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方敏君,1962年生人,現(xiàn)供職于武漢局集團公司襄陽機務段。曾在《宜昌日報》《襄陽晚報》《武漢鐵路報》《中國鐵路文藝》等報刊發(fā)表散文作品。
在伍家崗居住的幾年里,我一次次流連于江邊,領略大江奔流的恢宏氣勢,想象著它跨越時空,穿過崇山峻嶺奔騰向前的豪邁;感受著它越夷陵,過西陵,到伍家與我的目光熱切相擁,在我身邊洶涌澎湃的那份酣暢淋漓。
“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宜昌,一座浮在水上的城市,用它的浪漫與熱情縱情在山水之間。從葛洲壩到猇亭,五十里長的濱江公園就是一條長長的畫廊,移步換景,景景相連;連接著宜昌城的過去與現(xiàn)在,更展示著它的未來。佇立江邊,看日出日落,潮起浪涌,一江微風在晨練者的身邊、在自行車迎風飛揚的鈴聲中、在母親與孩子甜甜的笑靨里、在爺爺奶奶聯(lián)袂的臂彎里蕩漾開來;帶著每一個期望與夢想,帶著祥和、愉悅、浪漫的情懷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繪上溫暖的色彩。
總有一些美麗與一座城相伴。一個個清晨或黃昏,我漫步或騎行于江邊。對岸磨基山、五隴山連綿而來,守望著隔江而望的城市;絢麗,喧囂,繁華,凝聚成紛繁的人間煙火。山巍峨,樹巋然,江水奔流;云起霧涌,青山黛影,煙雨朦朧;好一幅水墨潑灑出的長卷,在山那邊,在我們的眼前徐徐展開。
胭脂壩,一個美麗的名字,美麗的江心島,是因為壩下桃花魚的妖嬈,還是因為昭君告別親人,行至壩上淚灑香腮,桃花魚用胭脂紅染紅江水,為昭君梳妝的美麗傳說而留名。
“泛舟五隴外,停舟煙收涯。沙干浪痕細,湖靜山影移”。這是冬天的胭脂壩,是古人眼里的胭脂壩。美好的事物總是能跨越距離的遙遠,穿越時空,被遠方的心靈觸摸到。
夏季,往往一場滂沱的雨就迷蒙了胭脂壩,它似乎是來自夢里的縹緲,唯有一壩迷茫的綠意在江中沉浮。江遼闊,水湍急,白浪戲沙。
總有一些往事被一座城銘記。還是在這江邊,一座雕塑,徐徐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鐵錨凌空峙立,落日的余暉在紅色花崗巖浮雕上涂上蒼茫的血色,1938年10月,一串厚重的數字凝聚成磅礴的氣勢,講述著一座城市,一個民族,一段凝心聚力不畏強敵的歷史。仰望著它,那些生命依然鮮活,汽笛劃破長空的聲音穿透數十載的歲月,仿佛仍然在大江上回蕩,無不震撼著我們每一個仰望它的靈魂。
宜昌大撤退紀念碑鋼筋鐵骨的浮雕,凝結成了一座城市厚重的歷史,也將承載著宜昌人不可磨滅的記憶,永遠鐫刻在這片土地上。
江風依然,陽光依然,山水依然,我們依然沉醉在這片熟悉而又親切的大地上,聆聽它深情的呼喚,我們是如此熱愛它。
宜昌,一座從來都不缺乏浪漫的城市。春天,是濱江公園一年里最燦爛的時刻。登上水上觀景臺,可盡情觀江豚戲水逐浪;看風箏乘風而起,越過青磚灰石鑄造的古老天然塔,帶著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在陽光中起舞。
行走在江邊,桃紅柳綠,繁花似錦,林木高低錯落有致。海棠、月季、杜鵑、紫藤花、玉蘭花爭相吐艷;梅樹、桃樹、樟樹、櫻花樹、石榴樹、楊梅樹、紫薇樹、桂花樹、銀杏樹、枇杷樹樹樹相連。樹木掩映下一塊巨石橫臥其間,上面雕刻著三個大字:山楂樹。抬頭看去,林木間五棵山楂樹依次排開,陽光下粗壯的樹枝綠葉婆娑,掛滿令人充滿回味的果實。其中,為首那棵樹從底部分出五根枝丫,相互纏繞,戀人般攜手相擁而立,溫情而又浪漫。
在濱江公園,美麗總會與浪漫邂逅。正如元宵節(jié)焰火晚會,火樹銀花,人潮涌動中,一個陽光男孩與一個清麗女孩擦肩而過的嫣然一笑,演繹出眾多的熱心人協(xié)助男孩在網上,在茫茫人海中,在這個城市尋找美麗愛情的浪漫故事。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波瀾壯闊的長江邊,一回首,驀然,又有五棵高大的馬尾松并肩而立在那里;沉靜,剛毅,挺拔,展露出與眾不同的風骨。它蒼勁的枝干盤虬臥龍向著天穹,皺褶龜裂的軀干上無處不流淌著風雨打磨的痕跡,在四季更迭中展現(xiàn)出生命的堅韌與山河大地的蒼茫。
