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英, 曹文娟, 高 原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醫(yī)院 兒科, 河北 保定, 072750)
肺炎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早期識別重癥肺炎并給予積極治療是改善兒童重癥肺炎預后的關鍵[1]。臨床中肺部感染的病原學檢測手段較多,通常以痰培養(yǎng)、血培養(yǎng)為主[2]。然而,痰培養(yǎng)標本的采集具有一定的難度,而血培養(yǎng)又需要較長時間,若患者無菌血癥,其血培養(yǎng)的結果通常呈陰性[3]。兒童重癥肺炎診療仍需快速、有效的輔助檢查方法。D-二聚體(D-D)作為一種特異性纖維蛋白降解產(chǎn)物,是反映凝血酶生成及纖溶酶活性的重要蛋白,其水平升高程度與感染疾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4]。前白蛋白(PA)是一種肝臟細胞分泌的時相反應蛋白,在重癥感染中有重要的應用價值[5]。髓系細胞觸發(fā)受體-1(TREM-1)是一種免疫球蛋白受體,受感染等因素刺激后,其可釋放入血成為可溶性TREM-1(sTREM-1)[6]。本研究探討D-D、PA、sTREM-1作為輔助指標診斷兒童重癥肺炎的價值,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70例住院肺炎兒童為研究對象,依據(jù)病情嚴重程度分為重癥肺炎組(重癥肺炎兒童)與普通肺炎組(輕癥肺炎兒童),每組35例。重癥肺炎組年齡1個月~14歲,男16例,女19例; 普通肺炎組年齡1個月~14歲,男18例,女17例。重癥肺炎組又根據(jù)住院期間預后情況分為存活亞組(n=30)與死亡亞組(n=5)。本研究患兒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 ① 患兒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2013年發(fā)布的相關診斷標準[7]; ② 患兒入院至少72 h, 完成治療且臨床資料完整; ③重癥肺炎兒童為肺炎合并嚴重通氣換氣功能障礙,或出現(xiàn)休克、低灌注或多器官功能障礙等全身炎癥反應; ④ 入院前未進行抗凝治療,未合并川崎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疾病、原發(fā)性血液系統(tǒng)疾病、家族性凝血功能障礙史及先天凝血功能異常等疾病者。排除標準: ① 合并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支氣管異物所致的阻塞性肺炎、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水腫、外傷所致的創(chuàng)傷性濕肺者; ② 早產(chǎn)兒,合并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營養(yǎng)不良等兒童; ③ 合并血液及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
采集受試兒童入院時、入院3 d和入院1周的血液樣本,室溫下靜置30 min后,離心收集血清,保存于-80 ℃環(huán)境中。結合痰培養(yǎng)結果,普通肺炎組入院后予以抗生素及對癥支持治療,重癥肺炎組在普通肺炎組基礎上聯(lián)合機械通氣、吸氧、生物制劑及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ELISA)法(試劑盒購自武漢菲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血清sTREM-1表達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TBA-1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購自日本東芝)檢測血清D-D、PA水平,檢測過程嚴格按照產(chǎn)品說明書進行。
普通肺炎組、重癥肺炎組患兒入院時年齡、性別、體質量、發(fā)病至入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普通肺炎組與重癥肺炎組患兒入院時一般資料比較
普通肺炎組患兒入院時血清D-D、sTREM-1水平低于重癥肺炎組患兒,血清PA水平高于重癥肺炎組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普通肺炎組與重癥肺炎組患兒入院時血清D-D、PA、sTREM-1水平比較
以入院時血清D-D、PA、sTREM-1水平及其聯(lián)合預測概率值為檢驗變量,以是否發(fā)展為重癥肺炎為狀態(tài)變量,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血清D-D、PA、sTREM-1及其聯(lián)合診斷兒童重癥肺炎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849(95%CI: 0.760~0.938)、0.858(95%CI: 0.772~0.944)、0.833(95%CI: 0.740~0.927)、0.986(95%CI: 0.967~0.998), 特異度分別為74.3%、62.9%、77.1%、88.6%, 敏感度分別為82.9%、94.3%、80.0%、97.1%, D-D、PA、sTREM-1診斷的截斷值分別為2.445 μg/mL、149.254 mg/L、53.903 pg/mL; 聯(lián)合診斷的AUC大于D-D、PA、sTREM-1單獨診斷的AUC,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972、2.837、3.121,P<0.05)。見圖1。
