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菁,譚欣
建構主義理論與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中美育觀念運用研究
林菁1,譚欣2
(1.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成都 611731;2.西南民族大學,成都 610041)
探討建構主義理論在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中的應用,旨在增強文創(chuàng)產品在美育方面的功能,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大眾的民族審美情趣。采用案例分析法選取多個優(yōu)秀的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品作為案例,并分析建構主義理論在這些產品設計中的作用;采用層次分析法分解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的多個要素指標,包括設計因素、建構主義要素和美育觀念;引入模糊Kano模型分析用戶對不同層次和特征的偏好程度,并建立不同特征屬性對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的理性評價體系。結果表明,在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中,運用建構主義理論可以更好地引導文創(chuàng)產品的設計,增強其美育功能,同時也能更好地培養(yǎng)大眾的民族審美情趣,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建構主義;美育觀念;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
“博物館作為收藏、研究、展示、傳播物質和非物質遺產的公共文化機構,承擔著實證闡釋歷史、引導價值取向、培育審美情趣的重大責任。在新時代下,博物館要與時代同步伐,增加、轉變其承擔的社會職能?!盵1]在此趨勢下,博物館教育的傳統(tǒng)主流范式也逐步從“權威與教化”轉變?yōu)榱恕皩W習與體驗”;在此基礎上,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則通過將消費購買行為轉移至消費者,使其成為體驗館藏相關文化內容、文化知識和文化導向的重要途徑,也因此成為博物館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也有相當一部分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僅將文化作為商品的點綴,漠視文創(chuàng)產品的教育、審美功能,從而導致了博物館文創(chuàng)的同質化、媚俗化等問題。
當代博物館已從過去的以收藏和研究為主轉變?yōu)榻裉斓囊越逃头諡橹?,即由“藏品中心”向“公眾中心”轉化[2]。博物館在以物為本、重視科研功能和館藏文物保護的同時,也在發(fā)揮著自身的公眾教育作用。其中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品是除展覽外的主要美育載體和媒介,同時也是現(xiàn)代博物館所特有的美育形式。文創(chuàng)產品是發(fā)揮博物館美育功能的重要渠道,其目的不在于教育公眾,而是為他們創(chuàng)造參與學習的全新途徑,提高公眾對博物館所承載的歷史、文化的認識。因此,開展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中美育觀念的運用研究,不僅符合博物館社會職能更新和完善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新形勢下博物館資源更好地為社會公眾服務。
在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中,美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yǎng)感情為目的者也。”[3]在202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提出:“要對準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發(fā)力?!盵4]在國家政策層面上凸顯和強調了美育教育的重要意義。以真入美,以美啟真。美育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yǎng),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5]。與監(jiān)督、管理和帶有強制性的灌輸式教育方式不同,美育是一種化育,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對美的傳播。美育觀念的運用是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它不僅可以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文物、體驗文化,還可以提高觀眾參觀博物館時的體驗感。同時,美育觀念的運用也可以幫助設計者更好地傳達文化信息,從而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業(yè)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從簡單粗糙的“貼圖”生產旅游紀念品階段,發(fā)展到將館內豐富的文化因子轉化為文創(chuàng)產品的階段。