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冰夫,本名陳久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鐵路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xué)會會員,中國小說學(xué)會會員,原中國鐵路作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第八屆中國鐵路文學(xué)獎評委。在《文藝報》《文學(xué)報》《新民晚報》《作家》《清明》《鴨綠江》《中國鐵路文藝》《詩刊》《詩選刊》《散文選刊》等報刊發(fā)表詩歌、散文多篇。出版《在時光深處跳舞》《瓜瓞藩?!贰侗蛏⑽倪x》《蓬萊大忠祠》《榮光綻放》等7部散文集。
我想,最能體現(xiàn)秋天特點的應(yīng)該是風(fēng)了。
秋涼時節(jié),它總是不經(jīng)意地從人們的思緒間掠過,從高遠的白云間掠過,從排天的雁陣間掠過,從浪漫的銀杏葉間掠過。風(fēng),會讓金子般的銀杏葉飄零在秋的懷抱里,完成最后的墜落,鋪下滿地金黃。
我就是在這個季節(jié)來到杭州的。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fēng)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蓮歌泛夜,嬉嬉釣叟蓮?fù)蕖GT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在杭州大運河畔徜徉,你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柳永的那首詞《望海潮·東南形勝》,那是為杭州寫的最美的廣告詞。
京杭大運河,在歷史的長河中奔騰了兩千多年,從春秋吳國伐齊開鑿,隋煬帝大幅擴修至今,大運河流過綿延不絕、虎嘯龍吟的山川,領(lǐng)略過壯觀的日出和夕陽下的一抹殘紅。它看慣了太多的繁華興衰,閱盡了朝代更迭的人生磨難,至今,它仍然瀟灑地流過城市鄉(xiāng)村,靜靜地聆聽千百年來運河邊發(fā)生的故事。
我曾經(jīng)有個愿望,來杭州一定要到大運河看看。晝覽運河秀色,夜觀運河風(fēng)光。在槳聲燈影里,看看京杭大運河在杭州的起點是如何開鑿出來的,那駛往京城的第一艘船上裝的是糧食還是絲綢,船上可有秀女同行……
拱宸橋
大運河上架著無數(shù)座橋。它把兩岸連綴起來,把南宋的杭州和今天的杭州連綴起來,把遠古的杭州和現(xiàn)在的杭州連綴起來。
大運河上,最有名的橋當(dāng)屬拱宸橋了。
曾幾何時,拱宸橋上是悵望故國的淚眼,橋下是蓄滿宋詞的波濤。我站在橋上,感嘆國家強盛的重要意義,感嘆個人命運如何被時代潮流裹挾著沉浮,看世間多少仁人志士,絢爛于斯、綻放于斯、毀滅于斯。
望著悠悠千古的白云和滔滔遠去的運河水,不由得想起“怒發(fā)沖冠”的岳飛、“尋尋覓覓”的李清照、“胡未滅,鬢先秋”的陸游、“笳鼓悲鳴”的張孝祥、“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辛棄疾和曾經(jīng)力主抗金卻被發(fā)配海南島的李綱。
他們的詩詞大都是橋上孤獨的翹望,是大運河憤怒的波濤,是仁人志士激情的吶喊!
先說說陸游吧。
陸游第一次來臨安(今杭州)是在19歲那年吧。他來臨安考進士。初出茅廬的他自然沒有考中,便留在臨安舅舅家過年,觀賞了元宵節(jié)南宋市井的花燈。他目睹了大運河畔“深坊小巷,繡額珠簾,巧制新裝,競夸華麗。公子王孫,五陵年少,更以紗燈喝道,將帶家人美女,遍地游賞”的熱鬧景象。他感到這里比他生活的山陰(紹興)熱鬧多了。于是,他決心繼續(xù)參加科考,改變命運,到京城來生活。
十年后,他又來臨安應(yīng)試。這時候的陸游29歲,文采飛揚,已經(jīng)有些名氣了,并且參加殿試后就可以錄為第一名,成為狀元。遺憾的是,秦檜的孫子秦塤也來應(yīng)試,并欲通過科考博取功名。無奈之下,主考官只得將陸游黜落,把狀元的名分讓給秦塤,這讓陸游感慨不已。但有什么辦法呢?他只能站在大運河畔,感嘆世道不公,哀怨命運不濟!他哪里知道,這種以權(quán)謀私的小手段對奸臣秦檜來說,還算是“善良”的了!朝廷昏聵如此,他決心不再博取功名!
