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巖 高 輝 張 玉 胡曉亮 呂素英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476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由冠狀動脈血流閉塞、中斷引發(fā),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病急驟、發(fā)熱、持續(xù)性心絞痛等,具有高致殘率及高死亡率。AMI患者發(fā)病后若未及時得到有效救治,會導致心力衰竭、休克,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目前,臨床對于AMI尚無針對性特效藥物,因此優(yōu)化治療方案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課題。有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可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在AMI治療中具有一定療效[1]。尼可地爾是一種新型抗心絞痛藥物,可緩解冠脈痙攣、促進血流[2]。本文擬以尼可地爾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治療AMI患者,探究其療效及對冠脈微血管功能、心肌損傷因子的影響,旨在為臨床治療AMI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就診的150例AMI患者,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聯(lián)合組,各75例。其中聯(lián)合組男42例,女33例;平均年齡(57.43±4.71)歲;Kilip分級:Ⅰ級12例,Ⅱ級49例,Ⅲ級14例。對照組男46例,女29例;平均年齡(57.82±4.67)歲;Kilip分級:Ⅰ級10例,Ⅱ級44例,Ⅲ級21例。兩組一般資料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
1.2 選擇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AMI相關診斷標準[3];②入組前未接受過其他相關治療;③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承諾書。(2)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嚴重障礙;②惡性腫瘤;③對本研究藥物不耐受;④凝血功能障礙;⑤精神類疾患。
1.3 治療方法 入組后,所有患者均根據(jù)實際病情給予β受體阻滯劑、低分子肝素、硝酸酯類等常規(guī)藥物治療。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對照組瑞舒伐他汀(Astrazeneca UK Limited,國藥準字HJ20160547)治療,口服,10mg/次,1次/d。聯(lián)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尼可地爾(Chugai Pharmaceutical Co.,Ltd,國藥準字HJ20160540)口服,5mg/次,3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個月。
1.4 觀察指標
1.4.1 臨床療效:顯效:胸痛胸悶、心律失常等臨床癥狀顯著改善,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等均恢復正常,Kilip分級改善2級及以上;有效:胸痛胸悶、心律失常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等有所好轉,Kilip分級改善1級;無效:未達以上標準。臨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2 心肌損傷標志物: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空腹狀態(tài)),離心(轉速3 000r/min,半徑5cm)處理,10min后取上層清液,靜置于冰箱內(nèi)待檢。取上述血清樣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試劑盒廠家:南京頤蘭貝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測定血清cTnI、CK-MB、NT-proBNP水平。
1.4.3 冠脈微血管功能指標:于患者冠脈中置入導管,并推送溫度/壓力導絲至冠脈口,從導管推注生理鹽水3ml,重復3次,計算平均傳導時間(Tmn)記錄狹窄遠端動脈壓力(Pd)、冠脈口壓力(Pa)及球囊擴張時冠脈楔壓(Pw),IMR=Pa×Tmn×[(Pd-Pw)/(Pa-Pw)]。冠脈血流儲備指數(shù)(CFR):采用超聲診斷儀(美國GE公司,型號:Vivid7)進行心肌聲學造影檢查,以導管針進行肘前靜脈穿刺,推注(1.5ml/min,6min)微泡造影劑,顯像穩(wěn)定后觀察心尖二腔心、三腔心、四腔心切面影像,以高機械指數(shù)(1.5)超聲間斷放射,擊破心肌內(nèi)微泡,再轉換低機械指數(shù)(0.05)顯像,實時觀察心肌內(nèi)微泡再灌注狀態(tài),并記錄保存實時MCE圖像(基礎狀態(tài)下)。靜脈注射(0.8mg/kg)腺苷注射液(蓬萊諾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4052),重復上述檢查。采用配套的實時MCE軟件系統(tǒng)分析圖像,根據(jù)指數(shù)函數(shù)擬合公式y(tǒng)=A(1-expβt),系統(tǒng)自動計算出A(平臺期強度)、β(再充盈平均速度),CFR=(A×β)注射腺苷后/(A×β)注射腺苷前。
1.4.4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試劑盒廠家:上海瓦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定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肌紅蛋白(MYO)、骨膜蛋白(Periostin)水平。
1.4.5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出血、呼吸困難、胃腸道反應、心動過緩。
2.1 臨床療效 聯(lián)合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8.67%(χ2=5.537,P=0.019<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2.2 心肌損傷標志物水平 與對照組相比,治療3個月后聯(lián)合組cTnI、CK-MB、NT-proBNP水平均較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肌損傷標志物水平對比
2.3 冠脈微血管功能指標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3個月后聯(lián)合組IMR、CFR值較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冠脈微血管功能指標對比
2.4 血清hs-CRP、IL-6、MYO、Periostin水平 與對照組相比,治療3個月后聯(lián)合組血清hs-CRP、IL-6、MYO、Periostin水平明顯降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清hs-CRP、IL-6、MYO、Periostin水平對比
2.5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聯(lián)合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8.00%你,與對照組的5.33%相比無顯著差異(χ2=0.107,P=0.743>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
近年來,AMI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漸上升趨勢,且逐漸年輕化,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問題[4]。因此,臨床急需探究提高AMI療效的治療方案。
瑞舒伐他汀屬脂溶性藥物,可通過與細胞核作用,改善心肌血液灌注量及微循環(huán);能降低血脂,阻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以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管內(nèi)皮增生,提高血管內(nèi)皮功能及心功能[1]。
本文結果顯示,聯(lián)合組臨床總有效率及治療3個月后的IMR、CFR值均高于對照組,cTnI、CK-MB、NT-proBNP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聯(lián)合用藥可顯著改善冠脈微血管功能,降低心肌損傷,提高臨床療效。這與及躍[5]的一項關于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尼可地爾可通過調控鉀離子通道,提高心肌細胞耐受性,抑制心肌重塑,從而降低心肌損傷;還可擴張靜脈,減輕心臟負荷,提高局部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環(huán),從而提高冠脈微血管功能。尼可地爾與瑞舒伐他汀聯(lián)合用藥,可協(xié)同增效,多機制發(fā)揮藥效,進一步擴張血管,改善心肌缺氧缺血狀態(tài),進一步促進心功能改善。
本文發(fā)現(xiàn)治療3個月后,與對照組相比,采用尼可地爾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治療可進一步下調血清hs-CRP、IL-6、MYO、Periostin水平。其中hs-CRP為促炎因子,近年研究表明其高表達是AMI發(fā)生的危險因素,IL-6高表達可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6]。MYO是心肌發(fā)生損傷后最快進入血液的標志物,是診斷AMI的重要指標[7]。Periostin可促進心肌纖維化,并參與心臟重構,其表達水平與AMI嚴重程度呈正相關[8]。由此可見,尼可地爾與瑞舒伐他汀聯(lián)合用藥可進一步抑制促炎因子表達,緩解AMI疾病進展。原因在于尼可地爾與瑞舒伐他汀均可調控機體炎性介質釋放,二者相輔相成,進一步降低血管內(nèi)皮炎癥反應,從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促進患者康復。此外,聯(lián)合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表明聯(lián)合用藥方案具有一定安全性。
綜上所述,采用尼可地爾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治療AMI患者可顯著改善心肌損傷狀態(tài),增強冠脈微血管功能,降低機體炎癥反應程度,進一步提高療效,具有一定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