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玥娜,賈夢池
【摘? 要】汽車作為全球化的通用性交通工具,經(jīng)常要考慮多語言適配的情況。因各國語言長短有較大差異,所以產(chǎn)品在設計多語言界面時,常常會出現(xiàn)信息過載,對界面的布局造成影響。本文通過案例分析,從文本形狀、詞匯分界、閱讀順序和圖形語言4個維度,淺析汽車界面多語言設計中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關鍵詞】界面;多語言;設計
中圖分類號:U463.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3-8639( 2023 )03-0047-02
Multi-language Adaptation Design in Automobile Interface
HE Yue-na,JIA Meng-chi
(FAW Car Co.,Ltd.,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As a universal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of globalization,automobile often needs to consider the situation of multi-language adaptation. Because the length of languages varies greatly in different countries,information overload often occurs when designing multi-language interfaces,which affects the layout of interfaces. Through case analys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multi-language design of automobile interface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ext shape,vocabulary demarcation,reading order and icon language.
【Key words】interface;multi-language;design
車機界面在出廠時,會被默認為本國語言,如要出口不同的國家,則需要考慮多語言的界面環(huán)境。不同的語言字體在界面中最直觀的差異點主要體現(xiàn)在長度、高度及閱讀方式。任何一點差異,都可能會改變汽車界面的識別性和美觀度,給用戶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1? 文本形狀
如圖1所示,同樣的一個詞語,在翻譯成各國文字后,即使使用相同字號,也會出現(xiàn)文本長短不一的現(xiàn)象。
以“汽車”為例:中文長度510mm,韓語700mm,阿拉伯語580mm,俄語1050mm,西班牙語1320mm,英語1460mm??梢钥闯?,阿拉伯語文本長度約為中文文本長度的1.2倍,英語文本的長度約為中文文本長度的2.9倍??梢?,中文作為較為精煉、密集的文字,容易出現(xiàn)多語言適配的盲區(qū)。
在文字高度方面,雖然中文和韓語略短,但整體較為方正,視覺面積較大,相同字號情況下,也會比其他語言的文字高出很多,所以設置行間距時,就需要注意調(diào)整大字號的行間距,但在UI中很少會出現(xiàn)字號大于36的大段文字,所以建議行間距從1.2倍提升到1.3~1.6倍。
解決方案:因汽車環(huán)境下所涉及的文本內(nèi)容相對固定,涉及功能及彈窗信息基本相同,所以在設計之初,可以用機翻的外文作兼容性判斷,在文本中觀察相對較長但頻率較多的情況,以此初步定義容器的基本長度,保證橫向的空間,以確保大多數(shù)文本在可控范圍內(nèi)展示。如長度有特殊差異,則采用換行的方式進行解決,但此時也需要注意保證縱向的空間,尤其界面中涉及彈窗、控件上所包含的文本,屬于通用性設計,是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的情況,那么在做中文版本時,就應該適當考慮預留位置。最后,多語言切換時,在確保易讀性的范圍內(nèi),還可以通過適當調(diào)整字體的大小、行間距來提高容器的承載能力。
2? 詞匯分界
在汽車的設置、彈窗等界面會出現(xiàn)大段文字,來解釋和說明當前功能或車機狀態(tài),如果一個只顯示一半的段落或詞語是無法迅速表達完整含義的。以中文舉例,如果界面中出現(xiàn)了“賬號登錄失敗,您可以…”,那么用戶就會聯(lián)想“可以聯(lián)系經(jīng)銷商?”,“可以登錄手機APP進行認證?”“可以繼續(xù)使用部分系統(tǒng)功能,后臺重新嘗試登錄?”,以上情況都屬于無法讓用戶快速解讀,不符合車機交互的3秒鐘原則,容易分散用戶注意力,對行車安全造成隱患,這種文案或詞匯的分割,是與友好的用戶體驗相悖的。
解決方案:在此情況下,可以聯(lián)系譯者,對文本進行重新翻譯方式處理。通常文本的翻譯方式有兩種:人工翻譯或計算機翻譯。計算機翻譯雖然響應速度快、成本較低,但是AI不能保證翻譯文案的準確性。一個單詞可能有多重含義,比如芬蘭語的“kuusi”可以翻譯為“云杉”、“6”、“月亮”;“palaa”可以翻譯成“起火”、“回來”、“塊”。這些相同的外文字母可以翻譯成毫不相近的中文含義。而作為專業(yè)的人工翻譯,因更了解行業(yè)專屬名詞,理解專業(yè)知識,可以更形象地翻譯出專業(yè)術(shù)語,并且,對于超長的文本翻譯,人工翻譯可以用不同的說法進行描述,簡化文字長度,從而滿足界面尺寸。
3? 閱讀順序
大多數(shù)語言都是從左到右的閱讀順序,但也有比較特殊的語言需要從右至左顯示內(nèi)容。比如我們經(jīng)常遇到的阿拉伯語,在PS中試圖替換語言的設計師,首先要在設置項里,把文字引擎選項切換成中東和東南亞,這樣才不會出現(xiàn)亂碼。如果想真正的國際化,也應該同時為阿拉伯人提供UI界面的翻轉(zhuǎn)鏡像,這樣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有利于幫助用戶理解界面。
解決方案:在阿拉伯語的語境下,時間、藍牙、信號等狀態(tài)欄信息,應該從右上角鏡像到左上角,文本段落也會從左對齊變成右對齊等。不同的閱讀順序決定了布局的方式,信息如何對齊,圖標出現(xiàn)的位置,都會對界面產(chǎn)生較大影響。
4? 圖形語言
圖形可以幫助傳達文字信息,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在以往界面設計中,我們會用圖標+文字的方式來描述一個按鈕的功能,但是長度不可控的多語言很容易就被隔離在界面之外。文字的表達方式雖然清晰準確,但是多語言的變動會讓頁面變得擁擠,這種情況下,單獨的圖標也可以很好地定義功能。
解決方案:汽車界面中常見的圖標已經(jīng)深入人心,會更直觀地避免多語言翻譯的煩惱。比如儀表界面中的報警燈、中控的首頁常用的功能,如導航地圖、音樂、空調(diào)、設置等菜單項,都能讓不同國家的用戶或工程師迅速理解其功能的含義,這種共通的圖形語言可以優(yōu)化界面設計,達到信息敘述、傳播信息的功能。
5? 結(jié)語
在設計汽車界面初期,應對各國語言的特征多做考量,與翻譯人員積極溝通,善于在界面中使用圖形語言,就可以將因為文案而導致的視覺問題進行分析規(guī)避,從而減少后期維護的工作量,更順利地實現(xiàn)車機的多語言界面設計。
(編輯? 凌? 波)
作者簡介
何玥娜(1989—),女,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汽車HMI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