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
春茶一般指越冬后,茶樹第一次萌發(fā)的芽葉采制而成的茶葉。
古人對于春茶的劃分其實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清明至小滿(5月中旬)為春茶;有的則認為,5月底以前采制的茶為春茶;還有的文獻稱,春茶指當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葉。
由于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樹經(jīng)過了冬季的休養(yǎng)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zhì)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氨基酸,所以受到歷代茶人的追捧。
從海南五指山下最早冬至就能采摘的白沙綠茶,到黃海之濱沐浴在北國風光中的日照綠茶,春色隨著緯度層層遞進,春茶也向更北處點染江山,其中尤以北緯30度所產(chǎn)的春茶為最佳。
在這條“黃金產(chǎn)茶帶”上,浙江的西湖龍井、江蘇的洞庭碧螺春、安徽的六安瓜片、福建的福鼎白茶、河南的信陽毛尖、四川的峨眉雪芽、湖南的安化黑茶、云南的普洱等,相繼進入了春季采茶期,雀舌、仙毫、毛尖、瓜片、雪芽、紫筍、銀針……紛紛驚艷登場,散發(fā)出春天的生機和詩意。
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中說:“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當北方還是料峭春寒之時,南方的春茶已開始迸發(fā)出生命的嫩芽。從茶樹發(fā)芽最早的四川、云南,再到浙江、福建、安徽等地,隨著氣溫的上升,各茶區(qū)漸次進入茶葉采摘期。
古人認為采茶需求早求珍,要按時節(jié)采制,于是將春茶細分為“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種。
社前指“春社”之前。古時,人們在立春后的第五個戊日祭祀土神,這天稱為“社日”。如果按干支計日,大約在“春分”時節(jié),也就是比“清明”早半個月。雨前,即谷雨之前采制的茶葉稱為雨前茶,對應公歷時間是4月下旬。
春茶,是一場和時間的爭奪賽,可謂是“早采三天是寶,晚采三天是草”。不僅采摘的時間,古人對于春茶采茶的天氣也非常講究。雨天不能采茶,晴天有云也不能采茶,必須是大晴天方可,且要在黎明破曉之前,趁著露水還在時采,一旦日出則必須停止采摘。因為要在當天把一系列的工序完成,如果在陰雨天采茶制茶,則會在干燥程序上遇到障礙。這么說,凌晨4點打著手電筒上山采茶并不稀奇,因為太陽出來之后,葉片展開,“銀針”或許就變成“牡丹”了。
因為春茶十分珍貴,早在唐代就有“春分”時采摘特早萌芽制作社前茶為貢品的記載。唐代中期的時候就規(guī)定,首批貢茶必須要在皇室清明祭祖前送到,還有“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的說法。
每年在清明日運至長安的紫筍貢茶,就屬于社前茶。因為古時交通不便,在湖州長興采制的顧渚紫筍茶,用快馬日夜兼程運到長安,少說也得十天半個月,所以,每年皇宮“清明宴”上所用的紫筍貢茶,必定是春分時節(jié)特早萌芽而采制的茶葉。
到了宋代,由于皇帝非常關注和喜愛飲茶,越早采摘的茶越能讓等待一冬的皇上龍顏大悅,于是更加刺激了春茶的“早”。宋代負責貢茶的官員為了爭寵獻媚,爭相提前春茶的進貢時間,到了北宋后期,茶農(nóng)采摘的時間甚至已經(jīng)提前到立春前后。當時的皇家茶廠——北苑貢焙常在驚蟄前三日就開始興役開焙造茶,春分那天就已經(jīng)送到京城供皇上飲用了。為了能使茶樹更早發(fā)芽,一些人甚至用硫黃或者茶籽粉浸茶樹,這樣就能在冬至的時候讓皇上喝到“春茶”了。
清朝時期,乾隆皇帝雖然也愛茶,但是并不一味地追求“早”。他認為,“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騎火品最好”,古人有寒食節(jié)禁火的習俗,因此“火前”即寒食節(jié)前后,過早太嫩,過遲太老,把握恰當?shù)臅r機最重要。上好的龍井茶要在制作之后放入灰缸儲存上半個月,這段時間可以去掉炒茶所帶來的火氣,同時讓茶內(nèi)的鮮活物質(zhì)稍微轉(zhuǎn)化一下。因此,在清代內(nèi)務府造辦處的進貢檔案中,可以看到龍井茶的進貢時間都不在早春,而是每年夏季。
自古春茶就是文人雅士的最愛。在他們的眼中,茶相當于現(xiàn)在的“網(wǎng)紅飲料”,歷代文人墨客們都吟誦不絕。
唐憲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職務雖然低了,但他卻也清閑了起來,非但沒有拋下喝茶的愛好,反而愈發(fā)癡迷了。他的好友李景儉時任蜀地忠州刺史,投其所好,在春茶上市后立即給他寄來新茶。對此,白居易既歡喜又自豪,寫了首詩回謝。詩中有言“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這可算是他的愛茶宣言了。
北宋文人曾鞏表示,春茶極為搶手,京城的人們都以得到春茶而感榮幸。梅堯臣寫過“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黃庭堅曾說“公但讀書煮春茶”,鄭天錫也曾留下“西江一水活春茶,寒谷青燈夜撥花”的詩句。宋人愛斗茶,尤以“新”為貴,宋代唐庚在《斗茶記》中提到:“吾聞茶不問團鋌,要之貴新,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泵鞔缆 洱埦韪琛吩娰澝例埦骸傲钊藢Υ饲逍幕?,一漱如飲甘露液”、“一杯入口宿酲解,耳畔颯颯來松風”。
明代以后,文人品春茶,風流依舊。唐伯虎習以春茶作畫,以茶思賦畫之靈感,“買得青山只種茶,峰前峰后摘春芽”。欲自買青山、自摘春茶。對他們來說,春茶的風味,或許正暗含了他們對詩意生活的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