目前,許多博物館立足本館的文化內涵,以創(chuàng)新為中心,把擁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元素融入新研發(fā)的文創(chuàng)產品之中。部分博物館開始根據(jù)時尚潮流創(chuàng)新產品形式。比如近年來興起的“盲盒文化”,受到眾多年輕人的喜愛。又如,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提高博物館的傳播度、關注度,以相對輕松的方式講好文創(chuàng)故事,并通過線下展覽、演出與線上演播、推廣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文創(chuàng)產業(yè)的創(chuàng)意營銷。另一方面,目前博物館的IP授權、跨界聯(lián)名正在成為新的發(fā)展趨勢??傮w來說,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業(yè)發(fā)展迅速,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博物館聯(lián)合多方力量,不斷促進產業(yè)的提質升級。但是在快速發(fā)展的背后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在美育功能的體現(xiàn)方面,本該承載著文化傳播與教育功能的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確有不足之處。
1.2.1 文化的缺失
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質,是一個民族普遍認知且獨特存在的標識,傳統(tǒng)文化作為元素融入文創(chuàng)產品,不但有利于文創(chuàng)產品的創(chuàng)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而且能在精神上加強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是十分良性的拓展因素。但部分設計并沒有考慮文化元素背后的意義,只是把元素與產品生硬地堆砌在一起,更加側重產品的功能性與實用性,造成了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中文化的缺失。
1.2.2 創(chuàng)意的缺失
全國政協(xié)委員、故宮博物院總策展人王亞民在2023年的全國兩會上提出了博物館文創(chuàng)嚴重的“同質化”現(xiàn)象:“你做一個扇子,他也做一個扇子;你做一個杯墊,他也做一個?!盵6]目前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的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設計缺乏創(chuàng)新性思維。出現(xiàn)同質化的原因非常復雜,其中漠視文創(chuàng)產品的美育功能是主要原因之一。博物館文創(chuàng)是文化、創(chuàng)意的結合,創(chuàng)意往往體現(xiàn)在文化元素的提取和設計上。在設計構思階段,設計師除了需要考慮元素、材料、工藝因素外,還應以美育觀念指導創(chuàng)意設計。
1.2.3 審美的缺失
在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之初,審美因素就是設計師所要考慮的重要一環(huán)。設計在愈發(fā)個性化、生活化的同時,文物作為設計元素既要體現(xiàn)文物的特質,又要與日常生活需要相結合?!拔摹笔歉?,“創(chuàng)”是生命[7]。文創(chuàng)產品應兼具實用性與美學價值。部分設計還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乏審美問題。這是對博物館文物美學價值的忽視,顯然不利于文創(chuàng)產品的美育傳播。
作為教育學的經(jīng)典理論,建構主義關注的是如何構建學習者的認知和情感體驗,以此促進他們的學習和發(fā)展。在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過程中要把握美育自身的特性,合理遵循教育規(guī)律,體現(xiàn)受眾對美育的實際需求。在設計時以構建主義理論為指導能夠改變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中美育觀念缺失、美育效果不佳、缺乏審美創(chuàng)意等問題,其具體優(yōu)勢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者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保證對知識的主動建構[8]。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品美育功能的有效實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為能否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學習者對知識的主動建構需要在“做”中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便可以建構起與此相應的知識經(jīng)驗。如“三星堆考古盲盒”,見圖1,有12件根據(jù)三星堆出土的重要文物原型微縮而成的實物被隨機放置在密封的鐵盒中,消費者開啟盲盒的過程也是一次模擬考古發(fā)掘的過程。在層層挖掘、細細掃去浮塵的過程中,神秘的古蜀瑰寶重現(xiàn)在人們眼前。要想認識盲盒中的神秘文物,消費者首先必須要了解一定的挖掘知識,在熟悉挖掘步驟的前提下進行操作。在這一過程中,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為埋藏千年的文物帶來了神秘感,再配合盲盒中的文物介紹,更加深了學習者對文物的認知熱情。