秋天,似乎是屬于銀杏樹的季節(jié)。滿目的秀木中,銀杏樹用陽光為自己抹上一樹輝煌,以它獨特明亮的色彩點亮了江城。風拂過,落葉紛飛,如蝶起舞,落在地上依然艷麗。銀杏樹用它明朗歡快的色彩,為江城的秋天鋪滿一地如初的金黃。
宜昌,一座展開浮想,跨越時空的城市。一滴水,一滴水珠,從天空、從宇宙無垠的空間落下,勾勒出傾盆大雨,在兩岸、在大江上幻化成浩渺煙波,最后凝結成江邊三座金屬的雕塑,仿佛三體世界里超越一切、戰(zhàn)勝一切、無限完美的結晶。
我無不欽佩這座城市的想象。在這個水上城市,這個從天而降的水珠,匯聚成滔滔江流的水滴,承載著生命、技術與未來的水滴,永不干涸,亮晶晶地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陽光在水滴上劃過,閃爍著璀璨的光芒;水滴是現(xiàn)實的,也是超越現(xiàn)實的,它的寓意,它固有的美如同凝固的閃電震顫著我的心靈。
穿過水滴,恍然有一種穿越浩瀚宇宙茫茫時空的感覺,正如此時江對岸的兩座山峰,在這個角度所產生的視覺效果與聯(lián)想。云霧繚繞中,兩只老龜努力地昂著頭蹣跚向前,蒼老,堅定,逆流而上,不畏艱難地向著一個方向,向著屈原故里,付出千百年的時光。
“思舊故以想象兮,長太息而掩涕”。想必老龜有靈,也感受到了屈子懷鄉(xiāng)之情,要背負著那思鄉(xiāng)的魂魄,連同那一腔悲憤與家國情懷回歸故里,回到“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故土,回到香草幽蘭的家園,這里云霧繚繞的山河是詩歌揚帆起航的地方……
江水浩蕩,用它浩然之氣滋養(yǎng)著這座城市和它的人們,用它寬廣博大的胸懷、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影響著我們。
大江奔流,穿城而過。在這數十里的江面上,五座跨江大橋隨時都會與我們的目光不期而遇。此時,在我的右邊是宜萬鐵路大橋,左邊是伍家崗大橋,它那155米高、菊黃色的主塔高高聳立在長江兩岸,兩條粗壯的主纜斜拉索跨江而過。主纜下面,182根琴鍵似的鋼纜索股伴著風的韻律、云的衣裳、雪的羽毛,用它那強勁的力量挽起1160米長的橋面,騰空而起。大橋下停泊著數十艘等待翻壩的貨輪,它們龐大的陣勢渲染出百舸爭流壯觀的場面。
一條江容納了一座城,也容納了萬千美麗,我紛飛的思緒在它散發(fā)著芬芳的大地上縱情奔跑。
大江東去,橋凌空躍出,懸掛于天幕,張揚于天地之間,伴旭日東升,鷹擊長空,月映大江;任驚濤駭浪,電閃雷鳴,驟雨滂沱,用它堅定的步伐縱身而過。
伍家崗長江大橋,就這樣簡潔明了地懸浮在遼闊的天空下,呈現(xiàn)出它迷人的簡約之美,和磅礴的氣勢。
宜昌,一座城,邁開從容的步伐迎著初升的太陽一路向東……
陽臺之上
我喜歡陽臺,無論大小,不為別的,只因為覺得它是個與天相連的地方,站在這高高的陽臺上,我伸出的手,誰能說觸摸到的不是天呢。
雖然,我喜歡這方寸之地,但我不事雕琢,保留了它的淳樸自然,好讓長風穿室而過,讓陽光任意揮灑。
幾年來,我在陽臺下面的空地上種了許多的樹,卻唯獨沒有桃樹,但那花兒在我心中已幾度開放,灼灼其華,落英繽紛。那些樹一個個仰著頭,努力地向著天空,向著陽光生長,怡然自樂。于是,我也樂在其中。
站在陽臺上極目望去,透過高高低低、鱗次櫛比的屋頂,從南往西是一片黛色的山峰,叫羊祜山,樹木蔥蘢依稀可辨。順著山勢極目而望,天青地朗之時,一座古塔躍然山巔,那就是襄陽古隆中的騰龍閣,山下就是當年諸葛躬耕之地,劉備三顧茅廬的地方。
盡管房屋阻擋了視線,但我知道在離我不遠的地方,山和屋的中間,在城市擁擠的空間里,還有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河——漢江,一千八百年來伴隨著襄陽這座古城滔滔流淌,演繹著千古興亡的故事。
