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文
隨著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不斷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教師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需要從實際出發(fā),了解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語文知識獲得情況,在此基礎上運用知識可視化策略,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確保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可以切實提高,真正確保語文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需要注意的是,小學是學生系統(tǒng)學習語文知識的初始階段,這一時期教育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后期的成長和發(fā)展,對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小學低年齡段學生在對外界事物和知識進行思考時,由于身心發(fā)展程度和成人存在差異,在思考方式上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作為人文學科,特別是語言文字這一抽象符號,學生在對其內涵進行理解時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本文將主要研究和探討知識可視化策略在整個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以此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可行性建議。
一、知識可視化的內涵
知識可視化從內涵上講,主要指的是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和展現視覺感官的重要作用,使其可以成為傳播知識的關鍵策略和手段。教師在圍繞某一學科進行教學時,需要從實際出發(fā),特別是要了解和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在此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改編,使其可以真正實現從隱性狀態(tài)向顯性化的轉變,讓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具體形象的感官刺激,利用自身的直觀感受去理解和把握事物的內涵以及不同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大量的數據實驗已經證明,人們在進行知識習得和獲取的過程中,80%的內容是借助視覺感官的刺激完成的,知識可視化的運用對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和作用,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從而構建更加完整的知識框架和體系。知識可視化在語文學習中的應用更是體現出多元化特征,它的功能性更加突出和完善,語文作為人文學科之一,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藝術性和抽象性,尤其是對低段學生而言,在學習語文時,由于缺乏一定的語言文字積累,在理解以語言文字為主的抽象符號的內涵時就會存在較高的難度。因此教師在對這一類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圍繞語文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充分發(fā)揮知識可視化的顯著優(yōu)勢,指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語義結構和意象意境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和手段,對學生積累語言并恰當運用語言可以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知識可視化從某種程度上講,其產生的實際效果顯然要優(yōu)于其他的教學方式,在利用這一模式進行課程講解時,學生對語文文本內容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并且也能更清楚地體會文本的特色,從而內化并接受相關知識。針對語文這一學科的學習,通過知識可視化策略,不但可以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匯,真正理解并感悟文本之下作品的意境,還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準確得體地應用語言,提高整個課程學習效果。
二、知識可視化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一)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
小學低段的學生無論是在認知水平還是心理特征上都屬于初級發(fā)展階段,這一時期學生在學校接受系統(tǒng)化的教育,受到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只能對簡單的事物進行理解,主要運用的是直觀形象思維,而語文這一學科本身就存在特殊性和復雜性,將語言文字作為抽象的符號,用它來指代和象征具體的意境對學生而言往往比較復雜。與此同時小學低段的語文學習又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習效果會直接對學生日后的學習產生深遠影響。利用可視化的策略開展和實施語文教學,實際上是對以往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和升級,在實踐中應用時更加兼顧了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借助這種教學模式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整個文本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整個文章內涵,使其可以真正感受到語文這一人文學科的魅力所在,為日后進行深層次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教師在教學開始的階段,可以結合現階段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將教學效果發(fā)揮到最優(yōu)化。
(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語文知識的講解,為確保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可以得到切實提升,也要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yǎng),從而為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起到一定的促進和幫助作用。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主要來源于創(chuàng)造力的展現和發(fā)揮,而這種創(chuàng)造力往往隱含在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中,與此同時發(fā)散性思維更是學生豐富想象力的重要體現。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從實際出發(fā),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散,幫助學生真正感受并且體會語文的魅力。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可以重新認識語文這一學科,擺脫以往的語文無用論思想,而且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也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對小學生而言,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本身并未意識到學習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單純地講解知識會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甚至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這樣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就無法發(fā)揮實質性作用。因此在語文教學中知識可視化策略的應用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它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顯著優(yōu)勢,將課堂教材內容以圖片等方式直接形象地呈現出來,這樣學生在參與語文課程學習時,也能在觀看圖片和視頻的同時調動自身的學習熱情,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師還可以聯(lián)系課堂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由淺入深的提問,從而充分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讓學生可以進行豐富的思考和想象,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
(三)提高學生的情感認識