治療后,存活亞組血清D-D、sTREM-1水平逐漸下降,死亡亞組血清D-D、sTREM-1水平逐漸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治療后,存活亞組血清PA水平逐漸升高,死亡亞組血清PA水平逐漸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入院時、入院3 d及入院1周時,死亡亞組血清D-D、sTREM-1水平均高于存活亞組,血清PA水平低于存活亞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死亡亞組與存活亞組治療前后血清D-D、PA、sTREM-1水平比較
以肺炎患者是否發(fā)展為重癥為因變量,以D-D、PA、sTREM-1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sTREM-1升高是重癥肺炎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4 血清D-D、PA、sTREM-1影響重癥肺炎發(fā)生的Logistic回歸分析
重癥肺炎已成為全球嚴重的社會和經(jīng)濟負擔,兒童重癥肺炎則是較為棘手的兒童疾病類型[8-9]。兒童因身體條件具有特殊性,罹患重癥肺炎的可能性較高[10]。兒童重癥肺炎一般由多種病原菌混合感染所致,其臨床表現(xiàn)多數(shù)為呼吸急促、發(fā)熱、胸痛、持續(xù)干咳等,但其早期癥狀多不顯著[11]。兒童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在各國和各地區(qū)間不盡一致,兒童重癥肺炎的早期識別除依據(jù)患兒臨床表現(xiàn)外,相關實驗檢查也很重要。
D-D被定義為無創(chuàng)傷性體內(nèi)凝血功能障礙的指標,不僅與血栓形成有關,而且可評估肺炎患者疾病嚴重程度[12-14]。本研究結果顯示,重癥肺炎患兒血清D-D水平較高,與寧利佳等[15]研究結果具有相似性。此外,死亡亞組重癥肺炎患兒入院治療后血清D-D水平仍處于較高水平。分析血清D-D水平異常升高的原因可能為: 當肺炎發(fā)生時,患兒體內(nèi)因病原體、炎癥遞質、缺氧等出現(xiàn)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易激活凝血系統(tǒng),進而可能引發(fā)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及凝血功能障礙,導致血清D-D水平升高,進而導致重癥肺炎患兒病情加重,甚至致死。PA有非特異性宿主防御功能,可清除因感染產(chǎn)生的有毒代謝物,而PA自身在此過程中被大量消耗[16-17]。本研究中,重癥肺炎患兒血清PA水平顯著降低,且治療后死亡亞組與存活亞組間仍存在顯著差異,提示血清PA水平檢測可作為重癥肺炎患兒治療效果評估的輔助指標。TREM-1主要分布于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 sTREM-1是其可溶形式,二者水平變化與感染疾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關系密切[18-19]。本研究中,重癥肺炎患兒血清sTREM-1水平較普通肺炎患兒顯著升高,提示sTREM-1與肺炎病情嚴重程度有關。sTREM-1水平急劇升高使得部分重癥肺炎患兒炎性反應加強,促炎介質持續(xù)釋放,患兒機體內(nèi)炎癥平衡被破壞,病情繼續(xù)惡化,甚至導致死亡。動態(tài)監(jiān)測sTREM-1水平變化有利于評估治療效果,以便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調(diào)整治療方案。
本研究中,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sTREM-1升高是重癥肺炎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表明與D-D、PA相比, sTREM-1對肺炎病情進展的影響可能更大。進一步研究顯示,血清D-D、PA、sTREM-1診斷兒童重癥肺炎的AUC分別為0.849、0.858、0.833, 其中PA的診斷價值高,當PA截斷值為149.254 mg/L時,其診斷敏感度達94.3%。血清D-D、PA、sTREM-1聯(lián)合診斷的AUC為0.986, 顯著大于各指標單獨診斷的AUC, 提示D-D、PA、sTREM-1可相互補充,提高兒童重癥肺炎的診斷率。本研究不足之處為樣本量較少,樣本來源單一(均為本院肺炎兒童),未對病毒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細菌性肺炎進行分類研究,考慮因素也不夠全面,后續(xù)有待開展大樣本量、多中心的研究驗證。
綜上所述,重癥肺炎兒童血清D-D、sTREM-1水平升高, PA水平降低,血清D-D、PA、sTREM-1水平變化可反映重癥肺炎兒童的病情進展情況,動態(tài)監(jiān)測這3項指標水平變化有利于輔助評估治療效果。