再來臨安,陸游已經(jīng)35歲,他被調(diào)入敕令所任刪定官。
這是個相當(dāng)于今天辦公室秘書的活,就是編撰刪定整理朝廷頒布的法令、制度、命令。后又調(diào)入圣政所,再調(diào)樞密院任編修官,就是為皇帝修撰“實錄”??墒菄乙廊换靵y,朝政依舊昏聵,山河依舊破碎。他實在不滿足于在朝廷干這些無用的勾當(dāng),一心向往調(diào)外任。
我們都把陸游稱作“愛國詩人”,他的胸腔里也的確跳動著一顆愛國的心,隨時準(zhǔn)備為國家擔(dān)負(fù)重任,特別是到前線去,和金人一決高下!可是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根本沒有收復(fù)河山的斗志和打算。陸游雖然外放了,卻是向東、向南、向西,鎮(zhèn)江、南昌、夔州,離北方甚遠,離金人甚遠,職務(wù)永遠是通判。但他的心中永遠是戰(zhàn)場!終于在46歲時等到奔赴前線的機會。
這一年,他來到川北,來到南鄭。本以為可以大展身手,和金人鏖戰(zhàn)一番了??墒浅⒅幌刖S持現(xiàn)狀,以保河山。于是,陸游又在四川輾轉(zhuǎn),他由成都至嘉州,至蜀州,至榮州,又回到成都,在諸葛亮的武侯祠和杜甫的草堂前徘徊。詩詞是大有長進了,卻無處安放那顆意氣風(fēng)發(fā),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心。
此時的杭州卻是“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于天街,寶馬爭馳于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diào)弦于茶坊酒肆”,到處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西湖的平湖秋月是不易產(chǎn)生憤怒的,它只會產(chǎn)生“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安逸。只有北方流來的大運河,才會引發(fā)人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悲憤,進而激發(fā)人們收復(fù)領(lǐng)土的決心和意志。
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皇帝御駕親征了,連涼山都收復(fù)了。醒來面對現(xiàn)狀,憤懣不已。然而,朝廷昏聵如此,他又有什么辦法呢!
從紹興三十年到淳熙十三年,朝廷的人事變化太大了,他不由得發(fā)出“莫恨此身衰病去,同時朝士久無多”的感嘆,他只能躲在驛館,吟詠“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詩賦。
64歲時,陸游再入臨安任軍器少監(jiān),兩年后致仕歸里,至此賦閑在家20年。他到死也沒有等來國家統(tǒng)一、河山光復(fù)的一天,只能留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遺訓(xùn)。
龜縮在大運河畔杭州的南宋小朝廷給我們的啟示是,偏安一隅,不思進取,滿足于歌舞升平、紙醉金迷的日子,終難逃被動挨打,自取滅亡的命運!而陸游卻教我們激昂、奮進!
大兜路
大運河畔的大兜路像一條扁擔(dān),一頭挑著天下糧倉富義倉,一頭擔(dān)著杭州第一稅關(guān)北新橋碼頭。
南宋建炎三年,從大兜路北新橋碼頭駛出一艘官船,上面載著南宋出使金國的使臣洪皓。他是南宋皇帝趙構(gòu)派去議和的又一位使臣。
前路漫漫,前途迷茫,生死未卜。
我們不知道洪皓是在哪里下的船,也不知道洪皓下船后是騎馬還是坐轎繼續(xù)前往金國。我們只知道洪皓辭別高宗趙構(gòu)后千里迢迢,長途跋涉來到了金國占領(lǐng)的太原。
我讀過力主抗金被發(fā)配海南的李綱寫的一首詞《蘇武令》。那“塞上風(fēng)高,漁陽秋早,惆悵翠華音杳。驛使空馳,征鴻歸盡,不寄雙龍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歸黃閣、未曾圖報。誰信我、致主丹衷,傷時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調(diào)鼎為霖,登壇作將,燕然即須平掃。擁精兵十萬,橫行沙漠,奉迎天表”表達著自己抗金報國的鏗鏘意愿和愛國熱情,誰能說這首詞不是為洪皓而作的?
