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東方農(nóng)耕文明的靈魂,黃河與長江孕育了中華民族與“大一統(tǒng)”的中國,尼羅河、恒河、幼發(fā)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同樣誕生了偉大的文明。瀾滄江從青藏高原一瀉而下,古老的吐蕃、南詔、大理和吳哥,無不與這條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瀾滄江流經(jīng)的地方,有一個美麗的地方——西雙版納,世居著傣族人民。當他們的精神被江水千百年地滌蕩以后,這個民族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從盛大的潑水節(jié)到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水承載著真摯的情意和祝福把傣家人對生命的禮贊和對未來的憧憬融化在清泉甘露之中。
如果您讀過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就一定不會忘記那條令人心馳神往的湄公河。而湄公河的上游在中國的境內(nèi),叫作瀾滄江,它的神奇美麗絲毫不亞于下游。從青藏高原奔瀉而來的江水,穿越高山峽谷,就在它即將流出國門之際,地勢突然變得寬廣起來,到處是丘陵、平壩,長滿芭蕉、棕櫚、鳳尾竹等亞熱帶植物。與它發(fā)源之處截然不同,這里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西雙版納。這片土地出產(chǎn)一種植物——茶,1000多年來,為了把茶運到瀾滄江的源頭,誕生了一條偉大的交通線——茶馬古道。古道和江水并行,仿佛冥冥之中就已經(jīng)注定了一切,雪域高原為這片1600公里以外的土地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水,用來滋養(yǎng)茶,然后茶被一馱一馱地運往高原,作為對水的回報。瀾滄江水養(yǎng)育的不僅是植物,還有生活在兩岸的各族人民。
西雙版納是“植物王國王冠上的寶石”,莽莽的林海中擁有著中國六分之一的植物,野象、孔雀……把黛綠的群山點染得生機勃勃。試想一下,眼里只剩下了綠,從翠綠一直到墨綠;只剩下了藍,從悠遠的晴空到一抹深藍的江水;只剩下了萬紫千紅,而絕沒有城市的灰色……能生活在這樣的地方的人,那是幸福的人;生活在西雙版納的傣族、基諾族、哈尼族、拉祜族等,他們是幸福的民族。有時要感嘆大自然的慷慨,把這份美麗奉獻給人間;更要贊美的是人間的神奇,把這份美麗變成了富饒。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美麗的水土養(yǎng)育出美麗的小卜哨,還有如小卜哨般美麗的文化。傣家人的貝葉文化,像瀾滄江水一樣源遠流長,像熱帶雨林一樣根深博大,像南傳佛教一樣深邃神秘;傣家人把孔雀變成了舞蹈,把情感變成了歌唱,把翠竹變成了旋律,把對水的熱愛潑成了狂歡,把森林中的植物變成了美味和良藥,把永恒的希望放飛在夜空……西雙版納是一個親切、閑適、夢幻的地方,是至美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