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基于文獻計量的我國服務設計研究現(xiàn)狀與趨勢分析

        2023-05-27 07:26:28劉維尚郭綺涵李子翔劉曉璐于蕊
        包裝工程 2023年10期
        關鍵詞:服務方法設計

        劉維尚,郭綺涵,李子翔,劉曉璐,于蕊

        【設計研討】

        基于文獻計量的我國服務設計研究現(xiàn)狀與趨勢分析

        劉維尚1,郭綺涵1,李子翔1,劉曉璐2,于蕊1

        (1.燕山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2.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0)

        梳理服務設計的研究發(fā)展態(tài)勢,從文獻計量可視化的角度,對近20年我國服務設計的研究現(xiàn)狀、研究熱點進行系統(tǒng)化的梳理和分析。同時,明確服務設計研究存在的局限及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以2001—2021年CNKI數(shù)據(jù)庫中與服務設計主題相關的期刊文獻作為研究數(shù)據(jù)源,使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對國內文獻進行數(shù)據(jù)可視化呈現(xiàn),采用文獻計量的方法對服務設計的年度發(fā)文量、發(fā)文期刊、基金項目支持、作者合作關系、發(fā)文機構和關鍵詞進行分析,探析該領域的研究熱點,提出未來的發(fā)展趨勢。結果表明有關服務設計的研究歷程可分為發(fā)展波動期、穩(wěn)步發(fā)展期和快速增長期三個階段,文獻發(fā)表數(shù)量整體呈上升趨勢;用戶體驗、產品設計、設計策略等是當前的研究熱點;研究方向可以總結為理論概念類、方法模式類和具體設計類;根據(jù)研究熱點及我國國情,從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范圍、研究內容和教育培養(yǎng)五個方面進行了未來前沿趨勢的預測。

        服務設計;文獻計量;Citespace;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早在1984年,Shostack[1]就提出了將“設計”與“服務”進行結合,以提升用戶的體驗感受。隨后,服務設計的思維在英國、美國、丹麥等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反響,越來越多的組織和企業(yè)認識到服務是可以被設計的,也是需要被設計的[2]。而我國在服務設計方面的起步較晚,但是由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眾多學者們的努力,服務設計作為現(xiàn)代設計的新思潮發(fā)展得十分迅速,并產出了眾多研究成果[3]。由于服務設計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設計方法,且服務本身極具復雜性,人們對服務設計的理解還處于較為混沌的階段[4]?;诖?,本文運用文獻計量的方法,基于CNKI數(shù)據(jù)庫,主要針對我國近20年來發(fā)表的服務設計研究文獻進行圖譜量化研究,并通過仔細閱讀大量文獻,重點評述了目前我國服務設計的發(fā)展歷程與研究熱點,并結合當前我國的研究現(xiàn)狀,對未來服務設計研究方向進行展望。本課題對推進我國服務設計的研究進程是十分必要的。

        1 數(shù)據(jù)來源及研究方法

        1.1 數(shù)據(jù)來源

        本研究主要針對的是國內發(fā)表的與服務設計相關的文獻,這些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中國知網數(shù)據(jù)庫(CNKI),為了使相關數(shù)據(jù)更加具有針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將北大核心、EI、SCI、CSSCI來源期刊所收錄的文章作為數(shù)據(jù)檢索的結果。在CNKI數(shù)據(jù)庫中將主題設定為“服務設計”,檢索出版年度范圍為2001年至2021年,得到831條結果。經過篩查和整理,去除報道類3篇、招商類12篇、撤稿類2篇、無意義類9篇,共得到有效文獻共計805篇。數(shù)據(jù)采集的時間為2022年4月13日。最后將有效數(shù)據(jù)導入Citespace中進行科學的統(tǒng)計與計量分析。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由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陳超美教授團隊研發(fā)的一款基于Java運行環(huán)境的科學文獻分析工具[5],可以對特定領域的文獻進行文獻計量分析,能夠以可視化知識圖譜的形式直觀且深刻地反映出某個學科或領域的發(fā)展脈絡和規(guī)律,探索出學科的前沿和今后的科研方向[6],因而成為目前受學者們喜愛的繪制知識圖譜工具之一。本文通過可視化工具Citespace5.8.R1,以服務設計為研究的切入點,運用文獻計量法、信息可視化和內容分析法等,對文獻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描繪出與服務設計相關的知識圖譜。通過對文獻進行發(fā)文量、來源期刊、基金分布、作者合作關系、機構和關鍵詞等的分析,總結近20年服務設計的研究熱點、整體研究現(xiàn)狀和今后的發(fā)展趨勢。

        2 服務設計數(shù)據(jù)梳理及分析

        2.1 年度發(fā)文量分析

        年度發(fā)文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領域的研究歷史及發(fā)展趨勢,從而梳理出該學科的發(fā)展脈絡[7]。圖1顯示了近20年來,中國知網所收錄的與服務設計研究相關的發(fā)文量變化趨勢。通過發(fā)文量曲線變化特點可以將服務設計的研究具體分為以下三個發(fā)展階段,見表1。