圖1 三星堆考古盲盒
在傳統(tǒng)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中,產品與受眾之間幾乎不存在交流。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習慣地滿足于“展示”而剝奪了受眾參與的機會。根據(jù)建構主義的觀點,個人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所建構的對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著局限性,通過意義的共享和協(xié)調,才能使理解更加準確、豐富、全面[9]。學習不是“教”與“學”單向輸出的過程,而是在教授者與學習者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形成的知識構建,在學習中通過合作、交流、互動可以使知識掌握得更加全面。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在知識的轉化過程中自然充當了教授者的角色。近年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新媒體技術所具有的交互性特點也備受青睞。新媒體技術運用于文創(chuàng)產品中能夠有效地引導產品與學習者的互動交流。故宮博物院推出的“皇帝的一天”是一款教育類應用,該應用以有趣的交互式地圖形式帶領用戶體驗皇帝的衣食住行,在應用的引導下,皇城中重要的建筑如養(yǎng)心殿、乾清宮、暢音閣等隨著劇情的推進被一一展示在用戶面前。200多個大小交互點將知識與典故相融合,使本來枯燥無趣的歷史文化知識變得有趣鮮活,見圖2。
圖2 “皇帝的一天”應用界面
從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10]。想要做到對知識真正的理解,在學習中不僅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在文創(chuàng)產品研發(fā)中合理地強調學習過程,可以有效幫助學習者真正地理解、掌握知識。由蘇州博物館推出的“貝聿銘的建筑密碼”,見圖3,采用立體書的形式向讀者展現(xiàn)了蘇州博物館等5個出自世界建筑大師貝聿銘之手的著名建筑模型。立體書通過抽拉、翻轉、滑道等精妙的互動方式,將空間、幾何、材料、環(huán)境、光線、歷史人文6個學科角度的知識點展現(xiàn)給讀者,使讀者能夠近距離觸摸大師的建筑之心。此外,書中設計的約15道謎題,需要配合手機端進行互動,也可以去往蘇州、巴黎、柏林等地,通過實地實景進行解謎,通過抽絲剝繭、縝密推理、尋找機關,再搭配導讀手冊,讀者能夠真正理解每一棟建筑的細節(jié),以及建筑背后的故事。
建構主義認為認知、學習總是帶有一定情感的。這種情感的投入與教育過程中所獲得的體驗密切相關[1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積極的體驗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會使學習者從中產生興奮與快樂的情感。想要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情緒就要使學習者在和諧的氛圍中、在不斷的成功與進步中感受知識的力量。因此,在文創(chuàng)產品美育功能的體現(xiàn)上,學習者的創(chuàng)造性與成就感應該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
圖3 “貝聿銘的建筑密碼”創(chuàng)意3D解謎禮物套裝
玉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象征和重要組成部分,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深深地影響了古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法制玉教育體驗盒真實復原了古人制玉的工具和工藝,采用三千年前的古代工具盒技術,利用天然材質的軟玉石料進行設計、加工,通過文創(chuàng)產品的制玉步驟,體驗者能夠親自制作并完成一件玉雕作品,充分感受到自我成就感,能夠更加深入了解中國人的玉文化,在琢玉中體驗美好,在動手中感悟華夏精神,見圖4。
圖4 古法制玉教育體驗盒
本次實驗采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Kano問卷法相結合的方法,從定性和定量上評估建構主義理論對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中美育觀念實際運用的可能。
3.1.1 層次分析法的設計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多準則決策方法,可以對不同的因素進行比較和評估,采用專家主觀判斷與實驗客觀數(shù)據(jù)相結合的方式,對本實驗中影響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的設計因素、建構主義要素以及美育觀念三方面進行分析。
3.1.2 模糊Kano問卷法的設計
模糊Kano問卷法是一種用戶滿意度調查法,由Kano模型發(fā)展而來。該方法使用模糊邏輯來處理用戶對產品或服務的滿意度。通過該問卷可以確定哪些特征對用戶的滿意度影響最大,以及如何在產品或服務的不同特征之間平衡滿意度。
