。本次為大家獻上一本紀實文學讀物,編輯言:“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女畫家不同凡響的人生歷程:從一名搬運工,先后考入天津美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從國畫大師孫琪峰先生,皇家宮廷畫家愛新覺羅·溥佐先生、‘現代藝術先驅龐薰琹大師,曾與啟功先生、徐邦達先生、朱家溍先生、馮先銘先生、劉炳森先生、劉北汜先生等大師共事。機緣巧合,成為故宮博物院第一位公派法國的博物館員,作為訪問學者就讀于法國巴黎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在法期間,成功舉辦14次具有‘中國古代元素的畫展,成為名聞巴黎的中國畫家。在巴黎這個世界藝術巔峰之都,有世界頂級的博物館,不朽的建筑藝術,引領世界潮流的頂級服裝品牌,令人拍案叫絕的櫥窗設計,積淀歷史精華的貴族畫廊……有的是璀璨和光華,還有孤獨、艱辛與挑戰(zhàn)。她將嚴謹的藝術規(guī)則引入國內,把西方藝術生態(tài)中的陽光帶回來,為搭建中國與世界之間的橋梁、促進祖國文化繁榮而努力奔 走……”
ENSAD——法國最好的藝術創(chuàng)意教育
這是我人生當中進入的第三個高等美術學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Arts Décoratifs。
在法國藝術類院校中,排名第一的是兩所學校:一個是ENSAD,翻譯成中文應當是“法國巴黎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另一個是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這兩所學校相當于中國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清華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
法國高等教育與其他國家不大一樣,分兩種:一種是Grande Ecole,即“大學?!?,另一種是Universite,即“大學”。前者是“精英學校”,后者是綜合大學。通常最優(yōu)秀的高考生第一目標都是“大學?!保鰜砗苋菀渍业胶霉ぷ?,并且名氣很好。考上Grande Ecole,就如同進了高級人才保險箱一樣值得夸耀。
ENSAD是法國藝術學校中排名第一的兩個Grande Ecole之一。
巴黎有很多藝術大學,比如,巴黎八大、巴黎一大等,中國人相對比較容易進。這些大學里面的藝術專業(yè),如同中國的師范學校或者綜合類大學里面的藝術專業(yè),對外國學生比較松。如果中國畫家語言不便,最好先進這類學校。如果要學位,論文也比較容易通 過。
ENSAD可是完全另類,正如中國同行們所知道的,進入ENSAD可能是最難的。
ENSAD位于巴黎五區(qū)的拉丁區(qū),拉丁區(qū)以文化特點著稱ENSAD旁邊就是著名的居里夫人的學校。街區(qū)很幽靜,并不寬大,不張揚,但是歷史悠久。這個街區(qū)和學校曾經走出過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和世界藝術大 師。
邀請我的校長Mr Tourlier是趙無極先生的好朋友。盡管像趙先生這樣的世界級藝術大師在這所學校任教繪畫教學,證明該學校繪畫教學師資很強,但并不影響學校同時開設許多設計類專業(yè)、傳播專業(yè)、工業(yè)設計專業(yè)、服裝設計專業(yè),等等。各個設計專業(yè)教學力量在法國都是排行第一。
學校里許多設計大師是大牌設計師兼任教學,使得學生們從教學一開始,就直接與社會最高階層的設計市場接軌。
我由于在國內已經就讀過兩個高水平的專業(yè)美術學院,又是故宮博物院館員,被ENSAD校長定為“訪間教授”級別,不需要學分,只要我自己感興趣,想在哪個專業(yè)就可以參加哪個專業(yè)的學習。
由于我報到晚了,學校里連我的座位都沒有。最后導師在教室外面的走廊里安排了一個位置,就是在上下層中間的樓梯口處,拿大木板遮擋后形成的一個空間。我不知道應當怎樣理解這個待遇,于是我拍下了照片, 紀念這個我久經沙場后終于來到歐洲最高學府的特殊學習環(huán)境。
在ENSAD,第一年里,我先選擇了“繪畫藝術與空間”專業(yè),我瘋狂地飽覽當時國內不曾接觸過的一切學習內容:做絲網印、做壁畫、和水泥、使用馬賽克、凹石版畫、做大畫稿、練習當時最高端的攝影機器,去聯系各種沒有玩過的時尚藝術工具。