        圖1 2001—2021年各年份服務設計論文發(fā)表數(shù)量變化趨勢

        表1 近20年服務設計整體發(fā)展階段分析

        Tab.1 Analysis o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stage of service design in the past 20 years

        第一階段:發(fā)展波動期(2001—2008年)。該時期的發(fā)文量較少且比較波動,年平均發(fā)文量為7篇。主要是因為該時期我國正處于服務設計的探索階段。經過進一步研讀文獻可知,“服務”最早是在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出現(xiàn)的名詞。1991年Bill Hollins首次在設計領域提出服務設計的概念和內涵,隨后英美兩國開始涌現(xiàn)出大量學者對服務設計進行了研究。我國對服務設計的研究起步較晚,且主要集中在企業(yè)管理或營銷等相關學科。該時期學者們的研究成果雖然只是零星出現(xiàn),但是為后期我國服務設計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新的視角,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第二階段:穩(wěn)步發(fā)展期(2009—2014年)。該階段發(fā)文量的發(fā)展趨勢較為平穩(wěn),整體來看屬于穩(wěn)步增長時期,年平均發(fā)文量為33篇左右。這五年學者們對服務設計的研究視角開始向多元化趨勢發(fā)展,主要集中在對服務設計方法和設計路徑的探討上,并且主要以“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等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行詳細的應用研究。經分析,主要是因為前期有關服務設計的研究已經有了初步的相關成果,而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文化部印發(fā)了《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的通知,提倡以人為本、提升服務[8]。促進了學者們以提升用戶情感體驗、推進圖書館服務職能為目標的圖書館服務體系構建研究。

        第三階段:快速增長期(2015年—至今)。該時期的發(fā)文量相對于前兩個時期屬于一個階梯式增長的狀態(tài),年平均發(fā)文量達到76篇之多。2015年后我國學者們對服務設計研究的熱情愈發(fā)高漲,尤其是在2020年,發(fā)文數(shù)量達到了近20年的最高,共計91篇。經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促進服務設計發(fā)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2014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推進文化創(chuàng)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yè)融合發(fā)展的若干思考》,強調設計服務已經貫穿在社會和生活的各個領域,鼓勵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和服務[9]。國家的支持和政策的引領為服務設計領域的發(fā)展起到了強大的助力作用,2015年后出現(xiàn)了大量有關服務設計的優(yōu)秀成果,服務視角也拓展至“社區(qū)服務”“博物館”“健康生活”等方面[10-11]。預計2022年后,對服務設計的研究仍會升溫,將會有更多服務設計的文獻產出,發(fā)文量有望再創(chuàng)新高。

        2.2 研究作者及機構分析

        在Citespace工具中生成近20年來服務設計文獻的作者合作網絡圖譜,見圖2。節(jié)點與連線之間的顏色與合作時間相對應,從紫色到黃色依次為2001年至2021年。節(jié)點的大小反映了作者發(fā)文量的頻率,節(jié)點越大,表示該作者的發(fā)文量越多,反之則越少[12]。節(jié)點間的連線反映了作者之間合作發(fā)文的密切程度,連線越寬則表示作者之間的聯(lián)系越強,反之則越弱[13]。近些年研究服務設計的作者多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合作,且已初具規(guī)模。目前,影響力較強的主要是以鞏淼森、季鐵、張凌浩、辛向陽、羅仕鑒等人為核心的研究團隊。雖然作者之間的合作較為密切,但是絕大多數(shù)作者之間的合作僅局限于同一單位或機構。如羅仕鑒、朱上上、鄒文茵等合作的發(fā)文量較多,但三人均是來自浙江大學的學者且研究領域也較為接近,還有很多學者是自己獨自研究服務設計領域的相關問題。

        表2顯示了與服務設計相關文獻發(fā)表數(shù)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機構。發(fā)文量最多的機構是江南大學,從2001年至2021年共有31位相關學者參與到該領域的研究中,并且均在權威期刊上發(fā)表過自己卓越的研究成果。總體來看,服務設計的發(fā)文機構主要以高校為主,其中“211”或“985”工程院校占據(jù)了高校研究機構的70%,這些高水平院校提供了研究質量的保證。然而,經過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對服務設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個高校的藝術與設計學院或是商學院,服務設計是一個集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研究主題[14],但是服務設計是包含多種研究領域的學科,因此各專業(yè)研究學者、不同學科和高校之間應加強合作與交流,共同促進服務設計的研究成果產出。

        圖2 作者合作關系圖譜

        表2 發(fā)文數(shù)量排名前10的作者

        Tab.2 Top 10 institutions of articles

        2.3 關鍵詞分析

        關鍵詞是一組描述文章總體內容或重要信息的名詞集合[15],不僅是文章的核心詞匯還是對一篇文章的高度凝練和總結[16]。如果某一特定的關鍵詞在某一領域高頻率出現(xiàn),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17]。本文將通過分析關鍵詞的頻次和聚類等指標,進一步探索服務設計的研究熱點及研究方向。

