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笑
【摘要】以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第八單元為例,探索初中化學大單元教學的設計。主要有六大要素,分五步進行:以素養(yǎng)為目標,確定引領性的學習主題;以主題為核心,設計挑戰(zhàn)性的學生活動;以活動為背景,設計持續(xù)性的評價量表;以課時為單位,設計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以單元為前提,進行反思性的教學改進。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三大線索;持續(xù)性評價
大單元教學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學科知識邏輯體系建構的最小學科教學單位。其中“單元設計”是指以大主題或大任務為中心,對學習內容進行分析、整合、重組和開發(fā),形成明確的主題,對目標、任務、情境、活動、評價等要素統籌規(guī)劃和科學設計。
要設計大單元教學,必須做好整體規(guī)劃,離不開六大要素:引領性的學習主題、素養(yǎng)導向的學習目標、挑戰(zhàn)性的學習活動、持續(xù)性的學習評價、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反思性的教學改進。其中學習主題、挑戰(zhàn)性學習活動和持續(xù)性評價最關鍵,也是設計難度最大的三步,力求做到六大要素整體規(guī)劃、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序漸進、逐步實現。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下冊第八單元教學內容為例加以說明。
一、以素養(yǎng)為目標,確定引領性的學習主題
2022年版《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實踐與探究、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從2011版到2022版課標的變化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化學教學從最早期的知識導向到能力導向再到素養(yǎng)導向的轉變。因此,教師在進行第八單元“金屬材料”的教學設計時,也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這樣的素養(yǎng)目標來確定引領性的學習主題。
一般而言,化學學科有兩大類單元學習主題,一類是促進學生認識能力發(fā)展知識主題,另一類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題,可以是社會性議題或熱點問題,也可以是日常生產生活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可以是化學學科問題。
問題解決類學習主題一般以任務形式呈現,并外顯為整個教學的線索,單元內不同課時間的遞進關系遵循問題解決的路徑,體現了該類問題解決的思維框架。
確定單元學習主題要基于課程標準、化學核心知識和學生經驗。選用學生身邊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更具有驅動性,學生更有興趣去解決?;诖?,由于“金屬材料”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生產息息相關,所以第八單元可以設計“如何尋找裝修中的金屬壓條”(生活類)或是“探索太空艙的材料”(生產類)這樣的主題,然后圍繞這個核心問題,來設計任務線索、知識線索、能力線索。其中任務線索由上至下層層遞進,將核心問題分解成一個個驅動性的小問題,每個驅動性問題里又包含內容性問題。因此這三條線索的梳理,基本上把整個第八單元的知識點全部都涵蓋進去了,但是跟傳統的教學設計又完全不同(如圖1所示)。
二、以主題為核心,設計挑戰(zhàn)性的學生活動
將生活中的真實問題轉換成化學問題,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因此設計一個極具挑戰(zhàn)性的學生活動至關重要。下面我們仍以第八單元為例,“如何尋找裝修中的金屬壓條”主題中“金屬壓條材料成本研究”的活動設計如表1所示。
從該范例中可以看出: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活動形式不能單一,既可以是課堂上探究實驗,也可以是課下查找資料。既可以在課堂上生生討論,也可以在課下師生交流。而且所有活動的設計都要圍繞一個驅動性的問題展開。這樣的一個驅動性問題,在不改變教材結構的基礎上可以把本單元所有的小課題全部串聯起來從而成為一個大單元教學主題的設計。
三、以活動為背景,設計持續(xù)性的評價量表
何為持續(xù)性評價?就是同一個思維點,縱向觀察學生在課前、課上、課后對于同一個教學目標的表現是否有進步?這樣有利于觀察學生的思維是否進階到高處。評價表的設計可以采用0~2分制,簡單易操作。一般而言,0分表示什么都不會;1分表示略微會一點;2分表示全部都掌握了,達到了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要求。表中評價目標的設計至關重要,它是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的具體表現。因為一節(jié)課40分鐘,時間有限,一般設計2~3個評價目標即可,不能過多,否則無法完成。
例如在“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中,我們以“如何尋找裝修中的金屬壓條”主題中“金屬壓條材料成本研究”的活動設計為背景,設計了持續(xù)性評價量表(表2)
四、以課時為單位,設計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節(jié)
大單元教學的優(yōu)勢就是打破傳統教學的淺、雜、碎,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整體性教學,幫助學生建構系統性知識框架。大單元教學的實施也要依靠每一節(jié)課,因此,我們以課時為單位,在每一節(jié)課上設計一個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例如可以將問題“上述金屬鐵、銅、鋁分別做成壓條,成本是怎樣的?”進行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節(jié)設計,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安排學生課下查找并整理資料,課上進行匯報展示。再如:小組交流討論,在從鐵礦石中得到鐵單質的過程中,會有哪些成本?也是一個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節(jié)。這樣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五、以單元為前提,進行反思性的教學改進
設計好一個大單元的教學后,要用于課堂實踐,通過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并通過反思來改進整個大單元教學,這樣才能促進教學長久的進步和發(fā)展。因此,我們要以每個大單元為前提去進行反思性的教學改進,這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第八單元作為一個大單元,每一節(jié)教學結束后,我們要反思:學生有沒有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不積極的原因在哪里?是完全不懂還是羞于啟齒或是畏懼問題的深度和難度?學生答錯的原因是什么?是教師的講解不夠到位還是學生的基礎沒學好等。
總之,初中化學大單元教學設計是通過以上五個步驟,基于情境、問題導向、活動開展、知識獲取、素養(yǎng)提升等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的,充分體現了化學學科在社會應用、學科本質和科學育人三個方面的價值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胡久華,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yǎng)[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楊曉東.深度學習視野下的化學教學設計——以高中化學必修二“甲烷”教學為例[J].化學教與學,2018(01).
[4]楊艷紅.“深度交流”的課堂教學實踐——以初三化學“酸與堿發(fā)生的反應”實驗探究教學為例[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