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LU
姆明(托芙·揚(yáng)松創(chuàng)作的系列童話故事的主角)一家在機(jī)緣巧合之下,得到了海盜棄船而逃時丟下的一箱金幣,可登上海盜船的姆明媽媽卻無視金幣,徑直地走到書架前感嘆:“多么珍貴的書籍!”雖然那些書不過是關(guān)于如何治愈中風(fēng)、如何種植花園的,她還是抱走了好幾本。聽海盜說要取回“寶藏”,她指給他們看:“書籍在這”。
書籍是比金幣還珍貴的寶藏,因為這個譬喻,我愛上了電影《姆明:漫游藍(lán)灣》,愛上了姆明媽媽,并因她開啟了圖書館的一日“漫游”。
從家到圖書館,有11公里的路程?!?1”這個數(shù)字,是兩扇門、是一條路、是兩排書架,將我和圖書館連接起來;每周都去中文書刊借閱室借書,卻從未在圖書館坐下來,“11”也是徜徉于書卷間不知疲倦的雙腿;為了閱讀不外借的《童話人生:托芙·揚(yáng)松的生活與藝術(shù)》,我第一次坐在圖書館里靜靜地讀了一天的書,“11”因此化作一雙槳,伴我泛舟于“靜穆的海浪”(泰戈爾說它是圖書館最貼切的比喻)之上,領(lǐng)略無限的書海風(fēng)光。
擷取海浪間的“浪花”,將《燈塔》《倫敦小孩》《作家的花園》等一一擺放到橡木閱覽桌上,我像采到很多橡子的松鼠一樣,心中充滿了喜悅。記得海明威說過,遇到好運(yùn)要敲敲木頭,運(yùn)氣才不會走失,于是趁人不備,偷偷敲了敲桌子。
“砰!砰!砰!”克里斯多夫·夏布特的圖像小說《燈塔》里,有一個畸形怪人,在孤立于大海上的燈塔中生活了50年,從未離開過。他每晚都用父母留下的舊字典敲木頭,然后隨意扔擲一下父母留下的舊字典,隨意再選一個詞與自己做伴。后來,在字典與無名水手的幫助下,他終于找到走出燈塔的勇氣,《燈塔》為人們?nèi)计鹈鲀舻奈⒐狻?/p>
“夜色庇護(hù),此處獨(dú)明”,是“怪人”的燈塔,也是所有人的圖書館。
一位行動不便的長者,用微顫的手捧著書,正一小步一小步地挪過我的桌旁。我倏然想起紀(jì)錄片《但是還有書籍》中的沈燮元先生,98歲了依然每天去圖書館,沈先生說就像魚離不開水,自己一輩子都不脫離圖書館。正如紀(jì)錄片中所說,圖書館,它是一些人休憩心靈的桃花源,也是另一些人眺望世界的窗口。
直到要離開閱覽室時,我才發(fā)現(xiàn):對面的閱覽桌旁,坐著四個大男孩??粗麄兿駜山M書檔一樣規(guī)矩地對坐著、捧著書舍不得放下的樣子,我知道,他們明天還會來這里;我也知道,在走進(jìn)閱覽室的那一刻,他們一定在感嘆——原來,書籍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