        2.3.1 服務設計關鍵詞共現(xiàn)分析

        運用Citespace工具,將NodeTypes(節(jié)點類型)從“Author(作者)”更改為“Keyword(關鍵詞)”其他數(shù)值的設置保持不變,得到有關服務設計的關鍵詞共現(xiàn)圖譜(見圖3)和高頻關鍵詞統(tǒng)計表(見表3)。其中,關鍵詞出現(xiàn)的頻率越高則所在的節(jié)點色塊面積越大,連線則代表關鍵詞之間的關系。通過圖5可知,服務設計領域的關鍵詞共有646個(=646);各關鍵詞之間的連線共有1 184條(=1 184);網絡密度為0.005 7(Density=0.005 7)。根據(jù)關鍵詞開始年份可知,我國服務設計在2001年處于理論探索時期,2011—2016年開始在設計學下的二級學科中出現(xiàn)較多的研究成果。經統(tǒng)計,除去“服務設計”后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關鍵詞主要有:“用戶體驗”“產品設計”“設計策略”“人工智能”“服務系統(tǒng)”“產品設計”“博物館”“圖書館”等,以上也是服務設計研究的熱點領域。

        圖3 服務設計關鍵詞共現(xiàn)圖譜

        表3 服務設計關鍵詞頻次統(tǒng)計

        Tab.3 Frequency of keywords about service design

        2.3.2 服務設計關鍵詞聚類分析

        在關鍵詞共現(xiàn)圖譜的基礎上選擇“All in one:clustering,optimizing layout and style”和“Label clusters with indexing terms”選項,形成有關服務設計的關鍵詞聚類圖譜,見圖4。該領域主要研究以下群體:服務設計、用戶體驗、產品設計、利益相關者、圖書館、Web服務、交互設計、接觸點、老年人和系統(tǒng)設計。根據(jù)Citespace中的Timezone View功能可以得到有關服務設計關鍵詞聚類的時區(qū)分布圖,見圖5。圖7中節(jié)點所在的年份為該關鍵詞的首次研究年份,今后重復出現(xiàn)相同關鍵詞時將會用連接線來疊加,節(jié)點大小反映關鍵詞出現(xiàn)的頻次。根據(jù)關鍵詞時區(qū)分布圖可以清楚看出各類關鍵詞首次出現(xiàn)的年份,并分析不同年份的研究熱點和特征以及整個研究時期的演變情況[15]。通過關鍵詞聚類分析可以將近20年來服務設計的研究劃分為以下三個主要方向:

        圖4 服務設計關鍵詞聚類圖譜

        圖5 服務設計關鍵詞聚類Timezone圖譜

        方向一:理論概念類。主要包括服務設計相關的理論及其有關詞語概念的界定,主要包括的關鍵詞為:服務藍圖、接觸點、服務組合、系統(tǒng)設計、服務系統(tǒng)、利益相關者等。對服務設計相關概念的梳理主要集中在前期,后期隨著研究內容的深入和研究方法的增多,也增添了部分與服務設計密切相關的理論與概念,并且理論系統(tǒng)開始逐步走向成熟。如李冬等[18]對服務設計的基本理論、設計框架和設計原則進行了初步探索;秦軍昌等[19]從管理學的角度定義了服務設計并提出了服務設計的整體框架;丁熊等[20]對服務設計出現(xiàn)的背景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鄧連城[21]通過分析接觸點擴寬了服務設計的設計功用。

        近些年,學者們對服務設計理論概念的研究更加深入與完善。如代福平等[22]運用現(xiàn)象學的研究方法,探究服務設計的本質[22];丁熊等[23]從類型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對服務設計進行了再定義;辛向陽等[24]通過分析國內外對服務設計的研究現(xiàn)狀,分別從商業(yè)語境和設計原則兩個角度定義了服務設計的概念;胡飛等[25]全面梳理了經濟學、管理學和設計學等不同學科對“服務”的研究脈絡,對之前有關服務設計的定義進行了修正;楚東曉等[26]對服務藍圖的發(fā)展歷程、概念進行了總結,并且對服務設計的未來發(fā)展趨勢進行了探討等。

        總體來說,早期對服務設計理論的研究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主要是對概念和框架構建的研究,中期在不同學科視域下對服務設計的理論和內涵進行了再探討,后期則是對該領域的發(fā)展脈絡進行深度梳理,并且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理論系統(tǒng),學者們?yōu)榉赵O計理論概念領域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服務設計后續(xù)的研究提供了較為完善的理論依據(jù)。

        方向二:方法模式類。該方向的研究主要探討和梳理了服務設計的設計方法、設計模式和設計原則等,主要包括的關鍵詞為:服務藍圖、用戶旅程圖、用戶體驗、用戶需求、體驗設計、設計策略、kano模型等。學者們對服務設計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5年以后,包括對服務設計的策略流程、思維模型、評價體系和方法的探索。