該實驗通過兩種分析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幫助研究者深入理解不同評價維度在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中的重要性和滿足程度,以及不同評價維度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層次分析法分析權重分配和因素之間的層級關系,可以確定不同評價維度在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中的相對重要性,從而為設計提供重要的參考,亦能為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美育運用策略。
3.2.1 層次分析模型
采用層次分析法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通過邀請博物館或教育、設計領域的相關專家進行訪談,進而確定相關權重系數(shù)。本次訪談邀請到6名行業(yè)專家,其中男性用戶4名,女性用戶2名,受訪對象年齡段分布平均,受訪者均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具有代表性,專家信息見表1。
表1 權重評分專家信息
Tab.1 Expert information for weighted rating
為確保數(shù)據(jù)的有效性,采用無引導式訪談方法。在獲取訪談結果后,對資料進行篩選、分析、提煉,最終轉化為評價要點。同時假設了3種設計方案,具體內容如圖5所示。
圖5 層次分析評價模型
在確定了評價指標體系后,對這些評價指標的重要性進行整理,得到各個指標的權重分。接下來,根據(jù)專家權重分的結果,構建兩兩比較矩陣,并對每層指標的相對權重進行計算,推導出每個準則對整個設計的總權重比例。為了確保各個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和相容性,需要進行一致性檢驗。檢驗標準為:<0.1(=/)。其中,一致性指標是根據(jù)判斷比較矩陣計算得出的,是從層次分析法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取值表中獲得的參考值,具體的取值內容見表2。
表2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
Tab.2 Average random consistency index
最后,再根據(jù)總權重比例對一級指標內部的二級評價要點進行權重排序,得到每個要點對整體設計的重要程度排序,并對設計方案層判斷矩陣進行結果匯總。具體內容見表3—7。
表3 一級指標判斷矩陣匯總結果
Tab.3 Summary of the first-level indicator judgment matrices
表4 設計因素二級評價要點判斷矩陣匯總結果
Tab.4 Summary of the second-level evaluation criteria judgment matrix for design factors
表5 建構主義要素二級評價要點判斷矩陣匯總結果
Tab.5 Summary of the second-level evaluation criteria judgment matrix for constructivism elements
表6 美育觀念二級評價要點判斷矩陣匯總結果
Tab.6 Summary of the second-level evaluation criteria judgment matrix for aesthetic education concepts
表7 設計方案層判斷矩陣匯總結果
Tab.7 Summary of judgment matrix for design scheme layer
從該實驗的結果來看,對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來說,設計因素所占權重最高,但構建主義及美育也對其設計起到正面的作用,且建構主義協(xié)作、美育中的欣賞超過各自二級評價要點比例的一半。
3.2.2 模糊Kano問卷法
該實驗在層次分析模型的基礎上使用了模糊Kano問卷法對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的各項二級評價要點進行查驗,旨在更全面、系統(tǒng)地論證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中美育觀念的運用和建構主義理論的實踐價值。
根據(jù)層次分析模型得出的二級評價要點權重比例,有針對性地從正反兩方面設計問卷來獲取用戶對不同評價要點的態(tài)度[12],并通過目前市面上典型的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進行相關的圖文介紹,確保參與問卷調查的被調查者準確了解評價要點的屬性內涵。
本次問卷調查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要求受訪者對每個問題給出對應的滿意度評分,本次共發(fā)放問卷79份,收回有效問卷70份,有效回收率為88.6%。在對所收集的問卷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的過程中,首先是對調研樣本的基礎信息進行解析,統(tǒng)計結果如表8所示。
由表8分析可知,在性別上,男女比例持平;在年齡段分布上,18~25歲的群體占比為21.4%,26~30歲的群體占比為24.3%,18~30歲的青年群體占比為45.7%;31~40歲的中青年群體占比為32.9%,而所有群體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達到97.2%,有美術教育背景的占比為60%,由此可以看出,在對文創(chuàng)產品的了解程度上,絕大部分的被試者對文創(chuàng)產品是有了解的,這能夠保證所填問卷的有效性。