洪皓到了太原,又轉(zhuǎn)云中(今大同),金國大臣粘罕勸他歸順,像以前來的使者一樣留在金國當(dāng)官。洪皓寧死不從,于是粘罕把他發(fā)配到冷山(今吉林省的舒蘭一帶),真正把他“冷藏”起來,期待他有朝一日能回心轉(zhuǎn)意。
我們都知道洪邁(洪皓之子),蓋因他有一部《容齋隨筆》流傳于世。而洪皓也有一部書——《松漠紀(jì)聞》,記錄了他在東北生活15年游歷過的山川形勝、風(fēng)土人情、所見所聞,卻沒有流傳開。洪皓在東北的生活是異常艱苦的。
那里四月還不見草色,而八月已經(jīng)飛雪漫天了。洪皓雖然保持了使臣的氣節(jié),卻要面對惡劣天氣的考驗。他住的是“地窨子”,沒有御寒的冬衣,撿來的柴火燒完了,只能燒馬糞取暖。那里是金國大臣完顏熙尹的地盤,見他學(xué)養(yǎng)深厚,就聘他做了自己八個兒子的家庭教師。后來,完顏熙尹舉家遷往燕京(今北京),洪皓也被帶著同行。這期間,金國一直在勸他投降,留他在這里做官,洪皓堅持不就。
洪皓離開江南已經(jīng)太久了。然而,家鄉(xiāng)的小橋流水、杏花春雨無時無刻不出現(xiàn)在他的眼前,且每每閃現(xiàn)夢中。春天想起“四逢寒食盡投閑。踏青無處想家山”;夏天想起“蓂堂遙憶侍慈顏。感時雙淚滴潺潺”;秋天想起“縱使登高寧忍看?;鑿?fù)旦。心腸似鐵還須斷”;冬天想起“月飛來雪月光中、無處認(rèn)樓臺”。那“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西湖啊,那“彩箋爛綺”的杭州啊,那像血脈一樣流淌的大運河呀,還有那金碧輝煌的宮殿、秀女佳肴的酒宴、笙歌依舊的畫舫……有誰知道他在這里深深地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
此時,梅花就是洪皓的化身,風(fēng)雪就是那仗勢欺人的金政權(quán)。
“去年湖上雪欺梅。片云開。月飛來雪月光中、無處認(rèn)樓臺。今歲梅開依舊雪,人如月,對花笑,還有誰。一枝兩枝三四蕊。想西湖,今帝里。彩箋爛綺。孤山外、目斷云飛。久坐花寒、香露濕人衣……”
不管金人怎樣勸降,許下什么高官厚祿,洪皓都不屑一顧,不為所動。他志氣如鐵,傲骨翹然,只盼歸南的一天。
杭州也有冬雪,杭州也有梅花,洪皓在北國多年,他更鐘情北國的梅花。也許深處嚴(yán)寒的塞北,洪皓對梅花有了更深刻的觀察,對梅花的品格有了更切身的感受,對梅花的風(fēng)骨更加贊賞!他的詩詞中最喜歡描摹的就是梅花了,吟詠中常帶著對梅花的贊賞,對故鄉(xiāng)的眷念,對國家的忠誠。讓人唏噓,讓人感奮!
詞中的吟詠有情感、有色彩、有音韻、有溫度。
“天涯除館憶江梅。幾枝開。使南來。還帶余杭、春信到燕臺。準(zhǔn)擬寒英聊慰遠,隔山水,應(yīng)銷落,赴訴誰。空恁遐想笑摘蕊。斷回腸,思故里。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更聽胡笳、哀怨淚沾衣。亂插繁花須異日,待孤諷,怕東風(fēng),一夜吹”。你看,那叢傲骨含霜的梅花,玉枝疏瘦,雪潤花蕊,春光點染,暗香悄送,傳達著不為人知的情感。此時吟來,真叫人百轉(zhuǎn)千回,大運河和杭州仿佛就在眼前。
洪皓在寂寞中咀嚼著梅花的風(fēng)骨,梅花在千里雪原喻示洪皓的忠誠!