        在研究方法方面:我國服務設計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研究過程中對數(shù)據(jù)采集和數(shù)據(jù)可視化分析與整合方法的運用,具體研究方法見圖6,這些方法可以幫助設計師更好地洞察用戶的顯性和隱性服務需求,以便更準確地抓住服務過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從而找到提升服務質量的關鍵觸點,進而為后期服務設計的實施找準設計的機會點。此外,在創(chuàng)意研究方法中,頭腦風暴、聯(lián)想構思、八爪魚分類、創(chuàng)意組合等也是專家學者們常用的開拓思維的重要方法;在原型設計方法中,通過綜合運用情緒板、綠野仙蹤法、紙面原型、商業(yè)模型畫布等方法,可以明確現(xiàn)有問題,發(fā)現(xiàn)隱性問題,為服務設計的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如羅仕鑒等[27]提出了服務設計的五個需求以及思維與方法,為服務設計的實踐提供了一定的參考;繆珂[28]對思維導圖、故事版、情景認知、服務藍圖等服務設計方法進行了總結,對服務設計的流程進行了可視化分析;張瑩等[29]通過構建用戶畫像、用戶旅程圖等方法發(fā)現(xiàn)城市公共設施服務流程的關鍵接觸點,洞察使用者的深度需求,為城市公共設施設計提供參考等。

        圖6 服務設計主要研究方法

        在策略模式方面:張凌浩等[30]、張曦等[31]、張晴等[32]通過對現(xiàn)有的服務設計策略進行分析,以提升服務體驗為目標,建構了具有學術價值的服務設計策略流程;羅仕鑒等[33]在服務設計的理念下,總結出“軟件與硬件整合+APP”的創(chuàng)新模式;王樣等[34]、吳春茂等[35]、周飛等[36]分別基于雙鉆石模型(4Ds)、QFD- IPA模型、用戶體驗地圖模型、kano模型等對服務設計展開設計實踐。

        在評價方法方面:施思等[37]、許曉峰等[38]為服務設計的相關要素提供了量化或質化的評價工具和方法,構建了設計評價體系等。經過進一步閱讀和分析文獻可知,針對服務設計方法和模式的研究起步較晚,主要研究集中在以用戶需求、用戶情感體驗為基礎的服務設計。近些年,服務設計的評價方法、評價指標和評價體系也開始逐步形成,預計今后學者們在完善設計方法和設計策略的基礎上,將會產出更多具有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

        方向三:具體設計類。主要用服務設計的思維或方法對某一特定產品進行設計,主要包括的關鍵詞為:Web設計、交互設計、工業(yè)設計、圖書館、博物館等。我國服務設計的具體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文化、旅游、健康、醫(yī)療等相關主題。如賀雪嵐等[39]、余樂等[40]、姚子穎等[41]運用服務設計理念,論述服務設計與工業(yè)或產品之間的關系,并提出了具體的設計原則和設計方法,推動了當今工業(yè)設計和產品設計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徐延章[42]、吳林青等[10]、張盈盈等[43]基于服務設計的理念、思維和方法,以用戶需求為中心,探討了圖書館和博物館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和服務建設路徑,為促進文博之旅創(chuàng)造了無限機會;季鐵等[44]、余華山等[45]、楊安妮等[46]分析了web服務設計的方法和策略,通過構建服務系統(tǒng)模型,對APP設計進行了初步的探析,促進了服務設計在交互設計學科領域中的發(fā)展與實踐。通過閱讀文獻后可知,在具體的設計類文獻中,學者們的主要服務對象為老人、兒童和患者。早期的研究集中在Web服務系統(tǒng)方面,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開始出現(xiàn)了互聯(lián)網+新媒體語境下對服務設計發(fā)展方向的新思考。近期隨著文旅融合政策的提出,博物館是某一地域、某一省份、某一城市的精神文化歷史所在,也是宣傳當?shù)匚幕?、促進文旅融合發(fā)展的重要地點之一。因而,2020年后出現(xiàn)了大量研究學者采用服務設計的相關理念為博物館進行設計,提升用戶的情感體驗,提高其文化傳播的效率。預計今后服務設計主要針對的受眾人群將會更加廣泛,并且運用到更多的設計類別中,為提高用戶體驗和服務質量提供了一定的實踐參考。

        3 服務設計的發(fā)展趨勢預測

        服務設計是近幾年國內研究的熱點,其主要理念是通過人員、設施、信息等資源的合理組織,從而有效地為個人或組織提供生產、生活方面的支持,進而為服務參與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身心體驗,實現(xiàn)多方共贏的價值。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為服務設計的發(fā)展提供了機遇,也對服務設計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诖耍疚木C合上述文獻計量分析和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huán)境因素,預測我國服務設計的發(fā)展趨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從研究方法來看:目前,我國服務設計主要集中于設計過程中的方法模式探討,即如何通過服務藍圖、用戶體驗地圖、用戶畫像等工具和方法更加了解用戶需求,從而提升用戶的情感體驗。但是學者們對服務設計的評價方法研究卻相對較少,且主要以定量研究為主,還沒有建立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這就導致設計出的成果無法進行驗證。未來學者可以將定量與定性的評價方法相結合,從服務過程(服務前、服務中、服務后)或目標對象(服務提供者、服務接收者、利益相關者等)角度出發(fā)構建合理的服務設計評價指標,建立更加完善的評價體系模型來測定服務設計的實踐水平。其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我國已經進入數(shù)智時代,5G、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技術豐富了服務設計的方法和路徑,衍生出數(shù)字化轉型、模型驅動等趨勢。如利用大數(shù)據(jù)對人們的認知、行為和情感行為進行信息收集;結合人工智能建立心理預測模型,與心理學、人類學等學科相融合構建更先進的服務設計方法,以了解人們真正所需要的“服務”。

