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曉娜和男友經人介紹相識兩個月了。一次兩人約會,男友因為給家人拿藥遲到了,為了不讓曉娜擔心,謊稱自己路上堵車了。事后,曉娜知道了,抱怨男友說謊,不誠實,不忠誠。由此,兩個人漸行漸遠分手了。曉娜如此對待說謊該不該?
靖宇入職不久,接到老板親手交給他的一個任務。為了完成任務,靖宇夜以繼日,熬紅了眼,怕老板怪自己效率低,謊稱眼紅是不小心碰傷了。老板只是肯定了工作完成得很好,沒有點破謊言,此后,靖宇的工作熱情越來越高。老板如此對待說謊好不好?
如何對待謊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沒有絕對正確的選擇。不過,如果你能了解人們說謊背后的心理因素,也許會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應對說謊者的方法。
說謊真的是人的天性嗎?
曾有心理學家進行過這方面的心理學實驗。研究人員把一個小孩領進實驗室,要求他面朝墻壁站好,然后告訴他,在他身后幾米的地方放了一個很好玩的玩具。把玩具放好后,研究人員告訴孩子,自己要離開實驗室一會兒,并要求孩子不要回頭偷看擺好的玩具。當然,隱藏的攝像機會拍下孩子的一切舉動。隨后,研究人員回到實驗室,問孩子是否偷看了玩具。結果表明,在已滿三周歲的孩子中,大約有一半的孩子會撒謊;已滿五歲的孩子則都會撒謊。由此看來,說人天生“愛”說謊,并不為過。
現實生活中,說謊也極為普遍,捫心自問,誰從來沒有說過謊呢?有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人在一天里會有兩次嚴重的說謊行為;人們交談時,對話內容會有三分之一含有某種形式的謊言;超過80%的人會為了獲得一份工作而說謊。
然而,人們往往并不能準確地識別說謊行為。有時候,即便我們費很大力氣推測一個人是否在說謊,結果也不過和擲硬幣差不多,正確的概率在50%左右。比如,幾乎每個人都認為,說謊者傾向于避免與人目光接觸,會緊張地搓手,而且在座位上會坐立不安。事實果真如此嗎?
心理學研究人員曾經通過對比,研究了說謊者和說真話者的不同之處。研究人員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一遍又一遍地觀看說謊者和說真話者的視頻,每次播放的時候,他們都會仔細尋找特殊的行為,比如微笑、眨眼或手勢。每次發(fā)現特殊行為后,按下一個按鈕,電腦會記下這些行為。結果發(fā)現,和說真話的人一樣,說謊者也會正視著你,并不會緊張地搓手,而且也不會在座位上坐立不安。如果非要說有什么區(qū)別,那就是說謊者要比說真話者顯得更為沉靜??梢姡粋€人是否在說謊,與是否直視你的眼睛,是否有很多搓手動作,是否坐立不安,幾乎沒有什么關系。
那么,到底有哪些跡象能夠揭示謊言呢?
研究的結果是,說謊者和說真話者的真正差異在于遣詞造句和表達方式的不同。也就是說,更為可靠的說謊跡象是人們說話的語氣和不經意間的遣詞造句。在說謊的時候,給出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可能自找麻煩。所以,說謊者表述的內容一般沒有說真話者那么多,而且提供的細節(jié)也相對較少,同時,說話時停頓和猶豫不決的情況比較多。為了與謊言保持一定的距離,說謊者會盡量避免使用指向自己的詞語,比如“我”。此外,他們也不會談及自己的感受。對于說真話者可能忘記的瑣碎細節(jié),他們卻記得一清二楚。
學會了聆聽這些“神秘”的信號,就比較容易揭開說謊者的面紗了。
盡管心理學家已經找到了說謊者留下的蛛絲馬跡,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依然很難準確判斷對方是否在說謊。那么,不能準確辨別謊言是否會帶來麻煩呢?
心理學家曾以夫妻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心理學實驗。在實驗中,研究者讓已結婚多年的夫妻中的一方看一連串的幻燈片,幻燈片上的主角是一位非常迷人、有吸引力的異性。然后,要求觀看者嘗試讓自己的另一半相信,并不覺得那位迷人的異性有什么吸引力,就是說他并沒有被那位迷人的異性吸引。實驗結果發(fā)現,很多相處多年的夫妻也很難發(fā)現自己的另一半正在撒謊。
由此可以推論,那些結婚多年的夫妻之所以能夠長相廝守,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原因可能就是彼此不能識破對方的謊言。由此還可以推論,在其他人際關系中,之所以人們能和諧相處,也在于彼此不能隨時隨地辨別對方的謊言。
如此說來,在平常的生活中,人們不能準確辨別謊言,也許正是上天賜予人類的一份禮物。在平常的人際交往中,如果彼此能時刻準確辨別對方是否在說謊,是件非??膳碌氖虑?。很多時候,對待無傷大雅的小謊言還是“難得糊涂”為好,畢竟“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現在,再看看我們自己,你覺得自己是個善于說謊的人嗎?
回答之前,不妨先做一個有趣的小實驗。實驗很簡單,抬起你平常用來寫字的那只手,用食指在前額上畫一個字母Q。你會怎樣畫呢?無非兩種情況:有些人畫的Q是給自己看的,也就是說,Q的小尾巴是朝向右手側的;有些人畫的Q是給對面的人看的,也就是說,Q的小尾巴是朝向左手側的。這個實驗能夠大體衡量一個人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自我監(jiān)控能力強的人,傾向于讓對面的人看到自己畫的是一個Q;自我監(jiān)控能力弱的人,則會專注于讓自己看到畫的是一個Q。
那么,這種自我監(jiān)控能力跟說謊又有什么關系呢?
自我監(jiān)控能力高的人,比較注重別人怎么看自己,喜歡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能夠很快讓自己的行為適應所處的環(huán)境,并且很善于操控別人看待他們的方式。因此,這種人更有可能成為說謊高手。自我監(jiān)控能力弱的人則與之相反,他們的行為是由其內心的感受和價值觀左右的,他們并不太在意自己的行為會給周圍的人造成什么影響。因此,這種人在生活中不太會說謊,也不太可能欺騙他人。
當你知曉了人類說謊的天性和說謊者的特征,當你不再計較生活中無傷大雅的小謊言,當你對自己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有所把握,相信此時的你已經能更從容地應對說謊這件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