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自力
印象中,父親一直是個講規(guī)矩的人。
我上小學時,父親是村里的干部。每到冬天,村里都要撈魚,那是多少戶農家數著指頭翹盼的事。撈了魚,就意味著離春節(jié)不遠了,可以好好過個年。撈起來的魚活蹦亂跳地擠成一堆,眾人的目光從魚塘一下子轉移到分魚人的手上。魚有大有小,如何大小搭配均勻,父親自有他的辦法。他也因為秉持公正、童叟無欺的原則而深受鄉(xiāng)親們的信賴,所以年年分魚都由父親主持。
有一年,外婆住在我家,分魚前,母親想讓父親分幾條大點兒的魚,話還沒說到一半就被父親斷然拒絕?!澳切~都是大小搭配的,我們拿大的,人家就只能得小的,是對不住人家的?!备赣H說,“再說,分了這么多年的魚,不能壞了規(guī)矩。”見父親態(tài)度堅決,母親也就不再說什么了。但這件事,給我們兄弟姐妹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來,父親當上了中學校長,帶領全校師生建立了勤工儉學基地,每年有一定的經濟收入,改善了辦學條件。有一年,二舅做生意急需用錢,想找父親先挪用學校部分公款,回本后再及時還上。父親聽后堅決不同意,母親連忙勸二舅再想想別的辦法。為此,二舅幾年都沒上我家的門。有一次,二舅酒后跟我吐苦水,說父親呆板,不知道變通。從未跟二舅紅過臉的我頂了他一句:“我爸沒錯,那是他做事的規(guī)矩,不能破?!倍丝戳宋野胩?,沒再說一句話。
我從師范學校畢業(yè)時,父親正在縣教育局負責政工工作。按照慣例,我們是要被分配在鄉(xiāng)鎮(zhèn)學校教書的,但也有人想辦法托關系留在了縣城。來找父親開后門的親朋好友絡繹不絕,都被他一口回絕了。很多人都在觀望,都想看看我——他的兒子是怎么被安排的。結果,那年我率先被分在了最偏遠的山區(qū)學校,父親親自送我去的。自此,再也沒有人找父親托關系了。父親用他的規(guī)矩樹立了威信,也贏得了口碑。
(轉載自《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