        2)從研究對象來看:目前,我國學者對服務設計的研究視角主要集中在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設計,在絕大多數(shù)文獻中,學者們主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論述的是服務設計如何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情感體驗和服務。然而,經過十多年的變化,服務設計的法則已經從最初的“以用戶為中心”(User- centered)轉變?yōu)椤耙匀藶橹行摹保℉uman-centered)。這里的“人”具體來說包含服務的生產者、提供者、使用者、運輸者和回收者等,在服務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客戶、提供商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情感體驗與利益。因此,未來的服務設計將會從全局的視角出發(fā),設計研究對象將從單一的“用戶”轉移到所有的“共同創(chuàng)造者”中,全面考慮不同階段、不同人群的接觸點和實際需求,從而構建系統(tǒng)的服務設計流程,努力實現(xiàn)多方共贏的商業(yè)價值和社會價值。

        3)從研究范圍來看:服務設計不再是單一的交互設計或是產品設計,而是向全方位的體驗系統(tǒng)設計轉變,逐步發(fā)展成為整合的設計態(tài)勢,更加強調以服務價值為導向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設計范式。如服務設計與認知神經科學相結合,為理解服務過程中大腦-心智-行為三者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更精準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為人們提供服務等。其次,未來服務設計將更加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我國關于服務設計的理論已經逐步走向成熟,一些企業(yè)如橋中、IDEO、唐碩等也已經嘗試了服務設計的相關項目,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代表性企業(yè)不多,重大創(chuàng)新性實踐案例還是相對較少。目前我國服務設計的理論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從而確定其合理性,否則再多的理論文獻只是“紙上談兵”,同時實踐的助推也會促進理論的進一步完善。因此,今后必須將理論與實踐同步推進。例如,學者們可以與服務型企業(yè)達成合作意向,用相關服務設計理念指導企業(yè)的實踐,不僅驗證了理論的正確性,還擴充了本土化服務設計的創(chuàng)新實踐。

        4)從研究內容來看:綜合關鍵詞聚類時間圖譜中的高頻關鍵詞可知,我國服務設計的研究內容主體是緊跟時代潮流和國家政策的。2017年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提出后,學者們提出了服務設計理念下的鄉(xiāng)村文創(chuàng)、鄉(xiāng)村特色餐飲品牌、農產品品牌等設計策略;2018年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出,促進了學者們將服務設計思維運用到博物館中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推動文化和旅游的高質量發(fā)展。因此,預計未來將會在國家戰(zhàn)略的背景下,講好中國服務設計的故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相關政策的提出,服務設計內容將會朝多元化的趨勢發(fā)展。目前,在后疫情時代下,服務設計的研究內容將會集中在醫(yī)療產品、移動醫(yī)療系統(tǒng)、智慧醫(yī)療、自我健康管理、公共衛(wèi)生等領域;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表,即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年之前實現(xiàn)碳中和。在“雙碳”背景下服務設計如何通過設計流程、節(jié)點、環(huán)境的塑造,有效利用資源提高生產效率,使服務設計助力綠色、低碳、可持續(xù)發(fā)展等都將是今后服務設計的研究熱點及難點;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優(yōu)化城鄉(xiāng)養(yǎng)老服務供給,推動老齡事業(yè)和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應對人口老齡化已經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面向老年群體的產品、醫(yī)療、社區(qū)等將會成為重要的研究內容。

        5)從教育培養(yǎng)來看:國內服務設計教育水平尚在起步階段,開設服務設計相關交叉學科專業(yè)或課程的學校有44所。同濟大學是首個開設服務設計相關專業(yè)的院校,具備成體系的教育教學系統(tǒng),并為學生搭建了良好的國內外設計交流平臺,是國內服務設計教育的領軍院校。2012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成立了服務設計研究所,致力于推動服務設計專業(yè)領域的建立;2014年廣州美術學院正式成立了服務設計研究所,隨后開設了《服務設計流程與方法》《產品服務系統(tǒng)設計》等相關課程,培養(yǎng)服務設計的專業(yè)人才;隨后,我國高校開始逐步建設服務設計學科,可以看出國家及各大院校對服務設計教育的重視程度在逐漸加深,服務設計的價值也逐步被社會各領域所認可。由于服務設計學科的交叉性和應用領域的廣泛性,服務設計學科的教育培養(yǎng)離不開開放的學術思想和廣泛的實踐經驗總結,因此,中國服務設計教育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今后我國將從明確服務設計教育目標、加強學校之間和校企間的合作、推動人才認證體系的發(fā)展與實施、重視理論與方法的宣傳、增強科研立項等幾個方面推動服務設計的教育發(fā)展。

        4 結語

        服務設計的發(fā)展是一個長期且重要的過程,但是現(xiàn)代學科技術的發(fā)展與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為服務設計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方向和契機。本文通過對中國知網數(shù)據(jù)庫中近20年來收錄的與服務設計相關的核心及以上級別的期刊文獻進行系統(tǒng)化分析,運用信息可視化的方法,從發(fā)文量、期刊來源、基金分布、發(fā)文作者、研究機構和關鍵詞這六個角度厘清服務設計的發(fā)展脈絡、研究熱點和發(fā)展趨勢,為服務設計的后續(xù)研究起到了一定參考和啟示作用。但本研究結果仍然存在不足之處,一方面本文僅選取了CNKI數(shù)據(jù)庫中的部分優(yōu)質文獻作為數(shù)據(jù)源,因此,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研究人員的知識背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數(shù)據(jù)的收集、分析及解讀,相關領域專家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對研究結果進行印證與完善。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學者們了解服務設計的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歷程,未來產出更多有關服務設計的優(yōu)秀科研成果。

        [1] SHOSTACK G L. Designing Services that Deliver[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4(62): 133-139.