每當清晨或者黃昏,我愛獨自站在陽臺上。陽臺不大,它的高度卻足以讓目光自由地馳騁,讓心靈隨意地散步,能觀日月之變化,賞四季之風光。在這鋼筋鐵骨的高樓大廈中,陽臺給了我這樣一片天地。
黃昏的時候,耀眼的陽光濃縮成一顆紅彤彤的火球,懸掛在遙遠的天際,慢慢滑過高樓。而當那滿天的霞光沉淀為濃郁的暮色,陽臺也變得朦朧起來,與夜色融為一體。
首先暗淡了這黑暗的是對面低層樓房上的窗子,一盞又一盞的燈疏落有致亮了起來,星星點點,打破夜的寂寥。燈光使夜色變得柔美,為黑夜營造出了另一種氛圍。一輪明月也就在萬家燈火的簇擁下,笑盈盈地爬上樹梢,漫步于墨藍色的天庭,用那淡淡的清輝浸潤那些仰望它的靈魂。于是,那一輪蘇月跨過千年的時空,流傳了下來……
下雨的時候,陽臺上又是另一番景象:或細雨霏霏,或風雨交加。
初春的季節(jié),更多的是和風細雨。推窗展望,是一幅煙雨朦朧的長卷。伴著那一絲新綠,空氣里飄浮著一種清新的氣息。涼涼的、潤潤的雨絲輕快地牽著微風滑了進來,在幾盆花花草草上留下淺淺的腳印。
如果是夏季,雷雨將至之時,又是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風蓄積起了無窮的力量,以一種看不見的姿勢洶涌而來,驅趕著層層疊疊的云朵,剎那,空中就有了無數昏暗的羽翼急速掠過樓頂的壯觀之象??耧L搖撼著大樹,隨意扭折著樹的身姿,粗大的枝干被風任意撕扯得枝殘葉落。一聲驚雷響起,閃電肆無忌憚地劃破了天空,驟雨鋪天蓋地瀉了下來……霎時,天地之間,渾然一體,茫茫蒼蒼。漫天的霧氣、漫天的雨水、漫天的聲響攪在一起,仿佛要為這漫長疲乏的夏日打上一個令人振奮的驚嘆號。
在夏季,還有一種風卻是愜意的。白天,陽光從窗外涌了進來,盡情地展示著它的熱情,可是,一旦夜幕降臨,那風馬上急匆匆地趕了過來,撩動著窗簾,滿屋奔跑。帶著河水的清冽與涼爽,幽幽地淡了一天的暑氣,淡了一天的疲憊,淡了無奈與煩躁,于是乎,有了一種“半屋清風半屋云”的自在。
冬季卻是另一種景象,寒風不動聲色地從四周擠了過來。于是,陽臺門縫里有了狂風的怒吼,如獅、如虎、如狼;忽長忽短,尖利渾厚,攝人心魄。初聞此聲不免驚疑,聽之久后,便又覺得那聲音如琴之悠揚,如號角之振奮,門窗震動更如戰(zhàn)鼓擂動。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那聲音借著風的臂力在陽臺上沖撞、回旋,強烈時似烈日刺目,微弱時似暗香幽幽。
這就是襄陽,一座吟唱了千百年的古城,一座常常展示著“大風起兮云飛揚”之豪情的地方。
風走了,雨停了,霧卻以另一種面目上場了。
霧起的時候,大有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有一種霧不是遮天蔽日,不是混沌不開,它就繚繞在身邊,卻又揮之不去。說是霧不如說更像云,濃濃的霧或者說是云從陽臺下漫了上來,貼著地板,跟著腳步淺淺地縈繞在身邊,仿佛衣袂飄飄一般。俯身而望,濃郁的云霧圍繞在幾棟紅色高樓的腰間,煉乳般涂抹開來,掩蓋了外面的世界;滿目都是這純潔的顏色,于是,紛繁的思緒也變得純凈起來,有了一種超然物外的感覺。
日出月落,我的陽臺繞著太陽,繞著星空旋轉。從秋風瑟瑟,落葉紛飛,到飛雪漫天的日子,陽臺給我提供了一個感悟自然、聆聽心靈聲音的處所。正所謂“江山風月,本無常主”,就看我們有沒有那種心境了。
能說風景不在身邊?那如夢如幻的景色,可以在充滿渴望的路上,也在波瀾不驚的生活中,就像“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我喜愛陽臺,更喜愛它外面的天空,喜愛那云卷云舒,鳥兒的自由與翱翔。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它只是一如既往地向我們展示著它的蒼茫、雄渾、絢爛、偉岸……
陽臺在生命的漂泊中,為我送來了一路的風景,它本沒有什么,卻容納了這許多。就像有位作家說的:“山水就在其中,美好也在其中,愛與生的秘藏也都在其中?!?/p>
那么,我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