但是當我參加教授給學生指導作品的活動時,才恍然大悟。
我看到學生們拿來的居然是頭發(fā)、鐵絲、廢報紙,甚至帶著許許多多莫名其妙的不搭界的材料來上課,向老師闡述對自己發(fā)現的材料的感悟和準備做什么藝術品。法國老師則耐心地幫助他們挖掘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新的感覺。
中西方不同的教學方法是:中國老師們多數在教技巧,拿前人的作品臨摹、說教,留給學生的基礎思維方式是“模仿”;而法國教育卻是不拘范圍,不拘泥任何事前的框架,先要求學生努力憑自己的感悟,去挖掘生活中任何材料,經過思索和創(chuàng)造將它們變成藝術品。鼓勵學生“創(chuàng)意”新的東西,強烈地避免“模仿”。
基石決定整個建筑—教育人,也是同 樣。
我覺得法國這種教育非常重要,這種創(chuàng)新理念的基礎訓練,無論對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還是對創(chuàng)作設計作品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課。
據說ENSAD最牛的專業(yè)是視覺傳播,教授們是歐洲著名大師。
第二年,我對新事物和優(yōu)秀大師有了好奇心,這又促使我轉到了傳播專業(yè)。
使我深深感到震驚的是,ENSAD創(chuàng)作教育的嚴肅性,苛刻的推敲和嚴謹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真是令人佩服!
我和浙江美院的朋友王雪青、學紅幾個中國人,一起討論他們的教學時,得出一個共識:在法國需要“洗腦”。
比如,我和同學們接受一個標志設計時,老師常常讓我們畫上百個草圖,一一推敲,最后上課時,老師們審查評議你的草圖,往往我們認為很好的草圖,被老師否掉,卻是我們幾乎扔進垃圾堆的草圖,我們沒有看中的草圖被他們選中(注意,這是非常重要的中西方審美理念不同)。老師讓我們再進行推敲。創(chuàng)作幾十個,然后再選出優(yōu)秀草圖,最后再畫龍點睛地修改一下這使我們都服氣了!
再回頭看以前的草圖—真是“第三世界”的作品!
這就是我們的“洗腦”論的來源。
當我沒日沒夜地迷戀當時國內從沒有見過的電腦設計時,一心想著等我學會就回國教給國內的同行們,這種興奮令我癡迷。
然而,我的法國導師輕輕地說了一句話:“不要在電腦上下太大的功夫,那只是一個工具。藝術與創(chuàng)意訓練是最重要的,要在頭腦中下功夫這種指導我在國內美院從未感覺如此深刻過?!?/p>
法國的藝術教育重在訓練“頭腦創(chuàng)意”,而技術類是輔助學習。學會各類繪畫技術是你職業(yè)分內的事情,是你應當在進入高等專業(yè)美術學院之前就要完成的東西。大學培養(yǎng)的是“思想”和“思想方法”。
而我在國內兩個美術學院中得到的是,學會繪畫技術就是藝術家。無怪乎當今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中,大量的模仿中國古畫的作品被當作藝術品銷售,被“市場”接受。
1996-1997年,當我為中國廣告創(chuàng)意行業(yè)引進法國戛納廣告大賽的時候,我充分感覺到,中國的創(chuàng)意教育缺乏創(chuàng)新基礎,缺乏幽默,缺乏震撼。中國廣告創(chuàng)意市場的大部分訂單都落在國際公司手里,這就是中國美術教育的后果。本土人才所欠缺的創(chuàng)意特點,體現了國內美術學院教學的重要問題。
如今回國后,在近10年里,看到許許多多太過保守的、脫離社會需要的教育,同時又生產出太多浮躁的作品,我很難過。這些作品冷眼一看就知道沒有經過嚴格的創(chuàng)作推敲過程,卻不可思議地在拍賣公司的成交記錄上比比皆是。中國的藝術教育還遠遠沒達到這個境界。
作者簡介:
羅小華,1977年起先后就讀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89年赴法留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故宮博物院第一位公派法國的博物館員。作為訪問學者就讀于法國巴黎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在法期間舉辦14場個人畫展。曾任世界廣告主聯合會(WFA)核心團隊顧問、歐美同學會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