        [2] STICKDORN M, SCHNEIDER J. This is Service Design Thinking[M]. London: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2.

        [3] Andy Polaine,Lavrans Lovlie,Ben Reason. 服務設計與創(chuàng)新實踐[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5: 183-200.ANDY P, LAVRANS L, BEN R. Service Design: from Insight to Implementation[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5: 183-200.

        [4] 辛向陽. 中國服務設計報告[R]. 北京: 光華設計基金會,2020. XIN Xiang-yang. China Service Design Report[R]. Beijing: Guanghua Design Foundation, 2020.

        [5] CHEN Chao-mei. 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 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4, 101(Suppl 1): 5303-5310.

        [6] 陳悅, 陳超美, 劉則淵, 等. 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 科學學研究, 2015, 33(2): 242-253. CHEN Yue, CHEN Chao-mei, LIU Ze-yuan, et al. The Methodology Function of Cite Space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J].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15, 33(2): 242-253.

        [7] 李祎, 肖敦逸, 吳岳忠, 等.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能包裝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分析[J]. 包裝工程, 2021, 42(19): 243-253. LI Yi, XIAO Dun-yi, WU Yue-zhong, et al.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Packages Based on Knowledge Graph[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19): 243-253.

        [8]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文化部關于印發(fā)《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的通知. (2013- 01-30) [2022-02-19].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 2013/content_2404725.htm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tice of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on Printing and Distribut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ublic Libraries". (2013-01-30) [2022-02-19]. http://www.gov.cn/gongbao/ content/2013/content_2404725.htm

        [9]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chuàng)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yè)融合發(fā)展的若干意見. (2014-03-14) [2022-04-19]. 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4-03/14/content_8713.htm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everal Opin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reativity and Design Services and Related Industries. (2014-03-14) [2022-04-19]. http://www.gov. cn/zhengce/ content/2014-03/14/content_8713.htm

        [10] 吳林青, 李鈺, 董石羽. 基于服務設計思維和方法的博物館體驗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21, 42(18): 341-350. WU Lin-qing, LI Yu, DONG Shi-yu. Museum Experience Design Based on Service Design Thinking and Method[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18): 341-350.

        [11] 史慧君, 孫媛媛, 殷陳君. 基于Kano模型的就診服務系統(tǒng)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21, 42(18): 172-178. SHI Hui-jun, SUN Yuan-yuan, YIN Chen-jun. Design of Medical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Kano Model[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18): 172-178.

        [12] 花龍雪, 吳應良. 基于CNKI文獻計量分析的過程挖掘研究評述與展望[J]. 管理學報, 2021, 18(6): 938-948. HUA Long-xue, WU Ying-liang. Review and Prospect of Process Mining Research Based on CNKI Bibliometric Analysis[J].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21, 18(6): 938-948.

        [13] 薛澄岐, 王琳琳. 智能人機系統(tǒng)的人機融合交互研究綜述[J]. 包裝工程, 2021, 42(20): 112-124, 14. XUE Cheng-qi, WANG Lin-lin. Review of Human- Computer Integration Interaction in Intelligent Human- Computer System[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20): 112-124, 14.

        [14] 羅仕鑒, 鄒文茵. 服務設計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J]. 包裝工程, 2018, 39(24): 43-53. LUO Shi-jian, ZOU Wen-yin. Status and Progress of Service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 39(24): 43-53.

        [15] CHEN C.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2006, 57(3): 359-377.

        [16] 喬治, 張新平. 基于Scopus數(shù)據(jù)庫的全球工業(yè)遺產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J]. 裝飾, 2021(8): 103-107. QIAO Zhi, ZHANG Xin-ping. Knowledge Map Analysis of Global Industrial Heritage Research Based on Scopus Database[J]. Art & Design, 2021(8): 103-107.

        [17] 徐江, 孫剛, 歐細凡. 設計學交叉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 2021(2): 91-98. XU Jiang, SUN Gang, OU Xi-fan.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Cross-Research in Design Science[J].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Fine Arts & Design), 2021(2): 91-98.

        [18] 李冬, 明新國, 孔凡斌, 等. 服務設計研究初探[J]. 機械設計與研究, 2008, 24(6): 6-10. LI Dong, MING Xin-guo, KONG Fan-bin,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on Service Design[J]. Machine Design & Research, 2008, 24(6): 6-10.

        [19] 秦軍昌, 張金梁, 王刊良. 服務設計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 30(4): 151-153. QIN Jun-chang, ZHANG Jin-liang, WANG Kan-liang. Research on Service Design[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0, 30(4): 151-153.