本次調查采用正反兩方面的提問方式,以獲取消費者對不同設計屬性的態(tài)度。具體而言,對于具備該屬性的設計,用戶被要求評價其是否合理;對于不具備該屬性的設計,則需要用戶評價其是否不合理。為了獲得更為準確的定量分析結果,根據(jù)調查問卷中的態(tài)度選項(合理、較為合理、中立、不太合理、不合理)以及層次分析法的權重賦值,進行加權計算,以獲得更加有效的研究結果。依據(jù)Kano模型正反向問題選項的交叉綜合,可以將六種屬性歸納為五類需求類型:興奮需求、期望需求、逆向需求、無差異需求和必備需求,見表9。
表8 模糊Kano問卷基礎信息統(tǒng)計
Tab.8 Basic information summary of fuzzy Kano questionnaire
表9 Kano模型評價結果分類
Tab.9 Classification of Kano model evaluation results
將所有調查結果按照不同類型的需求進行分類,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比較,以研究消費者對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的需求偏好。計算滿意影響力Better值和不滿意影響力Worse值。滿意影響力Better值是指興奮型需求與期望型需求數(shù)之和占有效數(shù)據(jù)的比例,該指標的值為0~1。數(shù)值越高表示消費者對具備某特征屬性的文創(chuàng)設計越敏感,其優(yōu)先級也越高。該指標計算的過程如下:
Better值(滿意影響力)=(+)/(+++) (1)
不滿意影響力Worse值則表示必備型需求和期望型需求數(shù)之和占有效數(shù)據(jù)的比例,該指標的值為–1~0。該指標的絕對值越低,說明消費者對沒有該特征屬性的文創(chuàng)設計越不滿意,從而反映出該特征屬性的重要性。計算過程如下:
Worse值(不滿意影響力)= –1(+)/(+++)(2)
Better值(滿意影響力)和Worse值(不滿意影響力)均用于判定用戶對功能或服務水平變化的敏感程度。由此,對本次有效調查問卷的所有參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和計算,得到表10。
可以通過Better-Worse系數(shù)圖展示各功能/服務的坐標情況,橫坐標為Worse絕對值,縱坐標為Better值,可直觀展示所有屬性的情況,見圖6。
表10 Kano模型分析結果
Tab.10 Analysis results of Kano model
圖6 各評價要點Better-Worse系數(shù)圖
從以上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設計因素是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中最為主要的需求,不管是層次分析中的特征向量還是權重比值都遙遙領先于其他兩個需求,但建構主義與美育觀念也同樣不應被忽視,根據(jù)模糊Kano問卷法的結果,可以得到建構主義在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中對美育運用的啟發(fā),具體來說,建構主義中的情景、協(xié)作以及美育中的表達、欣賞、創(chuàng)造美是用戶最為追求的魅力屬性,如果增加這些核心指標,用戶滿意度和忠誠度會有很大的提高。而設計因素中的造型則是用戶的期望屬性,表示產品提供此功能,用戶滿意度會提高,如果不提供此功能,用戶滿意度就會降低。紋樣、色彩、功能則是必備屬性,這些需求是用戶認為最為基本的要素。此外,建構主義準則中的會話、意義構建以及美育觀念準則中的評價是無差異屬性,這些屬性并不會對用戶的滿意度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根據(jù)這些結果,可以在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過程中注重情景的營造和協(xié)作的呈現(xiàn),強調表達、欣賞和創(chuàng)造美的體驗,同時在造型設計上傾注更多精力,以滿足用戶的期望需求。此外,在對文物的紋樣、色彩等元素進行提取時,需要同時關注用戶的實用性需求,確保產品具有足夠的功能性和美觀性。
建構主義理論在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中對美育觀念的表達具有重要的引導意義。它的運用能夠幫助文創(chuàng)產品更好地在消費者之間實現(xiàn)文化傳遞功能及美育價值,也有利于博物館的文化普及,使人們的文化素養(yǎng)、審美素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至新的高度。更有利于傳承和發(fā)揚我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中的精髓,培養(yǎng)受眾的民族自豪感,塑造人們的文化自信心。通過實驗,還發(fā)現(xiàn)用戶對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品的需求存在差異,其中一些特定的設計準則對用戶的喜好和必要程度等具有較高的重要性,這也為后續(xù)的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提供了有益的指導和借鑒,同時也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在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努力下,博物館文創(chuàng)設計將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為人們帶來更加豐富、有意義的文化體驗。
[1] 王春法.讓文物活起來[N].人民日報,2020-12-30(09).WANG Chun-fa. Let Cultural Relics Come Alive[N]. People's Daily, 2020-12-30(09).