語文學科本身就體現出豐富的人文性特征,這就意味著整個語文教材中包含并滲透一定程度的情感和價值傾向,學習文本中所蘊含的獨特的思想感情對學生良好三觀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情感認識的提升通常不能一蹴而就,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情境的重要作用,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通過這種形式給學生帶來充足的感官刺激,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特別是對那些年代比較久遠的歷史文章,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理解起來往往會比較困難,在講解這類文章時可以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顯著優(yōu)勢,利用多媒體等信息化設備將語文知識的內容進行直觀形象的展示,使枯燥乏味的語言文字可以通過圖片和視頻等方式呈現出來,這樣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刻,才能進一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
三、知識可視化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情境識字的可視化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特點,在信息化技術的幫助下,將一切課程資源充分調動起來,在此基礎上提供給學生更加真實和直觀的情境體驗,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同時確保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更加深刻。例如在《四季》一課的教學時,教師為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可以先以整個課堂為主,組織學生針對自身或者是多媒體資源的閱讀示范,大膽朗讀文章,接著可以利用知識可視化的教學工具,在信息化技術的作用和幫助下,真正向學生呈現出春夏秋冬等不同季節(jié)外在事物表現出來的顏色變化,以此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印象的同時還可以使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有所提升,并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在教學過程中也能夠發(fā)揮思維導圖的顯著優(yōu)勢,利用類似的軟件將提前搜集到的有關四季的圖片和描述性的語言有效融合,使學生可以增加感情上的體會和感受,進而達到學習效果最優(yōu)化。除此之外,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也可以將圖片和不同季節(jié)的聲音組合在一起,從而刺激學生的感官體驗,確保學生可以在不同感官刺激下了解并掌握字詞的含義,并且將這種對知識的記憶持續(xù)貫徹下去,使其可以轉變?yōu)樽陨淼纳顚佑洃?,這樣學生在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從記憶深層及時調取出來,提高其學習成果。
(二)語文看圖寫話的知識可視化教學
語文低段教學中,教學內容具有多樣性特征,看圖寫話作為整個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知識可視化的顯著優(yōu)勢,使學生真正了解并掌握看圖寫話的能力。在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積極做好課堂準備工作,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顯著優(yōu)勢,在網絡上搜集有關教學內容的視覺相關素材,并對這些素材進行系統(tǒng)化的分類整理,便于學生更清晰地學習掌握語文知識。其次,在課堂教學中也要充分發(fā)揮信息化技術的顯著優(yōu)勢,利用多媒體資源,將搜集的知識素材完整地展示給學生,在進行圖片信息選取時,需要考慮整個內容和教材的密切聯(lián)系,與此同時也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一致,只有這樣學生在對圖片和視頻等進行觀察思考時,才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好地理解素材中傳達出來的信息。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也要設置一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學生在其指引下完成相關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可以充分調動自身的感官去感受圖片和視頻內容,從而完成對應的語文知識的學習。教師要充分利用可視化素材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對相關知識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記敘文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本身的思維聯(lián)想能力較弱,因此教師要想幫助學生加深對相關內容和文本的理解,就可以利用知識可視化策略,將課文完整的結構圖通過框架的方式呈現出來,在引導圖的幫助下,學生可以更好地脫離文本的限制,挖掘整個文本的深層內涵,理解和感受主人公的深刻情感,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有感情地閱讀和感悟文章,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例如,在《曹沖稱象》一課教學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稱象的過程,可以在互聯(lián)網上搜集相關資料,以圖片或是視頻的方式將整個稱象過程完整地呈現出來,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曹沖的智慧。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拓寬自身的思維,在想象力等方面得以提升,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通過想象閱讀的知識可視化進行教學
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在日常教學時,教師要盡可能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知識可視化教學,對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和調整,使相關課程的講授更加容易被學生理解,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確保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有所增強,為后期高年級學段的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低段語文教學中,學生本身就具有不成熟性和不穩(wěn)定性等特征,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促使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力能夠得到穩(wěn)定發(fā)揮。利用知識可視化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閱讀效果,在講解文本內容的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將圖片和視頻滲透其中,從而增強整個文本的形象化功能,加深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擺脫以往閱讀過程中自身思維限制的情況,有效提高閱讀質量和水平。例如,《秋天》一課教學時,教師可有效利用知識可視化策略,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完成相關內容的教學。文本主要表達的是秋天這一季節(jié)的景象,因此教師在授課中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互聯(lián)網上搜集秋天的圖片,類似風景圖等內容,使學生在對圖片的感受和體會中,揣摩整個文章的意蘊。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力,使學生腦中可以浮現更加生動的場景,給自己設置完整的想象空間。通過知識可視化的方式進行小學低段語文教學,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能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提升教師的語文教學成果,真正將整個教學效果發(fā)揮到最優(yōu)化。
四、結語
知識可視化教學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十分必要且重要,教師在教學實踐時,需要從實際出發(fā),通過適當的措施和方式,確保教學效果可以切實提升。具體而言,可以進一步發(fā)揮信息化技術的顯著優(yōu)勢,利用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的方式對各種潛在的教學資源進行優(yōu)化整合,在此基礎上依托多媒體的力量將搜集的內容和圖片視頻等直觀形象展示出來,進而實現課堂教學中的可視化。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對提升教學成果,推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發(fā)展具有關鍵性作用,與此同時利用這種方法參與教學實踐時也可以充分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力,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加強知識理解的同時實現深度學習,提高語文課程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