        [20] 丁熊, 秦臻. 論服務設計[J]. 裝飾, 2009(4): 133-134.DING Xiong, QIN Zhen. Discussion of Service Design[J]. Art & Design, 2009(4): 133-134.

        [21] 鄧成連. 觸動服務接觸點[J]. 裝飾, 2010(6): 13-17. DENG Cheng-lian. Touch the Service Touchpoints[J]. Art & Design, 2010(6): 13-17.

        [22] 代福平, 辛向陽. 基于現(xiàn)象學方法的服務設計定義探究[J]. 裝飾, 2016(10): 66-68. DAI Fu-ping, XIN Xiang-yang. Research on the Definition of Service Design Based on Phenomenological Method[J]. Art & Design, 2016(10): 66-68.

        [23] 丁熊, 劉珊. 基于類型學和心理學場論的服務設計再定義[J]. 裝飾, 2020(11): 124-125. DING Xiong, LIU Shan. Redefinition of Service Design Based on Typology and Psychological Field Theory[J]. Art & Design, 2020(11): 124-125.

        [24] 辛向陽, 曹建中. 定位服務設計[J]. 包裝工程, 2018, 39(18): 43-49.XIN Xiang-yang, CAO Jian-zhong. The Positioning Service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 39(18): 43-49.

        [25] 胡飛, 李頑強. 定義“服務設計”[J]. 包裝工程, 2019, 40(10): 封2, 37-51. HU Fei, LI Wan-qiang. Definition of "Service Design" [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 40(10): 封2, 37-51.

        [26] 楚東曉, 彭玉潔. 服務藍圖的歷史、現(xiàn)狀與趨勢研究[J]. 裝飾, 2018(5): 120-123. CHU Dong-xiao, PENG Yu-ji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Service Blueprint[J]. Art & Design, 2018(5): 120-123.

        [27] 羅仕鑒, 朱上上. 服務設計[M]. 北京: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11. LUO Shi-jian, ZHU Shang-shang. Service design[M]. 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2011.

        [28] 繆珂. 服務設計中的流程與方法探討——以米蘭理工大學設計創(chuàng)新與設計方法課程為例[J]. 裝飾, 2017(3): 93-95. MIAO Ke. Discussion on the Process and Method in Service Design—Taking the Course of Design Innovation and Design Method of Mil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J]. Art & Design, 2017(3): 93-95.

        [29] 張瑩, 陸金生, 周豐. 服務設計思維下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J]. 包裝工程, 2021, 42(10): 303-308. ZHANG Ying, LU Jin-sheng, ZHOU Feng. Urban Public Facilities Design Based on Service Design Thinking[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10): 303-308.

        [30] 張凌浩, 倪鳴, 賈麗麗. 以系統(tǒng)創(chuàng)新為導向的超市服務設計策略研究[J]. 包裝工程, 2014, 35(12): 66-69, 79. ZHANG Ling-hao, NI Ming, JIA Li-li. Design Strategy of Supermarket Service of System Innovation-Oriented[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4, 35(12): 66-69, 79.

        [31] 張曦, 胡飛. 服務設計的一般性策略流程研究[J]. 包裝工程, 2018, 39(2): 42-47. ZHANG Xi, HU Fei. General Strategy Process of Service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 39(2): 42-47.

        [32] 張晴, 婁明, 張凌浩. 服務設計視野下本地生活資訊類APP產品的創(chuàng)新策略[J]. 包裝工程, 2018, 39(14): 153-157. ZHANG Qing, LOU Ming, ZHANG Ling-hao. Innovation Strategies of Local Life Information APP Produ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rvice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 39(14): 153-157.

        [33] 羅仕鑒, 胡一. 服務設計驅動下的模式創(chuàng)新[J]. 包裝工程, 2015, 36(12): 1-4, 28. LUO Shi-jian, HU Yi. Model Innovation Driven by Service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5, 36(12): 1-4, 28.

        [34] 王樣, 于東玖, 趙乘. 基于雙鉆石模型(4Ds)的民宿服務設計探析[J]. 包裝工程, 2020, 41(14): 73-84. WANG Yang, YU Dong-jiu, ZHAO Cheng. Design of Home-Stay Service Based on Double Diamond Model (4D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14): 73-84.

        [35] 吳春茂, 陳磊, 李沛. 共享產品服務設計中的用戶體驗地圖模型研究[J]. 包裝工程, 2017, 38(18): 62-66. WU Chun-mao, CHEN Lei, LI Pei. User Experience Map Model in Sharing Product Service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7, 38(18): 62-66.

        [36] 周飛, 李奮強, 王博鵬, 等. 基于QFD-IPA模型的服務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17, 38(20): 216-221. ZHOU Fei, LI Fen-qiang, WANG Bo-peng, et al. Service Design Based on QFD-IPA Model[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7, 38(20): 216-221.

        [37] 施思, 賀孝梅. 服務設計中的利益相關者地位評價方法研究[J]. 包裝工程, 2020, 41(16): 205-209.SHI Si, HE Xiao-mei. Evaluation Method of StakeholderStatus in Service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16): 205-209.

