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31863次——這是2022年12月9日24小時北京120電話的呼入量,這一數(shù)字達到了常態(tài)化呼入量的6倍以上。
由于天氣寒冷疊加疫情因素,北京120急救電話的呼入量自大幅增加。而在對電話呼入進行分析后不難發(fā)現(xiàn),咨詢和重復撥打電話的占比很高,比如大量無癥狀感染者、輕癥患者會撥打120進行發(fā)熱等癥狀的咨詢,這些非緊急的電話,無疑擠占了120的急救資源。
在此前北京召開的疫情防控新聞發(fā)布會上,北京市衛(wèi)健委副主任、新聞發(fā)言人李昂呼吁,合理使用120急救電話,為急危重癥患者讓出生命熱線。
120是受理緊急醫(yī)療救助的專線電話,受理能力是有限的,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撥打120、撥打后如何精準高效地提供信息,都有必要讓更多的公眾了解。急救教育這堂“生命必修課”必須普及、必須上好。
急救教育可謂生命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青少年急救教育工作。2020年,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教育部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紅十字工作的通知》,要求把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特別是心肺復蘇納入教育內(nèi)容。2021年,教育部印發(fā)《關于開展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首批擬組織150所高中和高校參與試點工作,在校園內(nèi)配備相關急救設施設備與物品,并對學校教師、學生進行急救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研制急救設施設備配備規(guī)范(試行)和急救技能培訓方案(試行),探索校園急救技能證書開發(fā)試點建設工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急救教育經(jīng)驗做法,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強化急救教育。”
2022年年初,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做好首批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布首批201所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名單和《首批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以提升學生健康素養(yǎng)為核心,以普及急救知識和技能為重點,以提高校園應急救護能力為目標,深入開展學校急救知識普及、急救設施配備、急救技能培訓等工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急救教育經(jīng)驗做法?!?/p>
生命安全需要眾人守衛(wèi),在開展學校教育、從青少年抓起的同時,也有必要在全社會推廣急救教育。
當前,國內(nèi)急救知識普及率還比較低,當一些人突發(fā)急病時,在其身邊的親人或者是周遭人員不會救、不敢救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而發(fā)病者能否在4~6分鐘的“黃金搶救時間”內(nèi)得到有效急救,關乎著其生命,也關乎著其背后的家庭。
生命健康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和前提。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提高公眾的急救素養(yǎng)迫在眉睫。建議加大急救理念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急救教育的關注度和重視程度,抓緊編寫急救教育教材,在各級各類學校及各個單位廣泛開展應急救護培訓,并形成常態(tài)化機制,推動急救教育向科學化、專業(yè)化、精準化方向發(fā)展。同時,有必要為機場、地鐵、體育場館、公園等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配備足用、實用、適用的急救設施設備,定期組織開展面向大眾的培訓活動,定期組織急救演練,使更多公眾掌握設備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急救知識,在全社會形成樂于施救、敢于施救、善于施救的良好氛圍。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