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乃川 董曉鋒 楊再江 楊學(xué)新 陳皓 朱接柱
(新疆湘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哈密 839100)
TA2 純鈦具有良好的耐蝕性能,比強度高,同時具有較強的斷裂韌性[1]。在大型工業(yè),船舶生產(chǎn)等領(lǐng)域都有廣泛應(yīng)用,由于金屬在加工工藝一定的情況下,其組織形態(tài)主要取決于加熱的最高溫度和不同冷卻速度下的組織演變[2]。因此研究TA2 純鈦高溫下組織演變具有重大意義。
實驗用TA2 原料為退火態(tài)(M),軋制厚度為50mm 的鈦板,其β 轉(zhuǎn)變溫度是920℃左右,其顯微組織為全等軸α相,如圖1;在其橫截面隨機5個點維氏硬度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用材料橫截面硬度值(HV5)
將原料切成15×15mm 的小方塊,共15 塊,分5組,編號1#~5#,每組3 個試樣。將爐溫分別升到指定溫度點,共5個溫度點,900℃、930℃、960℃、990℃、1020℃,將每組試樣放入其中保溫40分鐘,然后將一組3個試樣分別采用水冷(WQ)、空冷(AC)、隨爐冷卻(FC)的方式冷卻至室溫,熱處理制度如表2所示。
表2 熱處理制度
將熱處理之后的試樣進行維氏硬度(HV5)檢測,顯微組織檢測和原始β 晶粒尺寸檢測,每個試樣隨機打5 個硬度值,再求出其平均值,顯微組織用金相顯微鏡進行檢測拍照,原始β 晶粒由光學(xué)映像測量儀拍照后,金相分析軟件進行尺寸測量。
不同溫度和熱處理制度下,維氏硬度值如表3、圖2所示。
圖1 退火態(tài)顯微組織
表3 硬度值(HV5)
圖2 維氏硬度
900℃(β 轉(zhuǎn)變溫度以下)溫度下,隨爐冷卻形成全等軸組織,空冷形成等軸組織和部分組片狀α 組織,水冷組織由等軸初生α相和細(xì)片狀α相組成。
930℃~1020℃(β 轉(zhuǎn)變溫度以上)溫度下,隨爐冷卻組織為全片層粗大α 相組成,隨溫度升高組織無明顯變化;空冷組織也是全片層粗大α 相組成,隨溫度升高組織無明顯變化,但相同溫度下空冷組織片層間距小于隨爐冷卻;水冷組織由片狀、透鏡狀、等軸狀α相組成。
各制度下顯微組織如圖3 所示,圖3(a)~3(c)分別為900℃隨爐冷卻、空冷、水冷顯微組織;3(d)~3(f)分別為930℃隨爐冷卻、空冷、水冷顯微組織;圖片序號以此類推。
圖3 不同熱處理制度顯微組織
930℃~1020℃空冷條件下均能清晰看見由晶界α 相勾勒的原始β 晶粒,由此測得各溫度下原始β 晶粒尺寸,如圖4所示;金相照片如圖5所示,圖5(a)~5(d)依次為930℃~1020℃。
圖4 β晶粒平均尺寸
圖5 不同溫度加熱后空冷30倍金相照片
(1)在同等加熱溫度下,隨爐冷卻、空冷、水冷,TA2 純鈦維氏硬度依次增大,從顯微組織可以看出,同等溫度下,相變溫度以下隨爐冷卻形成等軸晶,相變點以上形成粗大的片層組織,這都會使材料硬度降低,空冷形成的片層組織由于片層間距小于隨爐冷卻,可提高硬度,所以硬度就會大于隨爐冷卻[3];水冷形成透鏡狀和極細(xì)小的片層組織,所以大大提高位錯運動,從而提高硬度,其硬度值明顯高于隨爐冷卻和空冷。
(2)相變溫度以上,隨著溫度提高,同樣冷卻方式下硬度值相近,從顯微組織可以看出,片層α 間距幾乎相同,整體組織差異也不大[4]。這是因為晶內(nèi)片層組織的形成只與冷卻速度有關(guān),而跟加熱溫度關(guān)系不大。
(3)930℃以上,隨著加熱溫度的提高,原始β 晶粒也會隨之增大,并有溫度越高,晶粒變大的趨勢越明顯,呈現(xiàn)加速生長的態(tài)勢。因為加熱溫度越高,晶界原子能量越高,境界遷移的動能越大。晶粒長大的趨勢就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