[2] 鄭奕. 博物館教育活動研究[M].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5.ZHENG Yi. Study on Museum Educational Activities[M]. Shanghai: Fudan Press, 2015.
[3] 唐鋮, 朱經(jīng)農, 高覺敷. 教育大辭書[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35.TANG Cheng, ZHU Jing-nong, GAO Jue-fu.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M]. Beijing: Commercial Press, 1935.
[4] 202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J]. 中國民族教育, 2020(2): 4.The 2020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was Held[J]. Ethnic Education of China, 2020(2): 4.
[5] 孫滌. 美術教育如何踐行新時代美育要求[N]. 光明日報,2020-09-15(13).SUN Di. How to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n Art Education[N]. Guangming Daily, 2020-09-15(13).
[6] 胡波, 董曉波. 破解博物館文創(chuàng)“同質化”[N].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9-03-18(07).HU Bo, DONG Xiao-bo. Breaking the "Homogenization" of Muse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N]. People's Daily Overseas Edition, 2019-03-18(07).
[7] 陳圓圓, 王玨, 畢京津. 博物館文創(chuàng)打開新空間[N]. 人民日報, 2022-12-02(10).CHEN Yuan-yuan, WANG Jue, BI Jing-jin. Muse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open up New Space[N]. People's Daily, 2022-12-02(10).
[8] 歐陽芬. 多元智能與建構主義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M]. 北京: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04.OUYANG Fen.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Constructivism Theory in Classroom Teaching[M]. Beijing: 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 2004.
[9] 張雅軍. 建構主義指導下的自主學習理論與實踐[M]. 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ZHANG Ya-ju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m[M]. Wuhan: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12.
[10] 張春莉. 從建構主義觀點論課堂教學評價[J]. 教育研究, 2002(07): 37-41.ZHANG Chun-li. On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m [J].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2(07): 37-41.
[11] 張建偉. 從傳統(tǒng)教學觀到建構性教學觀——兼論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使命[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1(09): 32-36.ZHANG Jian-wei. From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ory to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Theory-On the Miss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J].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2001(09): 32-36.
[12] 汪天雄. 基于模糊Kano模型的智能空氣凈化器設計研究[J]. 機械設計, 2017, 34(2): 122-125.WANG Tian-xiong. Design and Research of Smart Air Purifier Based on Fuzzy Kano Model[J]. Journal of Ma-chine Design, 2017, 34(2): 122-125.
Constructivism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oncept in Muse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LIN Jing1, TAN Xin2
(1.Chengdu College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 China; 2.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The work aim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in muse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to enhance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nd better cultivate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public. Firstly, several excellent muse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were selected as cases according to the case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role of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in the design of these products was analyzed. Secondl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as used to decompose the multiple elements of muse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including design factors, constructivism elements,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concepts. Finally, the fuzzy Kano model was introduced to analyze users' preferences for different levels and features, and a r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for different feature attributes of muse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pplying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in muse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can better guide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enhance its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and cultivate the public's aesthetic taste and national cultural confidence.
constructivism; aesthetic education concepts; museum; creative design
TB472
A
1001-3563(2023)10-0451-08
10.19554/j.cnki.1001-3563.2023.10.052
2022–03–15
德陽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四五”規(guī)劃2023年度項目(DY23C021)
林菁(1985—),男,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虛擬展館展陳設計、博物館文創(chuàng)開發(fā)與設計。
譚欣(1969—),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藝術主題產品創(chuàng)意與孵化。
責任編輯:馬夢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