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健 程洪鋼
聽完老兩口的描述,我心里有了初步的答案——可能是“糞嵌塞”。于是,我進一步詢問老人的排便情況。他表示自己平時大便2~3日行1次,質地偏干結,需長期服用通便類藥物,近幾天來一直沒有成形糞便,每次放屁時都會有黃色糞水流出,且總覺得小肚子脹脹的,尤其是肛門口一直覺得有東西堵住。老先生自以為可能是“拉肚子”了,所以吃了幾天的止瀉藥,但癥狀沒有改善,反而連小便也尿不出了。
我讓老先生脫下褲子做檢查,就看到肛門口不停的有黃色糞水流出,肛門指檢觸及到肛門口有很多干結的糞便。很明顯,這既不是“腹瀉”“拉肚子”,也不是老先生擔心的“腸道腫瘤”,而是“糞嵌塞”。我?guī)退诔隽硕略诟亻T口的干便,讓他去清潔灌腸。等灌完腸再次來到門診時,老先生就如同換了個人,他說灌完腸后拉了好多,小肚子不脹了,小便順暢了,人也輕松了。于是我又給他開了些潤腸通便的藥物,并叮囑了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讓他按時來復診。
像老先生這樣的患者在門診并不少見,有時半天就能碰到3~4個,以老年人多見,但也碰到不少初三、高三等臨近畢業(yè)的中學生。
糞嵌塞,其實是直腸便秘的一種特殊形式。雖然糞便已經(jīng)到達直腸,但由于直腸黏膜感受器敏感性減弱,大腸不能蠕動,大便不能及時排出體外,結腸中的水分被吸收后,干燥的糞塊堵塞于直腸肛管中,直腸極度膨脹、充血,雖然有強烈的便意,但因為糞便堵塞肛門而難以排出。而腸道中大量的糞水則沿著糞塊的邊緣不自覺地從肛口流出,造成“大便失禁”的假象。同時,患者常伴有煩躁不安、冷汗淋漓,有甚者還會出現(xiàn)頭暈、頭痛、暈厥等癥狀。中醫(yī)學稱為“熱結旁流”,是由于腸中實熱積滯,燥屎內結于大腸,進而使大腸傳導功能出現(xiàn)障礙,逼迫津液從燥屎旁流而下所致。
引發(fā)糞嵌塞的原因包括:
1.腸道動力不足
長期臥床者或孕婦等,這類人群平時運動少,甚至不運動,導致腹肌及膈肌松弛,排便時腹內壓不足,加之腸蠕動減少,以致糞便長時間堆積在直腸內,引起糞便嵌塞。
2.藥物作用
一是由于長期服用瀉藥、開塞露或灌腸等助便手段,導致直腸黏膜的壓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使直腸對容量刺激存在敏感度低、耐受性高、順應性強等特點。同時,由于患者長期便秘,出現(xiàn)肛門、直腸的收縮不協(xié)調,可能在直腸收縮時,肛門不能完全放松,致使直腸內堆積糞便,但仍沒有便意,日積月累造成糞便嵌塞。
二是長期服用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藥物,比如阿片類藥物。此類藥物可以減緩胃腸蠕動,增加腸道對液體的吸收,使糞便變干,同時還會損害肛門括約肌的功能,增加糞嵌塞的發(fā)生率。
三是長期服用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如鹽酸維拉帕米)、抗膽堿能藥(如阿托品)等,也可影響腸道平滑肌的舒縮,從而誘發(fā)糞嵌塞。
3.肛門疼痛
肛裂、肛周膿腫、痔嵌頓、肛門狹窄及部分肛門手術后的患者,每次排便都會引起肛門疼痛,因此害怕排便,常主動抑制排便活動,減少排便次數(shù),導致糞便在直腸內蓄積過久,引發(fā)糞便嵌塞。
4.其他疾病
一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如低位脊髓病變(馬尾腫瘤、脊柱與馬尾脊髓損傷或壓迫、脊髓發(fā)育不良)、帕金森病、神經(jīng)纖維瘤、神經(jīng)節(jié)瘤等中樞、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等,均可導致神經(jīng)調節(jié)功能障礙而出現(xiàn)便秘,久而久之則容易誘發(fā)糞嵌塞。
二是糖尿病,血糖的持續(xù)升高會損害胃腸道的神經(jīng)和肌肉,減緩腸道的蠕動,增加糞嵌塞的發(fā)生風險。
三是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少會導致腸蠕動減慢,糞便堆積在直腸而誘發(fā)糞嵌塞。
5.心理因素
精神病患者、對排便習慣不太注意的,或者平時學習、工作繁忙常忽略排便規(guī)律,以及各種原因導致的精神過度緊張、焦慮,引起交感神經(jīng)興奮,胃腸蠕動減弱,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導致規(guī)律性的排便活動受到抑制,也容易出現(xiàn)糞便嵌塞。
糞嵌塞患者常會出現(xiàn)流糞水等情況而被誤認為“大便失禁”,碰到這類患者除了詳細詢問病史,還必須做肛門指檢明確診斷。一旦診斷明確,必須及時處理,如持續(xù)時間過長,則會出現(xiàn)直腸、肛門處損傷,甚至出現(xiàn)低位腸梗阻。長期糞便嵌塞的患者容易形成直腸黏膜的含糞性潰瘍,一旦穿孔,則可出現(xiàn)急性腹膜炎。但在治療時也需注意,不能在糞塊未排出的情況下口服瀉藥,否則服用瀉藥后會造成腸道蠕動,結腸內容物快速下送,而肛門口若仍堵塞,則可加劇疾病,誘發(fā)急性腸梗阻。
便秘患者平時需要注意飲食、生活、情緒的管理,能有效預防糞嵌塞的發(fā)生,具體包括:
1.定時排便
每天選擇一個相對比較空閑的時間,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建議選擇早上5~7點,此時間段屬于卯時,氣血流注于大腸經(jīng),腸道蠕動,適宜排便。
2.加強鍛煉
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比如慢跑、步行、游泳等,也可以在步行的同時配合摩腹動作,以增強胃腸道的蠕動功能。一般從右下腹開始,沿著順時針方向,按揉100下。在按揉的同時要注意力量的掌控,太輕可是沒有效果的。
3.合理飲食
飲食上不必過于精細,如果食物中的膳食纖維和水分不足,容易導致食物殘渣量過少,而不能對腸道起到刺激作用,使食物長時間停留在結腸中,水分被過多被吸收而出現(xiàn)干便。因此平時在飲食過程中應適當增加些粗糧、雜糧,保持每天兩種水果,比如火龍果、獼猴桃、香蕉等。同時,每天應保證充足的飲水量,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濃茶、濃咖啡等。
4.按揉穴位
通過按壓便秘點(位于耳朵三角窩中三分之一的下部,也就是耳輪內側上方),可有效促進胃腸蠕動,改善便秘。早晚各按壓30下,兩耳交替進行。還可以每天按壓足三里(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起到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的作用。
5.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
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過度緊張及勞累。
針對反復多次出現(xiàn)糞嵌塞的患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進行腸鏡檢查以排除腸道惡性腫瘤。
(★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