        [38] 許曉峰, 高穎. 服務設計中的可供性評價體系及其應用研究[J]. 裝飾, 2015(2): 108-110. XU Xiao-feng, GAO Ying. Research on Avail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 Service Design and Its Application[J]. Art & Design, 2015(2): 108-110.

        [39] 賀雪嵐, 熊建新. 服務設計理念下的產品設計創(chuàng)新方法[J]. 包裝工程, 2017, 38(20): 286-289. HE Xue-lan, XIONG Jian-xin. Product Design Innov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Service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7, 38(20): 286-289.

        [40] 余樂, 李彬彬. 可持續(xù)視角下的產品服務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11, 32(20): 73-76. YU Le, LI Bin-bin. Research on Product Service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ility[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1, 32(20): 73-76.

        [41] 姚子穎, 楊鐘亮, 范樂明, 等. 面向工業(yè)設計的產品服務系統(tǒng)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15, 36(18): 54-57. YAO Zi-ying, YANG Zhong-liang, FAN Le-ming, et al. Product Service System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5, 36(18): 54-57.

        [42] 徐延章. 新技術條件下的博物館智慧服務設計策略[J]. 東南文化, 2021(2): 159-164. XU Yan-zhang. Design Strategy for Museum Intelligent Services with New Technologies[J]. Southeast Culture, 2021(2): 159-164.

        [43] 張盈盈, 史習平, 覃京燕. 服務導向的博物館可持續(xù)性體驗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15, 36(22): 1-4, 12. ZHANG Ying-ying, SHI Xi-ping, QIN Jing-yan. Service Oriented Sustainable Experience Design of Museum[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5, 36(22): 1-4, 12.

        [44] 季鐵, 胡瑩. 基于web的社區(qū)網絡服務設計[J]. 裝飾, 2009(12): 92-95. JI Tie, HU Ying. Service Design for Social Networking[J]. Art & Design, 2009(12): 92-95.

        [45] 余華山, 魯發(fā)凱, 徐國市, 等. 一種面向用戶的Web服務設計策略[J].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 34(S1): 25-28. YU Hua-shan, LU Fa-kai, XU Guo-shi, et al. A User-Oriented Web Service Designing Strategy[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e Science Edition), 2006, 34(S1): 25-28.

        [46] 楊安妮, 王豐. 基于服務設計看護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APP設計[J]. 包裝工程, 2022, 43(8): 171-179. YANG An-ni, WANG Feng. APP Design for the Care of Alzheimer's Patients Based on Service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2, 43(8): 171-179.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Chinese Service Design Research Based on Bibliometrics

        LIU Wei-shang1, GUO Qi-han1, LI Zi-xiang1, LIU Xiao-lu2, YU Rui1

        (1.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Yanshan University, Hebei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2.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ebei Qinhuangdao 066000, China)

        The work aims to sort out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ervice design, systematically sort out and analyze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hotspots of service design in China in the past 20 ye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bliometric visualiz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clarify the limitations of service design research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With the journal literature related to service design in the CNKI database from 2001 to 2021 as the research data source, the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software was used to visualize the data of domestic literature. The bibliometrics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annual publication volume, published journals, and fund projects of service design, author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publishing organization and keyword,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is field, and propos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service desig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development and fluctuation period, the steady development period and the rapid growth period. The number of literature publications is on the rise as a whole; User experience, product design, and design strategies are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s;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oretical concepts, method models and specific designs; According to research hotspots and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the future frontier trends are predicted from five aspects: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objects, research scope, research content an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ervice design; bibliometrics; Citespace; research hotspots; visual analysis

        TB472

        A

        1001-3563(2023)10-0231-10

        10.19554/j.cnki.1001-3563.2023.10.023

        2022–12–22

        2023年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河北省紅色旅游文創(chuàng)產品創(chuàng)造性轉化模式研究”(ZD202327);2022-2023年度河北雄安新區(qū)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資助項目(XASK20222402)階段性成果

        劉維尚(1979—),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服務設計、品牌設計。

        郭綺涵(1997—),女,碩士生,主攻服務設計。

        責任編輯:馬夢遙

        猜你喜歡
        服務方法設計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瞞天過海——仿生設計萌到家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設計秀
        海峽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種設計叫而專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可能是方法不對
        用對方法才能瘦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02:42:52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47:34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久久|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九月婷婷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亚洲AV综合A∨一区二区 | 日本a级特黄特黄刺激大片| 538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在线精品| 白色白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hd| 亚洲成a人片在线网站|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淑女| 国产成熟人妻换╳╳╳╳| 456亚洲老头视频| 国产一级一片内射视频在线| 娇小女人被黑人插免费视频| 免费观看的a级毛片的网站|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中文AV伦| 青青草视全福视频在线| 又黄又刺激的网站久久|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国产成人精品麻豆| 丰满人妻被持续侵犯中出在线|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九九|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影音先锋中文字幕无码资源站| 正在播放国产多p交换视频|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欧美最猛性xxxx|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色yeye免费视频免费看| 一级a免费高清免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a在线观看不卡| 男女野外做爰电影免费| 国产一级r片内射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