靜靜的驛館中,洪皓思緒飛騰。心中運河波濤洶涌,窗外寒冬大雪壓枝,梅花萬點,燭淚滴垂。
洪皓立在寂靜的驛館,紅梅綻放在千里雪原!那是氣節(jié)的綻放,那是忠誠的綻放。洪皓不能算愛國詩人,卻是一個堅定的愛國主義者。他在金國15年,傳播了中原文化,為東北留下了珍貴的《松漠紀(jì)聞》。直到紹興十三年金熙宗喜得貴子,大赦天下,洪皓才回到杭州,回到杭州的大運河畔。
洪皓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一曲大宋蘇武的人生華章!
御碼頭
這里就是杭州大運河畔的御碼頭了。
這里應(yīng)該就是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踏上杭州第一腳的地方吧。
這里也應(yīng)該是納蘭性德和沈宛愛情故事的發(fā)源地,以及沈宛對愛情的追求、對自由的追求、對幸福追求的緣起地。
納蘭性德(1655年至1685年),字容若,清朝大學(xué)士納蘭明珠的長子。他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17歲入國子監(jiān)??滴跏迥辏?676年)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是名滿京師的才子。之后深受康熙皇帝賞識,授御前一等侍衛(wèi),多次隨駕巡幸江南??滴醵哪晡逶拢虿′廴欢?,年僅30歲。
沈宛,居杭州大運河畔,曾有出色的詞作《選夢詞》流傳于世。
人生是什么?人生仿若一棵樹,在多雨的夏季,它豐沛蔥蘢;在風(fēng)起的深秋,它枝葉枯零;在落雪的嚴(yán)寒,它隱跡山林,留下生命的印痕,那是一圈一圈的年輪??上В{蘭性德生命的夏季太短了,短得只有30年。
其實,納蘭性德少年時曾經(jīng)有心上人表妹青梅,無奈父母將其送入宮中,成為皇帝的妃子?!盎乩纫淮缦嗨嫉?,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20歲時,他娶了盧氏為妻,納顏氏為妾。盧氏是懂納蘭的,可惜23歲時產(chǎn)后患病而卒,扔下納蘭形單影只?!俺詈蹪M地?zé)o人省,露濕瑯玕影。閑階小立倍荒涼。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
28歲那年的正月十五,江南名士顧貞觀向他推薦了沈宛,說她不但人長得漂亮,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更讓納蘭性德驚詫的是,她尤其喜歡納蘭性德的詞,不但倒背如流,有些詞還能譜曲彈唱。這是個什么樣的女子呢?他迫切想見到她。于是,他便借皇帝派他去杭州辦差的機會來到杭州,見到了沈宛。
可以想見,在杏花春雨的江南,當(dāng)沈宛得知來人即是她仰慕的京城才子納蘭性德、朝思暮想的夢中情人時,她該是怎樣的欣喜若狂!當(dāng)納蘭性德見到眼前的沈宛,那個鐘靈毓秀的江南女子,那清麗的面龐,那優(yōu)雅的身姿,那得體的言笑,怕也是驚為天人了吧!
對納蘭來說,沈宛就是一首詞,蘊含了江南山水、運河波濤,是一首難以言說的詞,耐人尋味,卻引人入勝。“飛絮晚悠飏,斜日波紋映畫梁。刺繡女兒樓上立,柔腸。愛看晴絲百尺長。風(fēng)定卻聞香。吹落殘紅在繡床。休墮玉釵驚比翼,雙雙。共唼蘋花綠滿堂”。
白天,納蘭行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為皇帝辦差;晚上,他便和沈宛弈棋,聽她彈唱。他為她作詞,“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紫玉釵斜燈影背,紅綿粉冷枕函偏。相看好處卻無言”。閑下來的時候,他們也會在大運河里泛舟,看兩岸的粉墻黛瓦、鬧市人家、街衢古巷;劃到拱宸橋,離舟上岸,在古街巷里流連忘返,在小酒館里相對品茗,讓行人驚嘆他們的郎才女貌。有時,他們也會在西湖的畫舫里喝酒填詞,看蘇堤煙柳,聽孤山鶴鳴,賞柳浪鶯啼,品曲院荷風(fēng),陶醉在溫柔似水的詩情畫意里。
離別前的最后一晚,兩個人有一種“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感覺。任何話語都成了多余的殘絮,似乎飄落了就難以找尋。沈宛聽?wèi)T了海誓山盟,納蘭也不會輕易許諾。兩個人彼此沉默,就好像在波濤洶涌的運河上、在驚濤駭浪的航程中,懂得了彼此的體貼。
當(dāng)納蘭的船離開了渡口,沈宛的眼前一片迷茫,她笑著揮手,漸漸地望不見了那艘船,漸漸地望不見了那個人。
“煙暖雨初收,落盡繁花小院幽。摘得一雙紅豆子,低頭,說著分?jǐn)y淚暗流。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將酹石尤。別自有人桃葉渡,扁舟,一種煙波各自愁”這恐怕就是當(dāng)時兩個人離別的心曲吧。
在離開杭州回京城的船上,納蘭性德病了?!蔼毧蛦昔勒l念我,曉來涼雨颼颼。緘書欲寄又還休。個儂憔悴,禁得更添愁”這怕是納蘭性德病中的感悟吧。他想寄書給誰,他為誰而愁,還用說嗎?
回到京城,大病初愈的納蘭性德想忘記江南、忘記杭州、忘記沈宛,可他越想忘記,越是思念。沈宛又怎能忘記納蘭性德,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他。從此,她獨居深閨,見花落淚,望月傷情,“黃昏后,打窗風(fēng)雨停還驟。不寐乃眠久。漸漸寒侵錦被,細細香消金獸。添段新愁和感舊,拚卻紅顏瘦”。她只有吟詞作賦,寄托思念。
八月十五的晚上,沈宛獨自一人,置一桌酒菜,擺兩個酒杯,想象著和納蘭性德對飲,想象著和納蘭性德相處的日子,回憶每一個細節(jié)。獨自賞月,獨自填詞,獨自悵望,“獨窺天上月,幾回圓?”
納蘭性德又何嘗不想沈宛。在淥水亭,他多次將在杭州和沈宛的故事講給顧貞觀聽,并托他想個辦法,將沈宛接到京城。顧貞觀聽了納蘭的訴說,立即輕舟直下,奔赴杭州。
沈宛沒有絲毫猶豫,立刻收拾行裝啟程。哪怕是飛蛾撲火,她也義無反顧。
納蘭性德見到沈宛,覺得沈宛為他帶來了整個江南;沈宛見到納蘭性德,覺得為納蘭性德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喜歡一個人,他就是大運河邊的岸柳,可傍可依;喜歡一個人,他就是塞北的雪花,寒冷而溫暖。她愿意為他提壺煮茗,愿意為他策馬揚鞭。喜歡一個人,漂泊亦是安穩(wěn),清苦亦是甘甜。
由于沈宛的身份,盡管納蘭性德已視其為妾,但她仍不能名正言順地進入明府。沈婉覺得,能在一起,這已經(jīng)足夠了??墒?,老天是吝嗇的,這樣的日子,也不多給他們幾天。
牡丹落盡殘紅,桃杏已結(jié)了果實的時候,納蘭性德大病。只七天,納蘭性德便撒手人寰?!把銜麎艚猿设茫聭粼拼叭饲那?。記得畫樓東,歸驄系月中。醒來燈未滅,心事和誰說?只有舊羅裳,偷沾淚兩行”。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假如納蘭性德初見的是沈宛,她的婚姻就會圓滿嗎?假如他們的婚姻圓滿,沈宛也許就不會再回到大運河畔。
可是,世上哪有那么多也許……
離開杭州的夜晚,我又來到了大運河畔。
河水泛著波光的漣漪從遠古流來,從上游流來,從武林門流來。它在杭州的夜色里流淌,也在我的思緒中流淌。
白日里兩岸的綠樹紅花此刻掛滿了彩色燈飾,像夜空里的繁星眨著眼睛。
運河水似杭州的絲綢錦緞般波光粼粼地閃著,演繹著濃郁的杭州風(fēng)情。那是濃縮的天堂畫卷,那是久遠的運河文化。
游船的馬達聲響起來了,我的心也隨著馬達聲浮上了河面。河面上,是陸游的身影,是洪皓的身影,是沈宛的身影,還有那些仁人志士的身影。
船兒駛離了武林門碼頭,向著拱宸橋的方向開去,我的思緒也隨著河水蕩漾在波光燈影的暗夜里。
燈影,在兩岸的樹叢間搖曳;他們,在我的心中搖曳。
大運河,一首流動的詩,一幅滄桑的畫,一曲壯美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